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站在山巔,看著眼前連綿起伏的一座座山峰,秦川!自己竟然已經走到了秦川!
此時的秦川被皚皚的白雪穿上了一套新裝,從東向西綿延無盡看不到盡頭的全是雪白的景象。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王東看著這秦川盛景,口中念出了主句詞:“卻不知當年毛主席寫下這首詞時又是麵對著怎樣的盛景啊。”
一股北風刮來,漫天的雪花便隨著北風飛舞了起來。此情此景,王東忽然抑製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對著八百裏秦川,對著這漫天飄雪吼出了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詞念罷王東頓時覺得自己也有了一股激蕩胸襟的豪情!
接著從遠處秦川的某一處像是應和著王東的這一首詞一般,一曲秦腔由遠及近而來,聲音卻由小變大,當聲音傳入王東耳中時竟如當頭棒喝一般振聾發聵!
“喝喊一聲綁帳外,不由得豪傑笑開懷。某單人獨騎把唐營踹,馬踏五營誰敢來。。。。。大馬金槍為魁首,得來了八府並九州。二十七縣到你手,無一人敢撞兒的馬頭。”一聲聲秦腔聲音有強有弱但彙聚在王東的耳中卻像是一記記叩問著王東自以為完善的拳心。
王東緩緩地閉上雙眼將雙手舒張擺出了一個“十”字,像是擁抱著什麼。王東的腦中慢慢的浮現出他小時候所經曆過的一幕幕畫麵。王東的拳裏是“國家”但這顆種子卻是從他的外公那裏繼承下來的。
王東的外公是當年“北上”的新四軍戰士,是真刀真槍殺過鬼子的戰士;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更是幾次重大戰役包括淮海、渡江戰役的指揮官;到了五十年代又隨著毛主席的一聲號令成為了第一批進入朝鮮戰場的部隊中的一員;接著上山剿匪,西進墾荒,自己的外公幾乎跟隨著祖國建立、興盛的每一步。
小時候的王東最愛的兩件事第一是吃外公包的餃子;第二便是聽外公講過去的故事了。“國家”是外公最常念叨的兩個字,“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啊。”外公時常拍著王東的小手說道。
就這樣年少的王東的心便隨著外公的故事飄到了中原,飄到了北方,飄到了朝鮮。外公說自己和戰友們抱著槍,坐在運煤的火車上,行過祖國大江南北的青春是後輩們一生無法體會的激情。
王東忽然明白了,原來自己的拳便是少了這樣激情與豪情!他的拳裏是“國家”但是隻有十七歲的王東雖然有這樣的心卻注定會缺少那“龍戰於野,氣血玄黃”的豪情和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能禍福趨避之”的精神。倒不是說王東是一個口頭派,而是從小安逸的生活環境和十七歲的年紀讓王東並不能又那樣的經曆去體會。
但現在,站在這八百裏秦川之上,聽著那秦腔裏唱出的那舍己殺敵的無怨無悔,王東忽然覺得自己似乎叩開了外公和老一輩人們那被封存許久的年代,看到了一絲絲從那個年代流出的情懷與感動。
“走的越遠,便看的越多,才能更體會‘國家’的重量,才能更加堅定我保護這裏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和每一個我在乎的人的信念啊。”王東心中默默道。
王東的雙手緩慢的動了起來,在空中劃出來一個大圓,然後王東雙手陡然一握,雙臂一震。“轟隆”竟然發出了雷聲!接著王東退也動了起來,身形快到了極點,五米的距離眨眼便至。並且時而疾走時而躍起,沒有規律可循。“隆隆隆!”王東的雙臂舞的更是飛快,雖然看似毫無章法,但在手臂的一揮一抬,一刺一收之間卻伴有陣陣的雷音。從王東渾身散發的熱氣可以看出王東的氣力消耗極大,以王東過去的實力來說,定已經氣力透支累倒在地了,但王東此時仍然生龍活虎一般的絲毫不受影響。
這時王東忽然雙手微鬆,高高舉起後十指交叉後雙手劃圓,接著雙手掌心向上微微做出托舉的樣子。然後王東陡然向前邁出一個弓步,並且在邁步的同時雙手合握成錘。拳從王東小腹出打出,貼在胸前沿著脊柱方向打出,成牛頂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