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隻是我的一家之言,看到伯母上的模樣,哪裏能忍心說出來。
伯母繼續往下說。
“這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二十年前可不像現在大學遍地,能夠考上大學的人,都是最頂尖的學霸。
“考上大學之後,遠誌就變了。”
“他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可還是會和親近的人交流的,可上了大學之後,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每次回家,他都不跟我們講大學裏的生活是怎樣的,有一次被我們問的煩了,甚至對我們大發雷霆。”
“那是遠誌從小到大第一次跟我們發脾氣。”
如果我沒猜錯,遠誌在大學裏過的並不開心。
伯母已經泣不成聲,伯父接替她繼續往下說。
“遠誌大學畢業後,找了一家不錯的單位上班。”
“他沒幹多久,就辭職了。”
“我問他為什麼辭職,他不肯說,我隻好去那家單位打聽,單位領導說遠誌一直處理不好和同事的人際關係,處處受排擠,待不下去了。”
我心裏微微一顫,我剛剛擔心的事情,果然是對的。
遠誌小時候的生活,實在是太沉悶了,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並沒有學會如何去交朋友。
或許他在大學裏生活不如意,也是這方麵的原因。
伯父深深的歎了口氣。
“從那之後,遠誌就把自己鎖在了二樓的臥室裏。”
“一開始我們隻是以為他想要靜一靜,也不打擾他,到了飯點兒就把做好的飯菜放到門外,等我們離開後,他就會開門把飯拿進去,吃飽後會把盤碗再放到門外。”
“可一連過了兩周,他仍舊不願出來。”
“我們試圖和遠誌溝通,但遠誌一句話都不願跟我們說,我們想了許多辦法引他出來。”
“他媽媽告訴他河邊的花開了,一家人出去踏踏青。”
“我告訴他家裏買了他最喜歡吃的羊肉,要他出來吃火鍋。”
“都沒用,遠誌待在屋裏一聲不吭。”
“我甚至試過斷過他幾頓夥食,想逼他餓了出來找吃的,可兩天沒吃沒喝,他仍舊不出來,他媽怕把兒子餓出事情,不敢繼續了。”
我聽得目瞪口呆,寧可兩天不吃不喝也不出來?
我問了一個問題。
“那他是怎麼洗澡的呢?”
人總不能20年不洗澡不刷牙吧?要是一點衛生都不講,怕是早就病死了。
是伯母回答的。
“他好像是趁我們睡著之後去洗澡的,遠誌還是很講衛生的,我們經常發現半夜被動過的掃帚、拖把、抹布。”
“我們試圖偷偷等他出來洗澡時見他一眼,可每當這個時候,他是絕對不會出來的。”
“就好像是一種本能。”
一種類似於動物預感到有人在附近的本能?
我問了第二個問題。
“那他除了吃喝,沒有其他的需求了嗎?”
伯父搖頭:“我們也問過他,需不需要別的,比如報紙、電視、收音機一類的東西,他仍舊不肯發聲。”
伯父的描述,讓我想到了一個人。
狄奧根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