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第一次攻擊輸的可謂是稀裏糊塗,甚至有些不明不白,傷亡更是不小。兩個波次的進攻便丟掉了幾乎一個半小隊的兵力,這實在讓發起攻擊的日軍中隊長難以接受。按照他的思路,付出這個傷亡數字,在關內的戰場上至少可以擊潰對方一個營的防禦了。
如今對付從槍聲來判斷明明不過二十多個人的對手,卻傷亡這麼大,這個結果實在讓他有些難以接受。對手不過是一支無後方,一切補給隻能依靠繳獲的反滿武裝,並非支那正規軍,手裏怎麼會有連帝國陸軍都未裝備的自動火器?
到底是參加過淞滬會戰的軍官,見多識廣。雖然對手手中的武器外形稀奇古怪,自己從來沒有見過。但他一眼就判斷出對手手中的武器應該與關內支那軍隊裝備那種所謂花機關槍類似,都是同一類型的武器。
日軍指揮官弄不明白司馬峰手中為何會有在他看來數量很多的衝鋒槍,但卻不知道,此時打退了他第一次攻擊的對手正為剛剛的戰鬥彈藥基本消耗幹淨而苦惱。
射速快,火力猛的衝鋒槍的確是近戰的利器,但這彈藥的消耗也是極大。隨同司馬峰突進來的戰士中攜帶衝鋒槍的每人除了槍本身配的彈匣之外,每人攜帶了三個備用的彈匣。按照一個彈匣裝彈三十發計算,四個彈匣共一百二十發子彈。
要是使用手動步槍,一百二十發子彈足夠使用一天的了。若是節省一些用,甚至能夠使用兩到三天的。但對作為速射武器的衝鋒槍來說,這些彈藥還不夠打一場中等規模的戰鬥的。尤其司馬峰與其部下現在手持的這種使用毛瑟七點六三毫米手槍彈的防PPSH四三衝鋒槍,彈藥消耗尤其大。
楊震在山寨這種武器的時候,幾乎是原照原的,並未做任何的改動。但他卻忘記了,這種作為戰時應急產物而設計的衝鋒槍為了便於大量生產,取消了點射的設置,隻能打連發。也就是說你手指一扣扳機,隻要不撒手,它的射擊根本就不會停下來。射擊方式,隻能靠自己來調整。
而為了以最小的傷亡衝破日軍的阻擊,無論是司馬峰還是他的部下,一與敵接觸幾乎全是將扳機一扣到底。四個彈匣一百多發子彈,充其量幾次隻能算是小規模的戰鬥就全部打光了。
等到日軍發起反擊的時候,司馬峰與部下平均每支槍剩下不到一個彈匣。而手榴彈也因為此前的大量使用,平均下來 每 人隻剩下兩枚。等打退日軍此次反擊,除了幾個步槍手之外,幾乎所有的人彈藥都已經消耗的一幹二淨。
打光了彈藥的司馬峰咬牙將手中的衝鋒槍舉起狠狠的照著眼前充作臨時掩體的石頭上砸去,將心愛的武器砸的稀爛後,撿起了戰死的日軍丟下的一支三八步槍。
拉開槍栓,將子彈推上膛。又清點了一下彈藥後,司馬峰又看了看身邊的還活著的戰士道:“將沒有彈藥的武器全部砸掉,一件也不要留給鬼子。盡量收集鬼子的武器。咱們在這裏多拖延一分鍾,鬼子這個中隊就不能增援其他方麵。才能為主力創造更好的戰機。”
他做出了表率,手下的戰士也沒有絲毫的猶豫。聽到司馬峰的命令,紛紛的將手中彈藥已經消耗幹淨的衝鋒槍在眼前砸壞後,撿起了日軍丟棄的三八步槍和子彈。好在他們參軍後接觸的第一種武器就是這種三八式步槍,所以雖然臨時更換了武器,但大家也並不陌生。
這邊剛剛做好迎接日軍下一次進攻的準備,那邊急於奪回指揮部的日軍已經再一次撲了上來。看著已經衝到自己陣地前一百米的日軍,司馬峰直接下達了開火的命令。隻是二十多支步槍火力外加一挺輕機槍的火力密集程度實在是太稀疏了,根本壓製不住發起衝鋒的日軍。
而這次日軍投入的兵力雖然沒有上次多,但攻擊的力度卻遠強於上次。步兵炮、擲彈筒、輕重機槍打和潑水一樣。尤其是那兩門擔任掩護的九二式步兵炮,打的極準。其炮彈的落點極佳,幾乎是哪裏響槍就落在哪裏。一百米的射擊距離,足夠日軍打上幾輪炮彈了。
日軍的步兵炮給隻能依靠幾塊石頭做掩體的戰士帶來了極大的傷亡。司馬峰手下僅剩的一挺輕機槍在此次戰鬥打響不久,就被一發九二式步兵炮彈擊中。失去了唯一挺機槍後,司馬峰的處境更加艱難。大部分的戰士被日軍密集的火力壓製的死死的,甚至連頭都抬不起來。
在打光了僅有的手榴彈,看著已經衝到眼前的日軍,以及身邊所剩無幾的戰士,知道最後時刻已經到了的司馬峰沒有絲毫的示弱,抽出快慢機打光彈匣中的子彈後,端著上好刺刀的三八式步槍就要衝出去。
就在司馬峰已經做好犧牲的準備時,日軍的周圍突然響起了密集的槍聲以及衝鋒號聲。聽到這已經近在咫尺的槍聲,看著眼前已經圍上來的日軍被周圍打過來的密集火力成片打倒,司馬峰興奮的對著身邊僅存的已經不到十人的戰士道:“同誌們,主力上來了。”
隻是讓司馬峰沒有想到的是,周圍衝上來的援軍,並不是自己所在的三團,而是按照郭邴勳命令調整的了作戰任務的王光宇的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