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六年末,在北方漢人的災難年。
匈奴人大量入侵,幽州、並州都遭受到了攻擊。不同的是攻打幽州的是穀蠡王麾下的兵馬,而攻打並州的是在左賢王的直係兵馬。
前者多少還得到了一些錢糧奴隸,後者卻是遭受到了來自並州的強烈抵抗,尤其一名使用方天畫戟的武將更是成為了左賢王部的噩夢。
並州一戰,造就了呂布飛將的名號,隻是剛凱旋而歸就當上了主簿。在官職上確實算是提高了三級,但讓一名武將當主簿……
幽州方麵公孫瓚也是額外的出彩,攻打漁陽的匈奴人大敗而歸。而他的老上司劉虞因為以前的不抵抗政策,被朝臣參了一筆,隨即隻能乖乖卸任,換上另外一名宗室劉焉擔任幽州刺史。
涿郡完好無損,劉焉在召喚全部郡守,了解各州郡情況之後,當眾誇獎了郡守,同時賞賜了一批錢財。
對於在這次抗爭之中,立下一些功勞的討賊軍,劉焉大手一揮準許其擴大到五千人馬。在了解討賊軍的具體情況後,宣布高順為討賊校尉,並任命張飛為抗匈校尉。
劉銘自然是沒得升級了,他是劉家鎮的鎮長,所以隻能領文職。劉焉覺得這家夥能夠訓練出能與匈奴一戰的民團,姑且算是一種本事。不過他更是看重劉銘的行政能力,不到半年時間使得一個村子提升為鎮級,這才真的不得了。
他也沒有詳細了解劉銘的年紀,更不了解對方的背景。曾經一名村子,如今一名鎮長,對於身為幽州刺史的他而言,身份還是太低了。不過,腦子裏麵記下了這個名字就是了。
此刻漢朝還沒有崩壞,文武分家那是必然的事情。文臣隻能掌管政事,而武將隻負責武事就是那麼簡單。隻有到黃巾起義爆發,而且情況非常危險的情況下,州牧製才重新登上舞台,一方州牧才可以主管當地軍政事務。
也就是那個時候,文官開始有了軍權,甚至鬧出地方鎮長自立為帝的事情。
賞賜和印信什麼的,很快由涿郡郡守交給縣令,隨即轉到劉銘手中。
送去一批錢財答謝縣令之後,劉銘歡喜的捧過印信,心中非常的高興。
五千戰兵,已經有了在這個時代爭霸的本錢了!畢竟地方小鎮守軍往往不超過二百人;地方縣城守軍往往不超過五百人;地方的治所基本上也沒有超過五千人駐守的。
別看曆史動不動就是十萬,八十萬人馬的調動大軍,真要調動那麼多,糧草就可以直接把諸侯給逼瘋。
成為鎮長,他麾下的領地也擴張了許多。哪怕僅僅是向東西北三個地方擴張也沒關係,反正能擴張就可以了。
也就是經過了這次擴張,西北的一座鐵礦被係統發現。根據係統給出的提示,這座鐵礦應該是一座富礦,按照這個時代的開采技術,可以開采出二百噸的鐵礦,隻是這些鐵礦石都是黃鐵礦,含硫很高。
鐵礦在西北關外的一座山中,不過周圍大概還有三四平方公裏的盆地。於是劉銘立刻大手一揮,在那裏建立起了第一座分村,並任命劉二狗的堂弟劉大壯為分村村長。
劉二狗那一脈算是發達了,劉二狗本身當上了鎮主簿,幫劉銘處理政務。而他的堂弟也當上了村長,從一介村民成了村官。
劉銘迅速招募了三萬村民,並撥給了分村二萬村民,更是把分村可修建的二十塊田地給全部建設起來了。最後,更是調撥了一批耕牛和工具過去,方便他們伐木建房,開采礦石之用。
眼看就是冬季,劉銘本來隻當算在黃巾起義之前,好好當一名宅男。
反正匈奴已經不可能繼續南下,周圍也沒什麼賊人可以去清繳,就算士兵們士氣滿滿,在現在的條件下也不可能冬季作戰。呼嘯的北風,可以把沒有羽絨服和棉衣的士兵給活活凍死。
基本上劉家鎮每一戶,在他的幫助下都修建起了土坑,這是他少數記得的可以豐富日常生活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對那些先進的玩意是越來越記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