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第一次科舉(四)(1 / 2)

考試是折磨考試的一種手段,那麼評分就是對考官的折磨。

值得欣慰的是,因為他們是縣考,故而劉銘並沒有規定最終要錄取多少多少人。隻需要考試合格者,也就是符合他預先給出的合格標準者,便可通過縣試,前往州府進行州試。

這次考試超過七成都是寫文章,數算題也隻是出自九章算術。隻需要背書背得好,基本上數算題不會出錯。也就說,本來合格的人應該很多才對。

三天的閱卷,考官算是被折騰得欲仙欲死。本來以為隻需要合格就可以給對方通過,這樣批改試卷能夠有多麼難?誰知道投入批閱,才發現士子的學問參差不齊不說,而且還有一些偏科的現象。

若按照得分的多少,來確定士子是否合格的話,顯然對一部分有特別才華的考生非常不公。尤其劉銘也說了,分數隻是參考,重要的是考生的才華本身。故而就算分數或許不合格,考官們還是要一份份小心的查閱,然後符合合格條件的學子。

最讓人鬱悶的是,別的考場,自然是有五名考官一起批閱。可他們這裏五名考官裏麵,其中一名是劉銘,試問誰敢讓他來批閱考卷?四個人要在三天內批改數百份考卷,這任務真的有夠沉重的。

直至第二天下午,試卷的分數這才批改了出來。這次前來報考的考生有三百二十七人,實到三百一十八人。根據批改出來的考試情況來看,這三百一十八人裏麵,隻有八十六個考生是符合合格標準的。

其他的不是說沒有才華,隻是回答得太保守,大部分都是照抄書似得。算學方麵也就罷了,農學方麵基本上都是玩均田免稅的那一套;策論上隻看到絲綢之路給大漢帶來的財富,卻忽略了絲路對歐亞大陸的鏈接作用;最後一道題更加是掉書包,直接照抄董仲舒一係的王道儒家思想。

這樣若是還給他們過關,他們的官帽隻怕會在第二天被摘掉。這種垃圾,適合的是走後門,正門對他們來說太奢侈了。恩,隻怕就算走後門,當了個副官,在職位上三四年隻怕又得被踢掉,後門也不是那麼保險的。

其實這批被淘汰的學子之中,很大一批也是寒門士子。

寒門最悲催的就是這裏,本來沒什麼書可以學習,就算偶然得到了書本,也沒有一個良師為其解惑。在沒有標點符號的這個時代,一個人要理解一本書裏麵的內容,是何其的困難。

資源本來就不足,再加上後天勤奮錯的方向,結果就是被士族子弟淘汰。

值得慶幸的是,其中六人對經義理解有誤,但卻是因為常年遊學,尤其這幾年在劉銘治下遊學,對農學和商學接觸頗多,故而好歹有了自己的觀點。數算和經義固然是零分,然策論和農學卻是回答得不錯,故而也給了他們合格。

看到這六名寒門考生能夠合格,其中一位出身寒門的考官無比感慨。

不需要排名次,劉銘也不打算把縣試和州試考生的成績公布。反正,隻要知道自己合格了就好。想要知道成績,到會試再說吧!

把這八十六名考生的名字寫在紅紙上,四位考官向劉銘拜別,也沒有出去的意思,直接在書桌前就這樣沉睡了過去。

劉銘知道他們辛苦,派人帶他們去偏廳休息。當然,沒忘記讓人給他們蓋上一張被子。這三天他們也辛苦了,可不能著涼了。

紅紙寫好,小吏剛要小心收好,等到明天清晨準時放榜。

卻不想劉銘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向他問道:“想不想發筆橫財?”

“想!”根本不需要思考,此刻的小吏已經失去思考能力了。

“如此,你就照我的方法去做便是!”劉銘笑了笑,在他耳邊低聲幾句。

小吏雙眼猛地一瞪,卻不想劉銘居然能夠相處這麼一招。轉念一想,卻的確很有市場,立刻朝著他點了點頭。

太陽下山,街道上也慢慢沒有了白天的繁華。

考生們結伴出遊,此刻也陸續返回了各自的客棧。這裏一般的客房都被劉銘包了下來,銀錢全部由縣庫支出。考生千裏迢迢過來趕考,好歹滿足對方的住宿和吃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