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0年中考作文命題新動向(1 / 2)

黃 瓊

從2001年秋季義務教育新課程首次進入教學實驗、2005年秋季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各起始年級的學生全部進入新課程至今,幾年前曾經備受關注的新課程已經成為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學常規作用的“舊課程”。本輪語文課程改革進入了“後課改時代”。後課改時代的中考作文命題有哪些新看點、新動向?為此筆者搶抓時間,搜集到2010年中考作文試題112道,並進行了認真分析,發現了一些帶有普遍性質的特征,現總結如下,並提出2011年中考備考策略。

一、2010年中考作文命題五大特點

1. 全命題作文成為最受青睞的題型。

新課標推行的前幾年,按照“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等新課標精神,話題作文等開放式命題形式一路飄紅,全命題作文在中考作文中所占份額一路下滑,2004年僅占6.7%,在五種題型中位列第四;2005、2006年分別占6%、8.1%,處於墊底位置。轉折出現在2007年,這一年中考,伴隨著話題作文的大幅下滑,全命題作文開始進入上升通道,2009年更是首次超出選題作文,位列第一。2010年這種勢頭保持了下來:112個考區中,有42個考區是全命題,占37.5%,超出選題作文(33.9%)3.6個百分點,與上個年度基本持平。全命題作文有助於統一閱卷標準、有助於提高考試信度,它之所以一再成為首選,說明命題者正努力減少由於題目過於開放而帶來的宿構等不良現象,減少由於題目過多而出現評卷標準不夠統一的情況,進一步提高考試的公信力,選拔性和區分度放在了突出位置。有著這樣的命題思想和著眼點,就注定了全命題作文還會繼續保持穩居前列的態勢,繼續成為中考命題的首要選擇。

2. 選題作文成為最值得繼續觀察的題型。

五種作文題型中,其他三種題型所占份額和所處位置比較明確,比如,半命題作文有21個考區,占18.9%,連續四年位居第三;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分別占5.4%(6個考區)和4.5%(3個考區),處於墊底位置。至於選題作文,從2004年的23%,一下子猛增到2005年的45.2%。2005—2008年,選題作文連續四年占據榜首,其中前三年還一直處於43%以上的高份額。2008年大幅降至34.4%,險勝全命題,但仍保持第一。2008—2010年三年間,選題作文一直處於34%左右,但是,位次從2009年起就退至第二,這個位次也延續到了2010年:共有38個選題作文考區,占33.9%。我們說選題作文最值得繼續觀察,是因為隨著命題者命題指導思想的變化,選題作文這類開放式題目,是繼續退後,任憑領地不斷被他人侵占,還是自我調整,特別是備選題型的調整,從而保持現有地位呢?這都需要我們進一步觀察。筆者認為,其中自我調整、提高選題作文的難度,可能性會更大一些——畢竟,選題作文有兩個甚至多個備選項,可以並且應該根據形勢變化做出新的調整。

3.“成長”成為最熱門的話題。

中考作文題目涉及的內容無非是“自我與成長”、“社會與生活”、“情感與素質”、“想象與創新”等幾大類,年年的中考題,“自我與成長”都是最重要的話題之一。2010年此類話題更是大熱,關於“成長”的字眼、關於“成長”的話題比比皆是:以“成長”為話題寫作(赤峰市和南充市題一)、“智慧伴我成長”(佛山)、“成長也需要”(貴陽)、“在嚐試中成長”(福州)、“成長路上無捷徑”(杭州)、話題“成長,需要競爭”(廣西梧州)等,都直接點明“成長”,要求直麵成長中的生活、學習和思想。至於武漢市的材料作文“小橡樹的成長煩惱”、天津市的材料作文“過一個有意義的兒童節”、昆明題二的材料作文“小俊落水自救”和大連題二的話題“打磨”、牡丹江的題二“走過”、甘肅題“跟自己賽跑”、南京題“我做主”、浙江紹興題“越長大,越______”、龍岩題二“考驗”、山東聊城的話題“自視”等,都引導考生回眸生活經曆、成長曆程,從而把考查的目光投向了考生的成長體驗,構建健康積極的內心世界和人生態度。預計“自我與成長”類話題依然會是今後的命題重點,但是,出於回避熟題、避免猜題的考慮,這類題要麼會在兩三年後周期性地再次大熱,要麼是變化形式、組合詞語之後出現在來年的中考中。

4.“我”成為聚焦最多的人物。

2010年中考作文題中,有人稱代詞“他”出現,如“他(她、它)也很重要”(泰州)、“叫我如何不想她(他、它)”(鎮江)、“送他人一朵花”(長沙題一),但是,這類直接要求聚焦於“他”的題目很少。也有人稱代詞“你”在多個題中出現,如“總想為你唱首歌”(煙台)、“讓我輕輕地告訴你”(南通)、“你讓我如此美麗”(漳州題一)、“有你真好”(邵陽題一)、“別丟了你的鑰匙”(湛江)等。其實,“他”“你”的背後,必有一個“我”,可見此類題目旨在引導考生放開視野,關注周圍環境,學會合作相處,考題導向性很好。但是,中考題中更多的是人稱代詞“我”,可謂比比皆是,如全命題“我的初中生活”(山東濟寧)、“那天,我撿到了快樂的鑰匙”(廣東)、“我心中的那一道陽光”(百色)、“我不隻是一個角色”(義烏)、“總有屬於我的季節”(蘇州)等,半命題“請讓我”(牡丹江題一)、“我心中的”(海南題一)、“我多想”(黃岡題一)、“我要”(青海題一)、“那一天,我了”(金華)、“給了我”(東營)、“我身邊的”(河南題一)等,都含有一個“我”字。加上含有“自己”字樣的題目,如廣州題“獎勵自己”、昆明題一“屬於自己的天空”、安順題二“做一個的自己”等,引導學生關注自我、感悟自我、思考自我、敘真事、吐真言、抒真情。這個大方向是一貫的、長期的,所以,來年的中考題中“我”字依然會比較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