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章 南下(1)(1 / 3)

相對於心中在七軍失敗後,對下江與東滿地區抗日形勢走向更加憂慮的總指揮來說,在見到這些突圍出來,從中蘇邊境的富錦、同江千裏迢迢趕到寧安的七軍官兵之後,楊震心中與其說是震驚,還不如說是苦澀不已。

看著這些衣不遮體,比總指揮帶領的五軍三師餘部撤到老黑頂子秘營時還狼狽的戰士,楊震盡管心中已經有些放開,但仍舊搖頭歎息不已。

不過這個軍長犧牲,七軍殘餘部隊所剩不過百餘人,幾乎已經可以說是失敗結局無論是對七軍也好,二路軍也好,乃至對整個東滿地區的抗日的大局也好,都可謂損失慘重。

但唯一收益的貌似隻有那位已經犧牲的七軍代理軍長。至少這次他不會像後世自己所知道的那樣,死的除了幾個當事人之外,就連他們的上級都稀裏糊塗。

據楊震在後世所知,這位代理軍長既沒有叛變,但也沒有能幸存下來,更是沒有與其他大部分抗聯將領那樣,戰死在沙場之上。而是在後來死在了自己人手中。成為抗聯曆史上被錯殺的第二位軍級幹部。

雖說殺他的原因一直含糊不清,但據後世那些轉家、叫獸研究恐怕與七軍自建立起來一直不斷的內耗不無關係。

這中間究竟出了什麼事情,因為當事人已經大多因為各種原因犧牲,幸存者又大多是朝鮮人,在抗戰結束之後大多回國,並身居高位,真實的情況一直含糊不清。即便號稱對抗聯研究最深的學者,一時也無法給出真實的答案。

盡管七軍現在成了這個樣子,對於抗日大局來說,是嚴重的損失。但不管怎麼說對於一名軍人來說,死在戰場之上的結局終歸還是好於死在自己人手中。

七軍主力大部損失究竟會給下江地區的抗日局麵帶來多大的危害,楊震一時還無法估算出來。他知道的是,自己預想中的先南下敦化境內,打上幾仗調動日偽軍封鎖兵力之後,東進至下江地區,與二路軍留在下江地區的不對配合作戰的計劃隨著七軍主力被重創,隻能改變。若是按照原計劃東進,那麼下江的局麵隻能靠自己支撐了,隻能孤軍作戰了。

送走因二路軍最後一支僅存的主力七軍受到重創,而顯得憂心忡忡的總指揮回去休息,並再三交代李延平好好陪伴之後,留在作戰室的楊震與郭炳勳,以及前來彙報戰前物資準備情況的彭定傑都相對無言。

沉默良久,郭炳勳看了看楊震有些低落的情緒,略微猶豫了一下道:“團長,您看下一步我們該怎麼做,還是按照原計劃在調動日偽軍兵力之後,繼續東進至下江地區?若是繼續東進,團長,隨著七軍的損失,我軍已經失去一切支撐點。”

“沒有了抗聯的配合,我們不僅敵情不明,甚至隻能是孤軍作戰。一旦有失?團長,請你三思。這一千多人,是我們的根本,也是我們最後的本錢。”

聽罷郭炳勳憂慮,楊震站起身來走到地圖之前,凝視良久,咬咬牙道:老郭,我的意見是行動還是按照原定計劃。先南下,在敦化境內打上幾仗,將日偽軍的封鎖線撕扯開之後,我軍主力東進,跳到牡丹江以東活動。”

“我們不可能長期困守在這深山老林之中,終歸還是要跳出去的。部隊要發展、壯大,在這裏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就算下江地區還有抗聯的部隊在活動,按照抗聯的情況來看,我們主要還是要立足依靠自己,獨立作戰。”

“說實在的,老郭,現在的形勢對我們來說並不樂觀,甚至可以說是困境。日偽軍完成其對敦化境內的掃蕩之後,視線遲早要轉向寧安地區。與其被動的等日偽軍找上門來,我們還不如主動跳出去,尋找戰機。”

說到這裏,楊震一拳頭狠狠的砸在牆上的地圖上道:“於困境中求勝算,對於我們來說,隻能賭一把。贏了,部隊發展壯大。輸了,大不了一無所有。比起在集中營內犧牲的戰友,我們多活了半年的時間,夠格了。”

對於楊震有些破釜沉舟的回答,郭炳勳沉默了一下道:“我也覺得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拚上一把。隻是,沒有了情報的支撐,我們作戰會受到極大的束縛,就像盲人摸象一般。沒有了可靠的情報支撐,我們貿然出擊下江地區等於是九死一生。團長,您不會真不記得二路軍的西征失利的真正原因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