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布任命(1 / 3)

就在陶淨非抵達興山要塞的當天下午,就在要塞內部一個最大工事內,召開了東北抗聯一二三路軍聯席會議。一路軍北上部隊的原團以上幹部,二路軍除了先行南下鞏固新區的趙尚誌與留守在湯原與日軍對峙的杜開山外,所有團以上正職幹部,三路軍的三大巨頭都參加了這個會議。

當會場上代替林總講話的新成立的東北局第一書記的總指揮宣布了中央決定後,幾乎沒有什麼調整的一路軍倒是無所謂。而三路軍參加會議的幾個領導此前對這件事已經知曉,而且三路軍的部隊編製以及領導班子也沒有什麼調整,表現的倒還算正常。

但是二路軍的幹部聽完中央的決定後卻是都愣住了。聽到二路軍被撤銷了編製,改編為吉東軍區。總指揮卸任二路軍總指揮、黨委書記一職,被調到新成立的東北局任第一書記,在新升級的軍區隻兼任了第一政委的消息後,大部分幹部都明顯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好半天都沒有反應過來。

看到下麵幹部有些不知所措的幹部,總指揮語氣平靜的道:“從今天起,我就除了軍區第一政委外,就不在原來的二路軍,現在的吉東軍區任職了。軍區工作從現在起,全麵由新成立的領導班子主持。”

“現在我宣布一下吉東軍區新領導班子成員名單。軍區司令員由原二路軍副總指揮楊震同誌擔任,原二路軍下屬吉東軍區副政委兼獨立師政委李延平同誌擔任主持軍區政工工作的軍區第二政委。”

“原吉東軍區參謀長兼獨立師參謀長郭邴勳同誌任軍區參謀長,原獨立師政治部主任高禹民任軍區政治部主任,趙尚誌同誌任軍區副司令員兼三分區司令員。原獨立師後勤部長彭定傑任軍區後勤部長,原獨立師後勤部政委張鎮華任軍區後勤部政委。”

“根據楊震同誌提議,中央決定在新的吉東軍區實行集體領導製。由部分軍區各級部門的團以上領導中選拔出部分德才兼備的幹部組成軍區黨委會,對軍區各項工作實行統一的領導。”

“中央決定由軍區司令員楊震同誌、軍區政委李延平同誌、軍區副司令員兼三分區司令員趙尚誌同誌、政治部主任高禹民同誌、一二兩個軍分區的司令員、政委、一團團長兼政委王光宇同誌、後勤部政委張鎮華同誌組成吉東軍區新黨委統一負責全軍區工作。”

“軍區黨委會由軍區司令員楊震同誌擔任第一書記,全麵主持常委會日常工作,主抓軍區全麵的軍政建設。並兼任東北局書記處書記、吉東省委第二書記,負責吉東地區的對敵軍事鬥爭工作。軍區第二政委李延平同誌擔任軍區黨委第二書記,主抓軍區黨務以及政工工作。”

中央在楊震的再三請求之下,批準了總指揮兼任軍區第一政委的要求。但是楊震提出的由總指揮擔任軍區黨委第一書記的要求,卻被中央否決了。中央電告楊震,在對敵鬥爭形勢嚴峻的情況之下,他這個軍事主官兼任黨委第一書記的決定是正確的,也是必須的。

這樣才能保證他這個軍區司令員在整個東北對敵鬥爭形勢嚴峻的情況之下,在軍事上的一些決策不會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幹擾。中央除了否決了他的部分要求之外,還再三強調,整個東北地區的軍事鬥爭他要負主要責任。

而且中央在複電上明確的告訴他,他在東北局的這個書記處書記的職務,就是負責軍事鬥爭的。他作為東北局書記處書記、吉東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司令員要保證整個東北局的軍事鬥爭一切按照中央要求與指示去做。

必要時他可以先斬後奏,不必事事請示中央,可以根據形勢的變化,自行作出決定。要保證整個東北的鬥爭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要保證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

看著這封電報,楊震知道自己就是中央在目前無法對整個東北抗戰班子做出大的調整之前,自己就是中央安插在東北的一顆釘子。自己在留蘇人員、朝鮮籍幹部占據了極大比例的東北黨政軍中,起到一個製衡的作用,以保證東北黨與軍隊一切服從已經失去聯係數年的中央領導,而不是服從某些個人的所謂領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