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質:歌詞的靈魂
【晨楓】
接到憲瑞先生約我撰寫此篇序文電話的時候,我忽而意識到,他所主編的《中國年度最佳歌詞》曾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了三冊,去年改為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後,今年的《2005年中國歌詞精選》(以下簡稱《精選》已是第二冊了。作為當今惟一一種由專家選編、專業出版社正式出版並公開發行的歌詞選本,毫無疑問,《精選》大致能夠反映出2005年內通過文字、歌譜與音像出版、電台廣播與電視傳播等方式在社會上產生過不同影響的歌詞創作的概貌,顯示出一年來幾代職業或非職業歌詞從業者們在創作上取得的新收獲。據此,該書所具有的認識價值、資料價值等等,恐怕都是不言而喻的了。
毋庸諱言,在未曾讀過此《精選》的情況下要為其寫序,我一時心頭一片茫然……而在久思無果之後,我忽而想起了憲瑞先生在電話中發出的一聲感慨:你知道吧,選編這麼一本歌詞集,有多難呀!而對他的此番苦衷,我實在深有同感。
實事求是地說,現在各地以內部資料形式出刊的歌詞報刊,雖然同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的繁盛局麵相比,的確數量少了許多,但在近年來又一直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下,約略一算,也足以夠得上是林林總總了。可問題在於,當你想從這麼多名目繁多的歌詞報刊中發現幾首讓人眼前一亮的歌詞新作時,卻往往並非易事。尤其作為一名以選稿為己任的編輯,每當收到一種新出刊的歌詞報刊,總是滿懷期待,急切想從中選出其中的幾首能在刊物上正式選載,但反複品讀,多方比較,往往仍難以遂其所願。
其實,對於一首歌詞新作而言,至少兩種素質是應當具備的:其一,情感的真切動人,這是由歌詞同音樂結合後必將直接轉化為聽覺、並應當對心靈產生盡可能強烈感染力的內在潛質所決定的,不可忽略,故有文采而無真情或用文辭去偽造真情者,均不可取;其二,表述語言語境色彩的多樣化與新鮮感,是體現作品獨創性不可缺少的因素,因為正是透過這些與眾不同的語言,才容易捕捉到作者對生活現象獨到的發現,才可能使作品獨一無二。
但在翻閱這些歌詞作品時,分明洋洋灑灑一期刊物或一片歌詞,數量委實可觀,但其中不少似曾相識、缺少個性,在語言表述上也往往是人雲亦雲、相互雷同者,不在少數。此類令人讀起來都頗覺十分乏味的歌詞,其例證並不少見,且幾乎比比皆是。而其中最突出、最常見的“跟風走”的寫作慣性,至今在一些作者筆下依然風光未減,便是十分典型的實例——君不見一個口號出來,便會有眾多作者趨之若鶩,紛紛上陣,競相迎合,於是,雷同化、概念化與人雲亦雲便勢所難免了。不客氣地說,這種歌詞創作上的失語現象其所以綿延如此之久,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對此,喬羽先生就直言不諱地說過,“我是歌德派,但我不是迎合派,因為盲目迎合不會有真情實感,迎合實際上是一種投機心理。歌頌和讚美更需要真情實感。”這段話真可謂是一箭中的、入木三分。與此同時,個別作者在歌詞中隨意杜撰詞藻、詞難達意的現象,也同樣時有所見,實在讓人深感無奈。前不久在一個公開出版發行的音樂期刊上,就發表了一部大型聲樂作品中選出的一首歌曲,其歌詞果真令人莫名其妙、百思難解。例如,“星空中流星奔流威音外,夜裏蝴蝶跌入夢的紫衣裳”,“蕩葉翻蕩碧波色依依,落英墜落紅塵驚冥冥”,“銀河月央央水中印,愛染語關關數天驚奇”等等。諸如此類讓人讀起來都晦澀難明、不知所雲的文字,要讓其訴諸於聽覺、讓聽眾一聽即懂,那實在是自欺欺人。我不知眾位諸君麵對此類文字有何等感慨,至少作為步中國現代歌詞百年後塵的我等,麵對此類隻能算作蹩腳難懂的文字堆砌成行來冒充歌詞的產物,除了覺得愧對先輩、無地自容之外,便隻能為被汙穢的歌詞藝術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