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奔襲(2)(1 / 3)

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終止了與彭定傑的談話,來到楊震背後,很明顯對楊震與郭邴勳之間對下一步作戰計劃的研討聽了有一段時間的李延平,用誠摯的眼光看著楊震道:“楊支隊長,我真誠的邀請你們加入抗聯,加入第四軍。”

“你們之前的經曆我剛剛都聽彭定傑說了,對於楊支隊長在軍事上的能力我很佩服。而我們抗聯現在最缺乏的便是軍事指揮人才,我希望楊支隊長能夠加入到我們抗聯來,與我們並肩打鬼子。”

“如果楊支隊長願意加入抗聯,我可以向周總指揮負責推薦,可以給你們一個軍的編製。如果楊支隊長願意加入我們第四軍的話,我李延平願意以軍長之位相讓。”

說到這裏,他看了看身邊僅剩的幾個人長歎道:“此次西征失敗,部隊損失餘燼。固然有部隊出了重大的叛徒,使得此次西征的計劃全部為敵所知的原因。但作為高級指揮員,尤其是一軍之長,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還能見到總指揮,我會自請組織處罰的。”

“無論組織怎麼處罰我,我都無怨言,但四軍現在最需要的便是一個能打仗,帶著他們起死回生的新的帶頭人。我的軍事能力不足,現在看已經不適合再繼續擔任四軍軍長。”

“楊支隊長,剛剛我與王副軍長商議了一下,希望你能參加我們四軍,在得到組織批準之前,暫時代替我任軍長。你是黨員,是我們的同誌,我希望你能接受一個同誌的請求。”

說罷,李延平語氣有些淒涼的道:“好好的一個兵強馬壯的四軍,不過一個月的光景幾乎打光了,這讓我怎麼向組織,向總指揮,向兄長交待?”

聽到李延平的這些話,楊震卻不知道說些什麼安慰的話好。在他看來,決定西征,跳到外線打擊敵人這個決定並沒有錯。但此次西征幾乎包括了吉東地區抗聯精華的兩個軍,這麼大的一個行動居然沒有一個統一指揮,隻有一個並無太多軍事經驗的人臨時負責,這首先就是一個失誤。

此次西征雖是集中了二路軍兩個戰鬥力最強的軍,但總人數並不多,還不到七百人。在兵力占絕對劣勢之下在遇到挫折時,卻貿然選擇了分兵。

貿然分兵雖然暫時緩解了給養籌措上的困境,但削弱了本就不強的實力,使得敵我本就相差懸殊的實力差別更大。在通訊手段落後,甚至隻能靠人力的情況之下,部隊隻能各自為戰,被敵人各個擊破。

另外在缺乏有效的通訊聯絡手段,將西征成功的希望放在一支本就在敵軍重兵圍剿之下已經困難重重的友軍身上,這也是相當不明智的。

樓山鎮一戰雖然首戰告捷,繳獲了一批給養、裝備,緩解了部隊在深山老林之中行軍多日而帶來的困境,但也暴露了自己的行蹤。再加上重要領導的叛變,使得此次西征對日偽軍幾乎已經無密可保。

在楊震看來,此次西征與其說是失敗在日偽軍手中,還不如說是失敗在抗聯行動開始之後一係列的失誤上。隻是這些後世總結出來的得失震現在卻是無法明說,至少在現在他還無法公開評論。

況且在楊震看來,這些後世憑借資料與一些簡單的回憶錄總結出來的所謂的得失,也不見得能真實的表現出現在的情況。畢竟那些參與指揮這場戰役的高級將領到抗戰前除了少數叛變之外,幾乎全部犧牲。後世沒有經曆過這些險惡環境的人,是體會不到當時的艱苦的。作出的判斷也不見得百分之百的準確。

對於這位李軍長的邀請,知道眼下還不是討論這些事情時候的楊震搖搖頭道:“李軍長,對於您的好意,我心領了。但眼下還未到討論此事的時候。我們眼下更應該考慮的是怎麼打好下一仗。至於其他的事情,還是等環境稍微穩定一些再說好嗎?”

“況且,你也是黨員,也應該知道我們的事情必須得經過組織,我們個人是無權決定的。”

“那好,此事就等見到周總指揮之後,咱們再商量。可惜是我們現在與中央已經徹底的失去聯絡,若是與中央有聯係,就沒有這麼麻煩了。”

對於李延平的感歎,楊震卻是搖搖頭,並未回答。而是將話題轉到了四軍餘部下一步如何行動之上。

看著李延平身邊僅剩的幾個人,楊震道:“李軍長,你們下一步想怎麼做?是撤回老根據地還是暫時先跟隨我們一起行動。我希望你們至少在抵達安全地點之前,能暫時跟我們一起行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