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激動與等待(1 / 3)

當接到期盼已久的電報時,楊震說不激動那是假的。當電報到手之後,楊震沒有假手任何人,都是自己拿著密碼本翻譯的。等內容翻譯出來後,看著電報上的內容,楊震雖然是微微皺了皺眉頭,但並不是並在意。

若是對方上來就擺出一副很信任自己的樣子,楊震反倒是不相信了。在楊震原本的計劃中,季青能平安的抵達晉察冀軍區下屬的冀中軍區,能取得那裏的信任就已經很不錯了。但這封電報上明白的告訴楊震是中央發來的,多少讓楊震有些心情不安。

在猶豫了半晌,出於穩重的考慮,楊震還是親自起草了一封電報。中央要試探自己,自己也得試探一下對方究竟是不是中央?畢竟形勢殘酷,他不敢保證電報那頭真的是中央。更不敢保證季青是不是真的到了延安。

一旦季青在路上被捕,經受不住日軍的嚴刑拷打,招供了此行的任務,那麼現在恐怕已經將自己視作眼中釘、肉中刺的關東軍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盡管總指揮再三保證過季青不是那種軟骨頭,但形勢殘酷,誰又能保證季青能夠受得住那些常人無法忍受的酷刑?

鬼子用刑的那種就算鐵人也經受不住毒辣手段,楊震早已經從後世的資料上以及彭定傑的遭遇上有過深切的體會。在這種大事上必須以穩妥為主,絕對不能草率便下結論。所以必要的試探還是必須的。

楊震知道中央的保密手段一向以極為嚴謹著稱,別說在西北沒有什麼根基的日本人。就是與之打了幾十年交道,曾經想盡一切辦法想將其斬草除根的國民黨,窮極八年的努力,也沒有能滲透到中央高層。

僥幸進入延安的特務,大多都隻能在根本接觸不到高層的一些不起眼的部門混日子。別說高層,就是一些並不算太機密的部門他們都接觸不到。

陝甘寧邊區保衛部門的那些經曆過五次反圍剿、長征的人,雖然沒有西方那些所謂的專家與先進的設備,但卻在嚴峻的形勢下鍛煉出一雙火眼。在他們嚴密的防範之下,一般的特務活動很難展開。即便是偶爾得到一些情報,也很難送出來。

所以在沉思良久後,為了穩妥起見,楊震在電報上寫上了一些在建國幾十年後才陸續公布的一些當時還算是機密的事情。

甚至連領袖的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作為他試探的一種策略。若是季青真的被捕叛變,這封中央回電真的是關東軍炮製的,那麼對於這些事情,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回答的出。

而且這封試探電報,也是變相向中央表明自己的身份另外一種手段。證明自己並沒有被俘後叛變,充作日軍的特務。因為領袖的家庭事情,就算是他在延安生活、工作過一段時間,也不可能會了解。

而且領袖與那位後來的旗手結婚的時候,他已經被調到一二九師工作,根本不可能了解。要是連領袖的私事,能在通訊手段還極為落後的眼下中國都傳的滿天下都是,連一個小小的連長都知道。

那麼中共根本就不可能在形勢嚴酷之下,存活下來。領導人早就讓人一鍋端了,那還能發展、壯大?而且日軍情報部門也沒有那麼神通廣大,能在那麼嚴密的防範之下,在可利用資源相對國民政府更少的情況之下,還將觸角伸到領袖身邊。

楊震相信這封電報上涉及機密的事情,中央自然會分得清輕重緩急,給自己一個相對滿意的答複的。至於電報上的那些楊震原本遠不夠級別接觸機密,為什麼他會這麼清楚,楊震今後自然會解釋清楚。

所以經過慎重的思考,那封讓軍委通訊部門首長想笑又不敢笑的電報便出爐了。當然為了維護領袖的尊嚴,雖然這個時候那位旗手還遠沒有後來的張揚,但為了謹慎起見所以這封電報依舊是楊震親自翻譯成密碼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