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道黃泉無歸處,難忘紅塵幾多愁。若是滄桑歸無路,必是心有紅顏痛。
出了鬼門關,一條陰森且荒涼的道路蜿蜒向前,看不到盡頭,天地一片灰暗,就連眼前這一條路,也毫無色彩。這便是輪回時必經的黃泉之路,黃泉之中,唯一的風景與色彩,莫過於路兩邊大團大團如血般的花,此花如火、似血,給人一種觸目驚心的妖豔。黃泉有花,名曰彼岸,花開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葉生生世世永不相見……此花便是花開不見葉,葉生不見花,花開葉落永不見的彼岸花,也許隻有在葉落花開的那一刹那,花與葉才有短暫的相逢,千年等待,卻也隻能換得這寥寥片刻。
在往前行,便有一條長河橫於前方,河寬千丈,不見首尾,也不始自何方,流向何處。河水亦是呈血紅色,片物不載,雖然黃泉無風,卻浪潮洶湧,河床之上隱隱有一團黑氣覆於上空,隱約間仿佛聽到了無數哀號悲鳴之聲。此河,便是望川河。一塊巨大的青石,散發出陣陣青氣,靜立於望川河前,青石之上刻著四個血紅的大字,“早登彼岸”此石便是傳說中的三生石。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回,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三生石上,有著前世今生的情感糾纏,相愛今生之後,我們都在期待著來世繼續在愛,卻不知前世今生的感情卻都已經注定,似曾相識的那份愛,卻是在前世便已注定。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芸芸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愛與痛。前世的債,今生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三生石後,一座木橋搭在望川之上,通向彼岸,木橋也不知曆經了多少個年月,踏上橋去,便會感覺到一陣輕微的晃動,仿佛隨時都會墜入那滾滾望川之中。橋上有一老婦,佝僂著身子,滿是皺紋的臉上寫滿了滄桑。她的身前,生著一堆火,一個破爛的瓦甕立於火上,陣陣白煙自甕中騰起,撲鼻的香氣傳來,使人食欲大動,便會忍不住去喝一碗甕中的湯。無須多問,此橋便是奈何橋。走上奈何橋,飲過孟婆湯,忘卻了前塵,前方,便是輪回之道,清清白白的來,幹幹淨淨的輪回。自此之後,前生諸多因緣,便盡數棄在了這奈何橋之上。
又或偶有一兩位對愛情忠貞不屈的情癡,因執念太重,不肯飲下孟婆湯去赴輪回,執意要在這裏等自己的愛人,見自己愛人最後一麵,但依規矩,也隻能投身於如血色湧潮的望川河水之中苦等。受冰寒刺骨的望川河水煎熬。隻是世間一切姻緣,皆已由天而定,他們此舉,卻也是希望渺茫,怕是要等得千百年,才能在與伊人重逢,若是熬不了這望川河水的煎熬,便會魂散水中,成為河水的一部分。千萬年來,又有幾個所謂的對愛情忠貞不屈的陰魂,能等得到與自己愛人重逢的那一天?於是,望川河中,永遠是一股由愛生怨的怨念,久之,便化成一團黑霧,縈繞在望川之畔。給這森森黃泉,平平添了幾分苦懼。
這條路,是人的必經之路,千百年來,無數走向輪回的人渾渾噩噩的,不知自己來自何處,亦不知將去向何處,就這樣行動遲緩,目光呆滯的走過黃泉,經過三生石,飲下孟婆湯,繼而赴向自己的下一個輪回。就這樣度過了無數個輪回,黃泉路上,除了花開葉落的彼岸花,以及茫然赴向輪回的陰魂之外,便在無一點波瀾,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也不知過了多少個歲月。
突然有一天,一陣高歌打破了這千萬年來的沉寂,“夢一場,春風又盡。笑一場,繁華已去!天地萬物似浮塵。塵緣如夢物逝去,世間萬象皆為空,……”隨著歌聲,一名白袍少年徐徐而來,宛如一陣輕風一般出現在黃泉路上。一眼便可以看出,他與周圍那些死魂是不同的。且不說他周身靈氣四溢,周身微現寶光之色。就憑從他口中頌出的歌聲,以及那幅充滿生機的麵孔,便與周圍去赴輪回且一言不發,死氣沉沉的陰魂大為不同。盡管,他也隻是一個魂魄之身,身形虛無飄渺,便如一個半透明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