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選擇(2 / 3)

“而且正像你說的那樣,敦化北部的山地回旋餘地要比我們現在處於兩條海浪河之間的位置大的多。那裏與我們現在所處寧安西南山區一樣,都是山高林密,而且河流阻斷較少。”

“張廣才嶺對於我們以及一切抗日隊伍來說,最大的方便不是在於它有多寬。張廣才嶺與南方關內的那些大山相比,長度足夠,但它的寬度卻是遠不及。但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地理位置。”

“張廣才嶺北接興安嶺,南抵長白山,與長白山北脈的老爺嶺相鄰。若不是有濱綏、新圖兩道鐵路線以及牡丹江等較大河流的分割,我們在這裏北可進入興安嶺。南可沿著山勢進入吉林。如果在補給充足的情況之下,我們甚至可以進入遼東。”

“這裏山連山、林並林,到處都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可謂算得上山高林密。就算日偽軍調集再多的兵力,若是想要構築一條封鎖線,也隻能與他們在東、西、北三個方向一樣,依靠河流與鐵路線這種天然或是半天然的地形來設置。”

“而從地圖上看,最適合作為封鎖線的除了新京至圖們的鐵路線之外,便是牡丹江上遊至威虎河這一線。海浪河雖然發源於敦化以北的山地,但其上遊的地形複雜。即便是我們手中這張一向以精確著稱的日軍地圖上,很多地方標示也不是很清晰。甚至很多山峰連標高都沒有。”

“這裏不僅地形複雜,難以構成一條完成的封鎖線。而且因為地處交通極為不便的深山老林之中,在這裏補給難度極大。這些情況我們知道,小鬼子與我們使用一樣的地圖不會不知道。”

“而牡丹江上遊這一帶就不同了,得益於新京至圖們的鐵路線,小鬼子對這裏的地形很清楚。你看這裏所有的山峰標示清清楚楚。而且依靠牡丹江的河道作為封鎖線,很有利於補給。”

“最關鍵的是牡丹江的流量遠大於上遊的海浪河。其深度與寬度是上遊的海浪河無法相比的。在那裏,在牡丹江完全冰封之前,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涉渡。”

“日偽軍若是把封鎖線設置在牡丹江沿岸,我想其可以借助地利之便,節省下大量的兵力。所以我認為日偽軍南部的封鎖線應該設置在牡丹江至威虎河一線。”

“如果我得猜測是正確的話,那麼按照你的計劃,小分隊的最終目標,並不需要越過日偽軍在南部的封鎖線。所以,老郭,你的計劃成功的希望還是有的。”

“隻是這些小分隊遠離主力單獨作戰,一定要選擇一個能力強,有帶隊單獨活動經驗,性格堅韌、果斷,而又不能呆板的執行任務,腦子比較靈活,知道應變的指揮員和一名政治過硬,可以讓戰士們信賴的政工幹部統一指揮行動。隻是這個指揮員讓誰去比較合適?”

楊震雖然已經下了決心按照郭炳勳的建議執行,但他內心還是希望這些小分隊不要損失太大。所以他在下定決心的時候,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為這些遠離主力作戰的小分隊選定一個統一的指揮員。

“司令員,我想還是我去吧。這個計劃是我提出來的,我去比較合適。”楊震的話音落下,郭炳勳沒有絲毫猶豫的提出由自己親自指揮這次行動。

聽到郭炳勳的毛遂自薦,楊震想都沒有想到的便搖頭拒絕道:“老郭,你不能去。現在部隊的訓練正處在關鍵時刻,根本就離不開你。而我更離不開你這個參謀長。”

拒絕了郭炳勳,楊震卻為了這個指揮員的人選不由顯得有些頭疼。手中的幾個連長扒拉來、扒拉去,琢磨了半天,楊震也還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自己的標準。

本來楊震在下決心接受郭炳勳的建議之後,第一個想到的人選便是王光宇。作為抗聯的副軍長,無論是服從命令的堅決性,還是遊擊戰的經驗,有過多年指揮分散部隊活動經驗的王光宇都是第一人選。隻是現在王光宇還遠在他處,正在尋找隱蔽中的二路軍總部,根本就無法趕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