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爭鬥落幕(2 / 2)

“這就好,這就好,隻是目前幽州空虛,子義的騎兵還在訓練,子龍的城衛軍也才剛接手訓練,作戰能力並不強,現在的幽州和薊城都十分虛弱,確實令人擔憂。再說,北地的烏桓和鮮卑又開始蠢蠢欲動,此番公孫瓚南下,北地防務空虛,伯安十分擔心,故而派出特使開始安撫他們。……”

劉虞將目前遷居在遼西、右北平、漁陽北部和上穀北部,以及昌黎一帶的烏桓和鮮卑部落動向介紹一番,讓鄭羽心中倒真是擔心不已。

“董卓亂權,朝廷威信盡失,加上諸侯並起,大家都在爭搶地盤,這北地防務真是個問題,大人,對這些部落,可分化瓦解為宜,一味懷柔不一定能起效果,若我大漢實力強大時,這個政策是可行的,而我內亂將起,這些外族部落覺得有機可乘時,必會起兵南下擄掠,不得不防。”

劉虞聽了鄭羽這番話,又開始皺起眉頭。

蘇婉接過鄭羽的話說:“大人的懷柔政策深得這些外族讚同,但此一時彼一時,此番公孫瓚南下青州剿匪,北方防務頓時空虛,而薊城兵力嚴重不足,依婉兒判斷,他們必會派兵南下乘虛而入,故而,我等需未雨綢繆才是。”

防守北疆需要有兵力才行,最後,劉虞接受鄭羽和蘇婉的建議,決定再建三萬步騎,用於北疆防務。同時,逐步減少對公孫瓚所部的物資供應,讓公孫瓚直接找青州要補給。最後,鄭羽接手對公孫瓚所部的供應事宜,他直接就斷絕對公孫瓚的供應,將這些物資用於新兵招募和訓練。

下一個要商議的是特大事情,就是如何對待公孫瓚寫給劉虞的那封信?

此番,公孫瓚派親信關靖前來,代表他向劉虞請罪,同時也是探聽劉虞的真實態度和了解薊城動向。這件事十分棘手,讚不得,罵不得。劉虞想了好幾天也沒拿出滿意看法,故而,一直在等待鄭羽從漁陽回來商議。

“依嘯雲看來,必要的斥責還是要的,大人堅持一如既往的行事態度,公正廉明,這樣公孫瓚反倒放心不少。奮武將軍是朝廷任命的,咱們管不了,倒是不必讓他擔任北平太守了,而是讓他當昌黎太守,這樣以安他的心,算是對他進行懲戒。”

鄭羽將他的看法說了一遍,他此番在漁陽也一直在想著這件事。

蘇婉笑著說:“嗬嗬,估計公孫瓚不會真在乎咱們如何安排他的,但他倒是可借機將家人遷往昌黎,躲開我等的直接控製,一旦公孫瓚取得剿匪大勝,就可將家人轉移出去了。”

鄭羽頭一歪,也跟著笑起來,“轉就轉吧,反正這些人也是麻煩,隻要公孫瓚不公然造反,咱們也殺不得他們,人都去了昌黎,咱們也省事,這薊城就徹底清淨了。”

劉虞仍心有顧慮,“如此一來算是與公孫瓚撕破臉了,他必定懷恨在心。”

蘇婉解釋說:“大人,公孫瓚對大人和我家相公早已懷恨在心,此番作為他必是歡喜無比呢,這樣一來,他的家人就安全了,婉兒倒是擔心此後再無法製約他,一旦公孫瓚擊破青州黃巾,必將北顧與我爭奪幽州呢。”

劉虞聽了蘇婉的話,也是心動不已,想到公孫瓚早已懷恨在心,估計難以調解了,故而心中基本認同了鄭羽和蘇婉的建議。過了片刻,他又提出新問題。“昌黎主要是烏桓族在居住,若讓他去了昌黎,假如公孫瓚與昌黎、遼東烏桓聯合,又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