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太史慈的忠告(2 / 2)

甄洛嬌笑著說:“洛兒都不怕危險,兄長怕啥?再說,洛兒知道兄長是正人君子嘛。”說完,將頭靠在他肩膀上,小聲說著:“兄長若不做得太過分,洛兒也是允許的。”

這話說得鄭羽一陣頭大,什麼是過分,什麼又是不過分?

見鄭羽半天沒動靜,甄洛將鄭羽的手抓住放在她胸口,嬌羞的說:“隻允許這樣,多了就不成!”

這事兩人以前是幹過的。隻是,這番摸索卻將兩人心火都惹了上來,不久,甄洛趕忙掀開被窩,跳下床榻,轉頭對鄭羽說:“兄長,不成的,這樣還是不成!”急匆匆就跑了出去。

而鄭羽的心火被她惹起來,翻來覆去竟是半夜都沒睡著。

次日上午,一行人繼續向薊城出發。

薊城也就是後世的北京城,位置大概在廣安門附近。

一路前來都是在幽州地界,行動很快。

將要抵達薊城時,太史慈將鄭羽叫到一邊說話。“賢弟,我想了好幾天,覺得有必要將我所知的事和你說。”接著,他將幽州態勢、薊城內各種勢力分布,公孫瓚和州牧劉虞的矛盾,以及公孫瓚個人性格和實力都說了一遍。

“兄長覺得賢弟應該去投靠劉虞。一則劉虞寬厚,德行沒得說;二則劉虞是太尉,位列三公,地位崇高;三則他是皇室成員,這幽州地麵還是他說了算,朝廷十分信賴他;四則賢弟是劉將軍手下的千夫長,率部突圍有大功於朝廷,依附劉大人就是依附朝廷,為臣子者該做的。故而,兄長覺得還是投靠劉虞大人更好些。”

對於幽州牧劉虞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鄭羽心中有數。關鍵是最後公孫瓚贏了,實際控製著青、冀、並、幽四州,連趙雲、劉備都去投靠他。在三國初期,公孫瓚可是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而曆史書上雖對劉虞評價極高,但他卻是個失敗者。

見鄭羽皺著眉頭在思索,太史慈趕忙說:“為兄隻是提些看法,主意還是要賢弟拿的。再說,為兄看賢弟為人品德高尚,估計和劉虞會更有話說,反倒公孫瓚是個重實際的人,為人善戰,但也有些剛愎之處,貪圖享樂。且其子公孫續心胸狹窄,好財帛女色,結交貪婪自私之徒。故而,公孫父子非是良主也。”

鄭羽卻對太史慈為何會出現在幽州十分好奇,“兄長為何會來幽州投靠公孫瓚?”

太史慈苦笑搖頭,神情落寞的說:“為兄欠人一份人情,對方要求子義前來幫公孫瓚訓練騎兵,過個年把時間,子義就辭掉這練兵之責,返回鄉裏就是了。”

看得出來,太史慈對公孫瓚父子是大失所望了。

鄭羽見太史慈萌生退意,趕忙說:“弟準備幹一番大事業,兄來助我。”

見鄭羽如此雄心壯誌,太史慈臉現喜色,誠懇的說:“你我是兄弟,情同手足,此事不必說。若弟要做大事,兄自然是幫助你的。”

太史慈是忠義之人,他的話就是鐵板釘釘,絕對算數的。

即使太史慈對公孫瓚和公孫續心中不滿,也並沒從臉上表現出分毫。再說,此時還是公孫瓚部屬,一路上護送蘇婉盡心盡責,甚至最後都準備犧牲掉自己了。

如此人物來幫他,何愁大事不成?鄭羽心中自然是高興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