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郭邴勳的秘密(1 / 3)

岩部正雄心中的小算盤打的是剛剛的。自己要是向南突圍傻子都能判斷的出來,恐怕半點機會都不會有。而且南邊,也是對手的主攻方向。向南突圍,那等於是自己找死。隻有向西突圍,進入到深山之中也許還有一定的機會。

隻要柳熙少佐向南突圍,可以將對手的重兵吸引過去。自己到時候再打槍的不要,悄悄的逃跑,向西北方向突圍成功的幾率可謂是大增。可憐的柳熙少佐,還感激岩部正雄讓自己突圍。卻不知,岩部正雄在心裏正暗地的算計著他。

不過岩部正雄有一句話卻是說對了,那個勸降的俘虜能夠穿越戰線,來到他們位於陣地中心的指揮所,沒有人縱容是根本不可能的。七十聯隊士兵的出身太複雜,尤其是那些在擴軍後,由老資格士官提起的軍官出身更是極為複雜。

岩部正雄可以預見,那個俘虜能夠順利的到自己麵前,絕對不止一個軍官開了綠燈。而其他的軍官,恐怕就算沒有參與進去,也都表示了沉默。到任已經有半年的時間,但對自己部下已經很了解的岩部正雄明白這代表什麼?意味著軍心士氣已經徹底的崩潰。

岩部正雄很清楚,七十聯隊已經沒有打下去的勇氣了。現在之所以還沒有最後的崩潰,是因為這些人恐怕對突圍還抱有最後一線希望。畢竟日軍對待自己被俘官兵的政策,尤其是軍官的處置,大家心裏都很清楚。但凡隻要有一點可能,沒有人願意去當這個俘虜。

當然對於這些大阪出身的士兵來說,如果突圍不成,隻能玉碎的情況之下,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放下手中的武器。現在部隊之所以還在勉強維持,正是因為那些知道回去除了被逼自殺之外,沒有別的路可選的軍官還在維持著。

對自己部下繼續戰鬥的決心,已經徹底喪失的岩部正雄這邊心中打著怎麼能逃出。那邊看著眼前已經成熟的葡萄,暫時還吃不到嘴的劉長順與杜開山對楊震在這個階段還要勸降的舉動非常不滿意。

在他們看來,這些日軍已經熟透了,自己隨時輕易的可以拿下來,何必還要勸降弄的多此一舉?他們那裏知道這是楊震接到了科瓦廖夫的電報要求之後的無奈之舉。

諾門罕戰役已經結束,日蘇雙方正在談判。但涉及到戰俘交換的問題上,蘇聯人卻是很頭疼。日本人提出一對一的交換,而蘇聯人手中壓根就沒有那麼多的日本俘虜。

與被俘數量雖然不算龐大,但也高達數百人的蘇軍戰俘相比,蘇軍手中的八十多名日軍俘虜的數量根本就不值得一提。要是按照日方要求的一對一的交換,連零頭都不夠。

作為參戰主力的二十三師團以及後增援的第七師團,可不是第四師團這樣的軟腳蟹。抱著炸藥包與蘇軍坦克同歸於盡的大有人在。盡管雙方激戰達數月之久,但蘇軍抓到的戰俘數量並不多。而且被俘的日軍戰俘中有人擔心回國會受到報複,不想回去的也大有人在。

當年一二八事變,日軍對被俘官兵的處置在日軍之中早已經不是秘聞。軍官被逼自殺,士兵被發配到北海道做苦役。,這在日軍之中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所以很是知道自己回去下場的日軍戰俘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居然不想回國遭罪。

小鬼子作戰的時候有些死心眼,輕易不會投降。但一旦被俘之後,心思卻比誰都活躍。雖然因為服從性強,可以稱得上的是世界上最好管理的戰俘。但並不代表這些人願意回去遭罪。

基於某些方麵的特殊需要,蘇軍方麵也不打算將不願意返回的戰俘強行遣返。這就造成了日蘇雙方可以交換的戰俘數量差距更大。為了彌補這個數量上的差距,盡快將自己被俘的人員換回來。在遠東軍區的示意之下,科瓦廖夫向眼下正與日軍激戰的楊震提出了索要日軍戰俘的要求。

對於科瓦廖夫的這個並不過分的要求,楊震在與其進行了一番討價還價之後,也就答應了。這才有了派人去勸降的事情發生。況且楊震現在也需要日軍戰俘,去鶴立下煤礦。以改變鶴立地區煤礦礦工被自己補充進部隊,而礦工短缺到了極點的局麵。畢竟與蘇聯的合同可以拖延,但是終歸還是要完成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