“二縱由原三旅政委王效明任司令員,原一分區代理司令員陳翰章同誌任政治委員,三旅參謀長馬春生同誌任縱隊參謀長。這幾個人在座都很熟悉,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對於楊震提名的幾個人選事先均未與自己商議,甚至關於政委的人選多少有些越位的表現,在工作上從無私心,大局觀很重,與楊震搭檔這麼長時間,已經很默契的李延平並未表示出任何的不悅來。
楊震與李延平之間的配合雖然還沒有到與郭邴勳那樣心有靈犀的地步,但搭檔這麼長時間也很熟悉彼此的性格,配合的也很默契。對於對方的工作,相互都很支持。就像當初李延平並未與楊震商議,便調整了彭定傑與張鎮華分工後,楊震也並未表示出任何不快來。+
況且對於擬議中的兩個縱隊軍政主官的人選,楊震提出來的這幾個人基本上與李延平可謂不謀而合。除了在二縱司令員人選上多少感到意外之外,就是兩個政委的人選上有些不同。
原本在得知杜開山因為之前的錯誤,被調至軍分區已經無望擔任縱隊司令後,李延平還以為楊震會提名劉長順擔任。卻沒有想到楊震挑選王效明接任這個縱隊司令,這讓李延平多少感覺到有些意外。
對楊震這種以大局為重的幹部任用感覺到很欣慰的李延平,在微微沉思了一下後道:“老楊,兩個縱隊司令員和參謀長的人選我沒有什麼意見。這幾位同誌在之前的戰鬥的表現有目共睹,擔任兩個縱隊的領導職務,並沒有什麼不恰當的地方。”
“而陳翰章同誌工作能力強,政治素質很過硬擔任二縱政委倒是個適合人選。隻是這一縱的政委?易建平這個人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可關鍵的是他在調離後,這個三分區的政委人選有些難辦。”
“整個轄區三麵受敵的三分區是目前三個軍分區之中處於軍事鬥爭最前沿的一個。與轄區已經沒有日偽軍的一分區,以及有小興安嶺群山作為屏障的二分區相比,轄區直接與日偽占領區相鄰的三分區目前的壓力也是最大的。”
“目前兼任三分區司令員的軍區趙副司令雖然能力足夠,但出於性格方麵的考慮,兼任政治委員並不合適。而且軍區原有的幹部之中,也很難找出來能與其搭檔的合適人選。”
“易建平同誌為人謙和黨性強,經驗豐富,與趙副司令磨合的還算不錯。在軍區暫時還無法選出合適人選替代他的情況之下,調動易建平的工作是不是恰當,會不會引起三分區工作的動蕩,司令員還是要考慮一下。”
李延平的話,讓楊震也多少有些猶豫。當初在組建三分區,選拔政委的人選時的一幕又出現在他眼前。但選擇易建平出任一縱隊政委,楊震並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而是經過全盤考慮後,才決定的。
目前軍區的所有高級指揮員,全部都是抗聯本地出身或是自己帶著從日軍細菌戰基地衝出來的老部下。之前未能與中央聯係上也就算了,但隨著與中央恢複直接聯係後,中央選派的幹部陸續到達,調整人事上也是必須要考慮中央調過來的幹部。
這不僅僅是能力的問題,更多的是一個態度的問題。平日裏不怎麼插手政工幹部調整的楊震這次插手縱隊政委的人選,甚至沒有事先與身為軍區政委的李延平商量。除了不想李延平做難之外,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將易建平調任野戰軍一縱隊任政治委員,不單單看重的是他自身的能力,借鑒關內部隊豐富的政工經驗。楊震更多的考慮是一個平衡而且是向中央表態的問題。更是不想自己部隊中出現山頭主義傾向的楊震,一個摻沙子的舉動。
快速的思索了一下,出於多方麵考慮後還是決定維持原定人選不變的楊震道:“政委我看這樣,一縱的政治委員還是由易建平擔任。這次中央調過來的幹部中有兩名原來在十八集團軍中任團政治處主任的人。你看看那個比較合適,從中間挑選一名政治素質過硬,為人謙和一些,但必須原則性強的人選接替易建平擔任三分區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