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四十多發山炮彈、一百多發步兵炮彈、迫擊炮彈在野地支隊最後困守的一處小小的山崗上,將野地支隊最後一個中隊的殘餘官兵撕裂成碎片後。作為曾經的一個建製聯隊,除了被俘的一百多名在之前的戰鬥中,已經喪失行動能力的重傷員之外,野地支隊已經不複存在。
黎明前總算徹底打垮了二十四師團側翼掩護部隊的主力野地支隊,五團一部也完成了對二十四師團其餘部隊最後分割。盡管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在遲到了整整兩個小時候,總算完成了第一階段作戰任務。但劉長順在與王效明對看一眼之後,都看到了對方眼中不經意顯露出來的放鬆。
打垮了野地支隊,二十四師團側翼剩餘的輜重兵、工兵盡管抵抗依舊頑強。但缺少重武器的他們,在麵對抵近射擊的山炮、步兵炮,平射的大口徑高射機槍麵,抵抗力度在飛速的降低。
按照日軍編製,原來的四單位師團工兵聯隊兵力達到七百多人,輜重兵聯隊更是達到四千多人。但隨著七七事變後,日軍不斷組建新的師團,使得訓練有素的官兵越來越不夠使用。
在組建這些新的三單位師團時,不僅聯隊編製由原來的四個改為三個,騎兵聯隊改為騎兵大隊,炮兵聯隊也由以前的四個改為三個,甚至兩個。其工兵、輜重兵聯隊兵力減少的數量還要高於野戰聯隊。其工兵聯隊的兵力已經降至四百多人,而輜重兵的數量更是大幅度下降。
別說這裏隻有輜重兵主力,就算二十五師團輜重聯隊七百多人的兵力全部都在這裏,與工兵聯隊加在一起兵力也不到千人。而其中有武器的還占不到總數的一半。
在作為側翼支撐力量的野地支隊全軍覆滅一個小時之後,失去了主力的由輜重兵與工兵,甚至火化兵組成的,近半人沒有步槍的側翼防線,終於再也堅不下去了。已經死傷過半的這些雜兵的抵抗,在劉長順幾乎不計損失的攻擊下終於在天徹底放亮之後,全線崩潰。
除了部分被分割的部隊還在持續進行著微弱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抵抗之外。大部分人一路向著南部新華一線一路潰退過去。卻沒有想到還沒有跑出多遠,就被馬春生帶著的從南向北橫掃過來的南集團給堵住。
跑出去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沒有武器,甚至有的人隻拎著一個樹枝或是一把刺刀。即便少數有槍的也在大半夜的激戰之中打光了子彈。他們不是野戰聯隊,槍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彈藥的配備更不是按照步兵每人一百二十發標準配備的。
由於大部分彈藥要優先供應四十聯隊與野地支隊這樣的野戰聯隊。這些本身就沒有多少武器的工兵聯隊隻能作為二等待遇,甚至每個人隻有三十發子彈。而守著寶山的輜重兵聯隊,甚至每人隻發了十五發子彈。
對於這些幾乎是刺手空拳的日軍,馬春生那裏會客氣。先頭一個營機槍一架,手中的衝鋒槍一氣橫掃,三下五除二幹淨利落的便解決了戰鬥。與之前劉長順遇到的頑強抵抗相比,這些已經失去所有作戰意誌的雜兵抵抗幾乎可以直接忽視。
解決掉這些雜兵後,已經幾次接到劉長順催促其北上的馬春生留下一個連打掃戰場,看押俘虜之外,自己帶著主力趁日軍飛機還沒有趕到之前,接替下已經傷亡過半的四團,向著正與王光宇苦戰的四十聯隊後麵猛撲過去。同時以一部兵力繞過正在激戰的將軍石一線,向湯原東北部疾進,以配合一分區基幹團監視日軍二十二聯隊。
打到天亮,越打心越寒。多次試圖聯係師團部,希望能夠得到指示,卻始終無果的小鬆崎力雄大佐幾次想要擺脫對手,向南撤退與師團部靠攏。但在王光宇死纏爛打之下,整整打了半夜,四十聯隊傷亡慘重卻始終無法擺脫對手如影隨形的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