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第一次科舉(五)(2 / 2)

“要說大膽,公威你的隻怕更大吧?”諸葛亮也看到了孟建的答題紙。

諸葛亮大膽在對絲路對大漢的影響方麵,而孟建則在經義的理解上下了重手。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道孟建居然是端木學派的弟子。

端木即端木賜,也就是那叫子路的儒家學子,孔老二弟子之一。

董仲舒玩王道儒家,以此討好帝王;而端木派則是以民為本,故而經義題的拆解斷句原則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孟建,就是根據這個原則來闡述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的。在這個王道儒家大行其道的如今,孟建的這個舉動,也算是大膽了。

隻是這樣都可以合格,想來劉銘也不是一個不能容許異端存在的小人。

其實學術這東西,本來是什麼有用就應該是什麼。王道儒家有利於王道統治故而列位君王都喜歡。端木學派卻剛好相反,故而有些君王就很討厭。君不見,朱元璋那個老農夫,就直接把孟子給踢出孔廟,不再讓他位列亞聖了。

想來,他當時就那麼想:老子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這天下都是老子的!TNND,誰TMD敢說是天下人的天下的?敢說,老子就滅他九族的!

“君子坦蕩蕩,學說既然沒錯,那就不怕別人說些什麼。”孟建卻也光棍。

“孔明,你知道寒瓜是什麼嗎?”崔鈞卻是疑惑的詢問道。

“慚愧,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州平何以提及那個?”諸葛亮搖了搖頭。

“這個考試的答題紙上,寫著可以在鹽堿地種寒瓜,寒瓜的味道可以更甜。收成之後拿去周邊城鎮販賣,收入不比種穀物差。”崔鈞指著答題紙說道。

諸葛亮一聽,立刻來到那張答題紙上看了起來。上麵的確是寫著利用寒瓜賣錢,進而彌補田地貧瘠造成的損失。同時也建議種植一些耐堿的作物,哪怕是木頭,若幹年後好歹也可以賺上一筆,好過讓鹽堿地顆粒無收!

這個說法果然新穎,諸葛亮就算不知道寒瓜什麼,此刻也不得不歎服。再看看其他的題目,頓時大驚,隻因為其他的題目不是錯了,就是比這道答案要差上很多很多。他很不明白,這樣一張明顯不會合格的答題紙,為什麼會給通過。

“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這張考卷,我們也會給他合格?”一個聲音傳來。

諸葛亮猛地回頭,卻是看到劉銘笑吟吟的在他身後站著。

諸葛亮很警惕,不過他還是感覺得到,眼前這個人此刻隻有善意,沒有殺意。想來,他或許因為什麼原因,已經放棄要殺自己了。

隨即一想,似乎明白了,是因為自己考試合格了。以後,或許大家都是同僚,故而沒必要再動殺氣。隻是他早些時候,為什麼會有那個想法?

“我也想不太明白,不知道先生可否為我解惑?”諸葛亮拱手請教。

“你們也太看重分數了,分數並不能證明你的才華。隻看這位,他其他的或許都差的要死,不過你看看他對農學的理解,是否非常適合當一個專門管理農業的官員?術業有專攻,他精通農學,日後未必不能當到大農司一職!”劉銘指著這張答題紙,認真的對諸葛亮四人講解到。

“原來如此,先生所言發人深省!”諸葛亮恍然。

“至於你,所有題目回答得都很好,是一個宰相的料子。隻希望你不要驕傲,也不要自滿。需知你目前也還僅僅是一塊璞玉,尚需時間的雕琢,方成美玉!”劉銘告誡了他一句,轉身離去。

“不知先生高姓大名?”諸葛亮對著他的背影喊了句。

“日後自會再見,就不留名字了!”劉銘沒有回頭,隻是留下了一句話。

諸葛亮見劉銘不肯留下名諱,也不好強求,隻是默默和其他人一起查看這些答題紙。不得不說,很多人的答案或許不是很好,但卻很有借鑒的意義。

隻是看那麼一下午,不管合格的,還是不合格的,大多受益匪淺。

唯一的後遺症,就是忘記吃午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