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仙台上滄海覆(1 / 2)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他統帥百萬雄兵,與當今皇帝開朝建代受盡無盡讚譽,但終不能逃脫生死桎梏,他要長生!他要不朽!

他從此廣找奇人異士作為自己的食客。聆聽梵音,聽著佛門大師訴說輪回,他怒了,因為他要的是當世長生,他不信來世。坐席論道他被傳說中的不死長生丹吸引,沉迷丹道與自己食客研究煉丹,但總不能成。巧合的,他的食客中有一位得到了消息,這個消息竟然跟不死長生丹的下落有關,他當然不信但他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能。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三千騎兵隨我到齊魯之地,助徐大人剿滅山寇梁定國,還齊魯百姓安定!”齊魯自古匪患層出難以平息,朝廷多年僅僅隻是壓製之勢。其中勢力最大的匪寇當屬占蒙山為王的梁定國,眾數萬,器銳馬壯又占據天險,朝廷就攻不下,雙方長期鏖戰。這次朱洪助絞僅僅是個幌子,真正的原因是他得到的消息,長生不死丹就在蒙山附近。

朱洪親征,在國內引起不小轟動,大家議論紛紛。在人們的議論聲中朱洪快馬加鞭已然來到蒙山之下,遠遠望見一隊人馬走進,領頭之人,濃須方臉,身披甲胄有一股浩然正氣環繞。臨近馬下,對方領頭之人抱拳一拜。

“徐謀參見朱將軍。”

朱洪隊伍中走出一道士摸樣人,身坐八尺駿馬,身披道袍,鶴發童顏,但體格蕭條在馬背上有一種滑稽感。

“徐大人,快快領我們進營吧。”道士冷冷說到。

徐謀自幼立誌要精忠報國,剛正嚴謹是他的規範,幹什麼事盡職盡責,腐敗之風與他無幹,他卻深深憎惡腐朽之官和淫奢的執跨子弟。為官之人誰不知道朱洪的腐敗和享受功名後的無為?徐謀對他沒有好感,今天他親自迎接對方如此態度他更是對朱洪厭惡。

雙方來到營下,“開營門!”隻見龐博的木樁石門緩緩拉起,營中的將士盡呈現在營外之人的眼中。營中將士個個身披甲胄,手執利刃,表情嚴肅,仿佛隨時備戰一樣。被兵馬簇擁的朱洪內心狂震,但又即刻大笑“好啊,早就聞徐大人治軍嚴明,今日一見比傳聞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堪與漢朝周亞夫想論,我大明朝有徐大人如此人才是我大明朝的福分啊。”

“朱將軍,謬讚了。如此景象應屬軍中常情,也是徐某人必為之舉。”

朱洪聽著分外刺耳,屬軍中常情?那麼不就是說自己治軍不好嗎?朱洪心裏有三分火氣但很快被壓住,此行他的目的是長生不老丹,不必要增添麻煩,但心裏想到“等回京之後在收拾你個徐謀。”

三日後,山上並無軍情,山下也不打算主動。一次看準機會朱洪對徐謀說:“徐大人,早聽說蒙山的好風光,以前無緣欣賞,今日有如此機會,朱某人想遊看蒙山的大好風光,可容朱某人出營半日?”

“朱將軍既想出營,徐某人不好阻攔,隻是如今賊寇猖獗,空被賊人襲擊,我派我營軍士隨從可好?”

“徐大人好意,在下心領了,我自領我軍將士隨行,而且隻在蒙山邊緣遊逛。徐大人不必擔心。”

“那好,朱將軍去吧。”

得到徐謀的同意後朱洪欣喜,心想你徐謀也機靈對徐謀的怨氣少了一半。遂回帳,在花名冊上選了一百人帶著先前那個道士行向蒙山邊緣方向,那些都是他親自訓練出的死士,就是他的私軍混在了編軍之中,而道士自然是他的食客,就是告訴他長生丹下落的那位食客。

看著漸行漸遠的朱洪,營壁上的徐謀笑了,詭異的笑了,不符合他平時氣質的詭異一笑。

朱洪一行來到一座山下,這山平平凡凡,但這座山後赫然有一座山五百米左右的山,這山竟然近乎一座完美的圓台,此地名為升仙台。

“將軍傳說那丹就藏在山後王家村內。”

“哈哈哈,好。道長果真助我得到仙丹我朱洪必有重謝。”

那道士麵露激動又說:“將軍,但那王家之人個個會一種奇異之術,不得小看啊。”

“無妨,區區一村我這一百死士頃刻間可將那小小山村夷為平地,就算他們掌握所謂密術又怎樣不過所需時間更長而已啊。再說不是有道長你嗎?”朱洪銳利的眼光猛的落在了那道士身上,道士心裏一顫應到:“當然,貧道必為將軍效犬馬之勞。”

翻過那座平常的小山,還有一段狹窄的穀底需要穿過。

一百死士是朱洪自幼培養的,從鮮血中成長,麵目肅殺,身不矮七尺,壯如蠻牛,武藝高強不怒自威。進入穀底後心中全都露出不安戒備起來。朱洪意外抬頭一看,狹窄的穀底兩側站著數十個農民打扮之人,麵上是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