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大結局(1 / 2)

且說,李傕和郭汜在接到董卓之命,讓他們退守函穀關後,立即從洛陽撤軍。當他們抵達函穀關,就聽到董卓中伏擊被俘之事,急忙率部向長安進發。可不久又聽說董卓被處死,故而兩人心灰意懶,決定解散軍隊解甲歸田。此時,賈詡冒了出來進言稱,呂布和黃琬兵力不多,鄭羽才兩千兵馬,無需畏懼,可一戰奪取長安,控製獻帝號令天下,兩人心中又動了起來。

進入牛頭嶺附近後,得到探子回報稱,鄭羽所部四萬多精銳騎兵正嚴陣以待,兩人本就毫無鬥誌,直接遣人向張頜投降。張頜代表鄭羽接受他們投降,並報長安請求獻帝赦免兩人罪行,避免了一場大戰。

王允、呂布、黃琬和士孫瑞等人趕到將軍府見獻帝和鄭羽,提出率百官去薊城之事,鄭羽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心說,有些賬還是等到薊城後再來算更好些,算是秋後算賬了,他對這幫士大夫很不感冒,特別是對王允竟敢企圖對他用兵之事,心中惱怒,但他並沒從臉上表現出來,也沒告訴他們太史慈大軍抵達長安周邊之事,而是讓他們組織百官,立即撤離長安,他負責殿後。

王允等人離開後,鄭羽立即讓獻帝昭告百姓,稱大軍前來保衛長安,使得民心穩定,但此時王允等人早就離開,再也無法回頭了。

在這段新曆史中,孫權並沒死去,當他獲知董卓所部主動撤離洛陽後,與曹操乘機占領洛陽,並西進威逼函穀關。可沒過多久,就獲悉李傕和郭汜已主動向鄭羽投降了,急忙率主力向西與鄭羽會師長安。

兩軍會師,鄭羽和孫堅、曹操再次相見,都同意將都城遷到薊城。

同時,漢獻帝下旨昭告天下,董卓授首,餘者投降皆可免死。但李儒仍是不降,孫權和曹操請命西擊西涼軍,在擊敗李儒後,將其趕出數千裏。李儒帶數百人躲到後世的中亞地區,再不知所蹤。

在漢獻帝主祭下,長安軍民對劉雲將軍舉行了最大規模的公祭活動,時間長達一個月,朝廷鄭重表彰了劉將軍的豐功偉績。

接著,漢獻帝下旨昭告關東諸侯和其他天下諸侯,讓其將軍隊交回國家,不許擁兵自重,同時對各地黃巾軍、黑山軍等叛軍加以寬大處置,聖旨稱隻要放下武器,可免除以前之所有罪孽,國家必將善待之,雲雲。

故而,從184年開始的黃巾軍農民起義,自此結束,所有起義軍放下武器投降,天下太平了!

獻帝抵達薊城後,向天下發布號令,定都薊城,並改薊城為北京,決定192年為中興元年,奉劉虞為攝政王、鄭羽為北方王,為大漢守護。命蔡邕為右丞相、孫堅為左丞相,其他為反對董卓亂權做出貢獻的百官均有封賞。

中興元年六月,朝廷派趙雲率二十萬兵力出兵馬訾水,準備討伐公孫度,可公孫度見機得快,兵馬還在漢城附近,就派人前來投降,他則解甲歸田,不再擔任官職,自請消去爵位,乞求免除一死,獻帝答應了他。

趙雲所部進入馬訾水以東後,烏達宣布投降,加入漢族,並保證永不背叛。朝廷將這十萬烏桓人打散,分布在十三州內,再也集結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