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真實的用意(1 / 2)

劉銘出征,郡守的職務暫時交給了田豐。

田豐感於劉銘的器重,表示定當治理好代郡,確保劉銘無後顧之憂。同樣被委以重任的田疇,更是拍著胸膛保證處理好代郡的政務。

程昱被任命為軍師,隨軍出征。之前空有猛將沒有隨軍軍師,也就是因為打的是沒什麼謀略的黃巾賊和匈奴人,才能夠用實力碾壓過去。如今要對付的主要還是有漢人為主的反賊,沒有個軍師或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更別說,這次平叛的背後,還有門閥們的算計。

隊伍浩浩蕩蕩的出發,百姓們夾道歡送,更多的是獻上自己的祝福。

大家都想不通,為什麼劉銘要去那麼危險的地方,他不是文官嗎?更多的是埋怨,埋怨那些身為臣子的家夥,為什麼不勸阻一下。

對此臣子們也是哭笑不得,暗道:主公應是那麼任性,我們能夠怎麼勸?

也就是相處就了,覺得劉銘絕對不會是白癡,所以才會選擇妥協。否則忠貞的至少要上演撞牆戲碼,而還沒有徹底效忠的會上演掛印離去的戲碼吧?

隻是不管如何,劉銘要親自去平叛這件事,還是帶給他們心裏一點疙瘩。

黃忠負責留守,同時留守的還有宋謙這個去而複返的家夥。

此刻,黃忠就在城樓上,默默的看著出征的隊伍慢慢的遠去。

宋謙來到他的身邊,低聲問道:“黃將軍,是不是覺得很可惜?”

身為將領,誰不想沙場建功。按說黃忠年紀也不小,相比張飛、高順這些年輕派將領,他自然更渴望多打上幾場仗,否則老了就打不動了。

黃忠搖了搖頭說到:“隻是擔心,那幫家夥到底能不能保護好主公。”

黃忠不是那種很喜歡出風頭的人,不服輸或許會有,但絕對不是顯擺。他更懂得,張飛平時那魯莽的表現並不太適合留守;高順適合留守但誰都知道劉銘每次親自出征,都會由高順擔任副統帥,也就是實際上的統帥;田豫的性子也不太適合留守,他更適合進攻,剩下的履曆和能力又不足。

在劉銘麾下,最適合留守坐鎮的,目前隻要和他一人。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能力,還有劉銘對他能力的肯定和信任。身為主公那麼信任和器重自己,身為臣子的他也就自然無怨無悔的為他守住代郡!

一路西行,隊伍實際上才有三萬人,其中兩萬還僅僅是新兵。

這可不是軍營生產出來的,而是直接招募訓練的新兵。其中有五千輕騎兵,五千弩兵、五千長槍兵和五千刀盾兵。

整支軍隊裏麵,最核心的是一萬弓騎兵,這才是真正係統出品。

對於劉銘不通過軍營招募士兵,而是從零開始訓練,有些人想不通,有些人卻是自動腦補,認為那種逆天的強兵,神靈果然不允許存在太多。

很神奇的是,他們居然猜對了!

大半年的訓練,融合了一些學校軍訓學來的簡易項目,這支軍隊看起來也挺像是百戰精銳的感覺。實際上,至少也當得起精兵這個稱號了。

高順對劉銘的那些訓練方法感到非常敬佩,還對別人說劉銘這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劉銘對此隻能苦笑,畢竟他學到的是華夏陸軍訓練法簡化再簡化的殘次版本。

說來也奇怪,來到這個時代,激活了係統之後,自己很多知識不是忘記了,就是在想的時候注意力會轉移到別的地方去。結果隻能斷斷續續的,拿出一些比較先進的東西出來,對此其實他也很懊惱,但就是沒有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