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杜開山的及時雨(1 / 3)

這回楊震可沒有全都猜對。他隻看到了曾是抗聯頭等主力師政治部主任出身的陶淨非性格穩重的一麵。卻忽視了同樣身為軍人的陶淨非,骨子裏的那種同樣爭強好勝,不服輸的血性。

作為政治委員的陶淨非之所以同意身為旅長的杜開山無令南下舉動,有一半固然是杜開山鼓動的,可其中也有他實在是不甘心的因素在內。一想到安井藤治這個老家夥居然兩次從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陶淨非就鬱悶的很。

說實在的讓同樣一個對手在自己手下溜走兩次,那種感覺實在稱不上好。對於表麵性格穩重,但那隻是表麵現象。實際上骨子裏同樣爭強好勝的陶淨非來說,這件事情甚至還有種恥辱的感覺。

也正是這種骨子裏的爭強好勝,才讓他聽從了杜開山的鼓動,等南下已經展開,甚至是打響之後才向楊震彙報。不過,兩個人雖然無命令擅自行動,但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出現,卻恰恰的挽救了柴世榮帶領的那三個獨立團改編的獨立旅沒有最後崩潰。

柴世榮雖然在原二路軍以驍勇善戰著稱,但卻從並未有過獨立指揮這種正麵硬碰硬的硬仗經驗。手下臨時抽調的這三個原來一直作為預備隊的獨立團本身也沒有參加過類似大戰,甚至戰鬥的經驗。

片山省三郎在富貴屯一團陣地碰了一個頭破血流,傷亡了兩個中隊之後,便果斷的轉移了目標。在經過試探性的攻擊,他的將取得突破的目標直指柴世榮指揮的由原配屬給一旅的三個獨立團占領的西和屯以西陣地。他敏銳的感覺出這應該是一個軟柿子。

在安井藤治催促之下,急於北進救援師團主力的片山省三郎少將一上來就連續的發起波浪似的攻擊。負責指揮的柴世榮雖然盡了極大的努力,缺乏經驗正麵作戰經驗,隻知道嚴格按照自己在軍區速成班教材上部署的他盡管采取了楊震所部防禦時慣用的大縱深、小正麵、梯形防禦手段。卻仍舊被打的顧此失彼,手忙腳亂。

而他手下那些初上戰場的菜鳥也表現的沒有比他們的這個代旅長好到那裏去。雖然在老兵的壓陣之下,在片山省三郎少將近似瘋了一般的攻擊下保住了最後一道防線總算沒有崩潰。但卻在短短的半天之內連續被突破了三道阻擊陣地不說,就連主陣地也曾一度被日軍一個中隊突入。

若不是馬春生見勢不妙,將三個獨立團所有的參加過群策山戰役的連排級軍官以及班長、老兵,全部集中一起,親自帶領發起反突擊。以刺刀加上衝鋒槍、手榴彈將這個日軍中隊硬生生的擠出去。

並當場親手槍斃了十幾個臨陣潰逃的戰士甚至兩個排長,一手穩定住已經風雨飄搖的陣地。恐怕柴世榮的整個防線都會崩潰。

此戰過後,楊震果斷取消了原定將這三個獨立團加上幾個縣大隊,編成一個兩團製獨立旅的想法。將其全部解散,部隊編入了打的筋疲力盡的三個主力旅之中。

事實證明一個缺乏戰鬥經驗的部隊,就算其班以上軍官都是經曆過戰爭的老兵,但卻依舊是無法與那些真正久經戰火的老部隊相比。

杜開山與陶淨非的趕到,先不說柴世榮,至少讓東奔西走,成了救火隊員而差點沒有累癱的馬春生大大的鬆了一口氣。不能說柴世榮沒有勇氣,也不能說柴世榮沒有盡力。但缺乏打這種戰鬥經驗的他,卻是實在有些顧頭顧不上腳。

而手下的這些同樣第一次打這種大仗,甚至第一次見血的部隊表現出來的狀態,也讓在主力部隊中呆慣了馬春生實在不適應。盡管這些人很多並不缺乏血性,完成全訓的他們也並不缺乏應有的訓練。

但臨戰時候表現的陌生,甚至是慌張,訓練場上學到的那些東西全部丟到了腦後。幾乎所有的戰術動作都變形不說,甚至還出現了逃兵。讓馬春生再一次認識到讓一支隻有班以上的軍官都是經過戰火的老兵,而下邊的戰士全都是新兵,基本上沒有老兵的部隊上戰場無異於是讓他們送死。更會牽連到整個戰局

其實王光宇將三個獨立團的防線安置在整個戰場的西側,背後就是沼澤地的西線,就是壓根也沒有想過讓他們上戰場。其用意更多的是原本就是讓這些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觀戰,盡快的學習到什麼是戰場。結果卻沒有想到片山省三郎在富貴屯一線碰了壁之後,居然轉頭向西,想要走沼澤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