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他親自押運這批物資以及設備過江,並不是單單因為阿巴那謝克大將的委托,還因為他接到了莫斯科的指令。命令他務必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查清這支中國部隊的兵力、裝備以及實際戰鬥力。
那封電報結尾上的署名,表明了這個命令是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親自下的命令。鑒於總參謀部對這些中國同誌的重視,作為格魯烏在遠東軍區負責人的科瓦廖夫決定親自出馬。
至於作為阿巴那謝克大將的私人代表,隻是一個捎帶的工作。來調查楊震所部究竟是不是像阿巴那謝克大將彙報的那樣,無論是訓練、戰鬥力還是其他方麵,有沒有可以協助蘇聯紅軍在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全麵爆發的日蘇戰爭時,擊敗日本法西斯的實力。這才是他冒險進入滿洲的真實意圖。
與蘇聯境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內務人民委員部相比,作為蘇軍最大的秘密情報機構的格魯烏因為其身份的特殊性,而顯得默默無聞。但並不代表著他的那些情報人員,也是一群吃幹飯的。
而科瓦廖夫能在年紀輕輕的情況之下,不僅未收肅反的影響,甚至還一路青雲直上,被任命為一個重要情報區域的總負責人。固然與斯大林對蘇軍的大清洗中殺害了大批的高級軍官,甚至優秀的情報人員有關。但也從另外一個方麵顯示了其本人絕對有過人的才幹。
作為一名老資格的情報員,科瓦廖夫與楊震見麵的第一眼就品味出這個年輕的司令員絕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而且絕對是一個高傲的人。雖然他的民族性表現的很理智,也很克製。
雖然他表現的很現實,也很圓滑。但科瓦廖夫卻是早就敏銳的發現,他骨子裏的傲氣。
但科瓦廖夫還是在他見到那批被內務人民委員部以次充好,頂賬的報廢武器後臉上的表情中敏銳的感覺到了楊震的為人性格。要強、有血性、而且性格堅韌,自尊心極強。而且為人極為現實、腳踏實地,從不寄希望於幻想與別人身上。這是科瓦廖夫對楊震的第一印象。
他不像其他抗聯軍官那樣,直接向蘇聯方麵提供援助的要求,而是寧願勒緊褲腰帶,積攢下黃金去購買。並通過自行設計的性能優良武器其等價交換。
購買與交換的物資,也不是武器裝備,而是軍工生產線。這說明他很重視保持其獨立性,並不希望過於依靠蘇聯方麵。更說明了他有很強的自尊心,不希望被人輕視。
在科瓦廖夫看來,這樣的人很難被控製。但是這樣的一個人卻是眼下時局艱難的滿洲抗日武裝最需要的。
雖然還沒有見到楊震的部下,但科瓦廖夫卻從兵工廠的警衛部隊身上,看出其雖然經驗還有些稚嫩,還有些不成熟,但絕對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科瓦廖夫最後裝醉的時候說的那番話,的確是實情。但他說這番話的意思並不是要告訴楊震中央代表團抵達的時間。他是想通過觀察楊震知道這件事後臉上的表情,得到一些有關他對其中央的態度。
隻是讓他有些失望的是,這個家夥在聽完自己那番醉話後,臉上隻是失神了一會,卻並什麼表情都沒有。臉上的神色並未有任何的變化,讓人根本就摸不透他現在心中的想法。
想了半天除了琢磨出楊震的性格之外,並未有什麼其他收獲的科瓦廖夫除了感覺到楊震很難被人琢磨之外,他還覺得自己喜愛上了這個年輕的家夥。
看著窗外黑黝黝的群山,以及不時來回走動的警衛員,科瓦廖夫突然笑了笑,躺在床上低聲道:“親愛的楊震同誌,我想我們會成為好朋友的。因為我們都是一樣的人。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