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相互算計(3 / 3)

說罷,楊震笑了笑道:“不知道科瓦廖夫同誌有沒有這個興趣跟我一起回到前線去看看?參觀我們是怎麼與萬惡的日本法西斯戰鬥的?對了,順便還可以參加我的婚禮。”

對於楊震的邀請,科瓦廖夫明顯並不怎麼感興趣:“楊震同誌,我剛剛從諾門罕戰場回來,不辭辛勞的又來到了您這裏,已經是很疲憊了。況且我還要督促我們的專家盡快與中國同誌達成協議不是嗎?”

“至於對於您的新婚,我會送上親手製作的禮物作為賀禮的。不過楊震同誌,您認為在敵情如此嚴峻的現在您結婚適合嗎?我想這對於士氣會很不利的。”

對於科瓦廖夫對自己即將舉行的婚禮合適不合適的評價,楊震並不太以為意。用西方的眼光來看,在大戰一觸即發的情況舉辦婚禮的確有些不太適合。但在中國傳統觀念中,這種做法卻正是可以起到變相鼓舞士氣的做用。

兩人大致商議完畢,便各自以最快的速度調人進行談判。畢竟形勢越來越緊張,早一些談好,也早一些可以解決楊震麵臨所部的急需。

而在距離蘿千裏之遙的延安,剛剛聽完林總的彙報,便接到了楊震請示的關於繼續向蘇方以貸款的形勢購進一批急需的戰略物資的電報,領袖將處置權卻是交給了剛剛從楊震那裏返回的林總。

仔細看了一番楊震的請示電報後,林總笑了笑對領袖與總司令道:“主席無妨,我看可以在這方麵給他充分的授權。”

“近一個月的接觸下來,他給我的印象很深。如果說我對他的印象最深的是什麼,那麼除了他的那些可以稱的上膽大包天的戰鬥經曆之外,那就是他本人的個性。”

“在我看來他首先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其次才是一個共產黨員。他身上的民族性很強,雖然沒有明說,但潛意識裏他給我的感覺對於蘇聯黨的防備之心極重。他對蘇聯同誌是即用,但是更防。”

“我看他這個貸款購買急需物資的想法,一固然是眼下既無與後方的直線聯絡通道,也無一切補給來源的他們急需。二恐怕也不是沒有借機從蘇聯同誌那邊能撈多少就撈多少的想法。”

“您看看他和蘇聯同誌簽訂的這張所謂的合同,這哪是合同,簡直可以說是相互都在算計對方。這張合同看起來很重要,但仔細品味過後,說穿了實際上是一文不值。”

“蘇聯方麵隨時可以依照形勢的變化,撕毀這張合同。而他們也同樣可以依照形勢的變化,拒不履行合同。拿礦產資源衝抵貸款,我真不知道他們那裏除了煤炭之外,還有什麼可以用來交換的大型礦產。”

“而集中在鶴立一地的煤礦受戰局的影響又太大,在戰爭形勢之下,隨便找一個借口就能搪塞對方還款的要求。您不知道,這個家夥自從上次與蘇聯方麵簽訂了以煤炭換糧食的協議,人家的糧食都運過來半個月了,他卻百般抵賴,才還了人家一千噸煤炭都不到。我回來之後,恐怕更是一個子都不會付。”

“就是他完全履行合同,在日偽軍的嚴密封鎖之下,他那些煤炭除了蘇聯方麵還有地方去賣嗎?這個小家夥鬼道的很,蘇聯同誌恐怕在他身上很難占到什麼便宜。當然這不排除蘇聯同誌有其他目的的原因。但我有種感覺,東北的形勢我們可以放心的交給他,在他身上,絕對不會出現我們擔心的那種情況。他吃不了虧的。”

“另外,主席他要的那幾個人是不是可以給他?他這個想法還是不錯的,利用貸款從蘇聯方麵購進幾架遠程飛機,打通他們與中央的空中聯絡。我們手裏不是有一批在新疆學過飛行的人嗎?我看可以統統的都給他。”

對於林總的評價,領袖沉思了好大一會,下決心道:“我看可以下這個決心了,給他放權。讓他按照形勢自己去製定發展方向。一切以東北抗戰大局以及保證黨對東北抗聯的充分領導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