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分歧與防備(1 / 2)

當鄭羽完全接管了皇宮後,呂布就被王允請到家裏密商。這間密室就在書房邊上,呂布來時,裏麵還坐著黃琬、士孫瑞兩人,顯然,他們此前已商議了許久。

屋裏就四人,房門被關得緊緊的。

王允引呂布落座後,神情顯得嚴肅。“奉先,嘯雲都得手了吧?”他擼著長須說,“我等已準備好,何時動手為宜,奉先拿定注意了嗎?”

呂布臉上顯得興奮,“交接十分順利,李儒雖是被迫,但似乎對嘯雲頗為顧忌,故而,倒也沒設置障礙,隻是得提防太師回京,依奉先看,太師是絕不會容許皇宮和獻帝失去控製的,故而,此事還沒完。”

士孫瑞接過話說:“我們得到消息說,李儒派出五百精銳,星夜出城向東,估計是向太師稟報去了。”

黃琬冷聲說:“看來應該抓緊了,否則等太師回師,什麼事都完了,奉先是否與嘯雲商量一下?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啊。”說這話時他臉上陰沉,看得出他對董卓回師極為擔心。

王允也說,“是啊,是啊,還是快些動手為好。但我覺得此事還需奉先主事為宜。”三人都看著呂布,讓他心中快活,那種被重視的感覺,使得他挺起胸膛說:“奉先有一萬步騎,嘯雲有兩千步騎,此外,將軍府守備的兩千老兵估計是不參與了,嘯雲說,別將劉將軍拖進來,這樣一旦不成時,鄭羽無法對劉將軍在天之靈交代,劉政的一千騎兵也隻是守住宮中,不會參與的。”

黃琬吃驚的說:“嘯雲隻有兩千步騎參與,可太師府周邊有五千步騎啊,都是精銳,以兩千與五千鬥,有何勝算?”他是司隸校尉,對軍事上的事也是精通的。可惜,他手下暫時沒兵,但他已讓能控製的所屬各部開始秘密集結,隻是人數不會太多而已,但增援兵力還行,估計此番長安政變是派不上用場了。

呂布卻好奇問:“黃大人可以組織多少步騎參戰。”

黃琬無奈說:“一萬步騎,已秘密集結,但不敢靠近長安啊,否則必會打草驚蛇,若李儒有了防備,這仗就不好打了,若董卓知我所部前來,他必將率全軍回師長安,故而,隻能當援軍了。”

王允也說:“黃大人所部隻能留待大勢底定之後,否則必會引起董卓注意。今日請奉先來,還有一件事商議。就是政變成功後的局麵該如何處置。”這個話題立即引起三人高度重視,這等於是變相在謀取戰後利益了。

士孫瑞認真說:“嘯雲控製皇宮之目的很明顯,希望讓獻帝去薊城,那裏是劉大人和嘯雲的地盤,倒是安全得很,隻是,隻是,”接下來的話,他並沒說下去,但顯然,大家心中都在打著算盤。

許久以後,還是呂布忍不住,“獻帝還是應該在西京啊,這裏是大漢開國之都,京畿重地,也是數朝古都,而薊城卻是蠻荒之地,地處偏遠,難以號令中原,無法當首都的。”他這是表明態度,不希望獻帝去薊城,大家辛苦一番,若還是要仰人鼻息生存,那就沒意思了,關鍵是在這裏他們都是有大功之臣,若去了薊城,那個地盤就是劉虞和嘯雲說了算。

其他三人明顯鬆了口氣,顯然,他們之前就在商議此事,最擔心是呂布與鄭羽同穿一條褲,那他們也隻能相從,畢竟軍權都掌握在他們手裏。

可王允聽了呂布這話,卻長歎一聲說:“如此,可能嘯雲不讓啊,子師估計嘯雲此番來長安,應該是負有特殊使命,就是接獻帝前往薊城。”

士孫瑞說:“這肯定是劉虞大人說的,如此一來,如何說服嘯雲還真是個頭疼的事。總不能用兵將其迫走吧,這樣會寒了嘯雲的心啊。”話雖說得客氣,但在座都是老狐狸,明白士孫瑞是想說,最後隻能用兵將嘯雲逼出長安了,否則,鄭羽如此人物,豈會空手而歸。

王允感歎說:“大家一起謀事,若真走到這一步,那真是讓人傷心,可獻帝確實應該留在長安為好,朝廷不隻是一個皇上啊,還有無數官僚機構、大臣,家眷,部屬,又該有多少人一起遷移前往薊城,如此一來,真是勞師動眾,可這周邊還是敵人眾多,故而,咱們該集中兵力,擊破董卓才是,不可將精力放在遷都之事上。”

黃琬冷聲說:“若董卓被我等擊敗,更無遷都之必要。若真要遷,也隻能遷回洛陽。好在嘯雲隻有兩千兵力,另外三千步騎屬於朝廷所部,雖各負其責,但應不會完全聽從嘯雲指揮吧。”

其實大家都是老狐狸,雖說得隱晦,但意思是明白的,就是擔心鄭羽勢力強大,到時趕不走就麻煩了。即使是呂布,也能明白眾位大人的擔心,他是軍人武夫,真看不慣這些有話都不敢直說,遮遮掩掩的人,故而,幹脆將話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