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12月 讓自己快樂的好習慣(1 / 3)

快樂純粹是內在的,它不是由於客體,而是由於觀念、思想和態度而產生的。不論環境如何,個人的活動能夠發展和指導這些觀念、思想和態度。除了聖人之外,沒有一個能隨時感到百分之分的快樂。下如G·蕭伯納所諷刺的那樣,如果我們覺得不幸,可能會永遠不幸。但是,我們可以憑借動腦筋和下決心來利用大部分時間想一些愉快的事,應付日常生活中使我們不痛快的瑣碎小事和環境,從而使我們得到快樂。我們對小事的煩惱、挫折、牢騷、不滿、不安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純粹出於習慣。我們做這種反應已經練習了很長時間,也就成了一種習慣性反應。這種習慣性的不快樂反應大多起因於我們自以為有損於自尊心的某種事情。一個司機無緣無故地向他人按喇叭,我們談話時有人肆意插嘴,我們以為某人該來幫忙他卻沒有來,等等。甚至一些非個人的事情也可能被認為是傷害了我們的自尊心而引起我們的反應:我們要乘的公共汽車不得已而來遲了,等等。我們反應是憤怒、沮喪、自憐,換句話說:不高興!但如果你能養成快樂的習慣,你就會就變成一個主人而不再是奴隸。記住,你的狀態,可能使事情理更不樂觀。甚至在遇到悲慘的情況和極其不利的環境時,我們一般也能做到比較快樂,即使不能做到完全的快樂,隻要我們不在不幸之中再加上我們自憐、懊悔的情結和於事無補的想法。

人是一個追求目標的生物,所以,隻要他朝著某個積極的目標努力,他一定能自然正常地發揮作用。快樂就是自然正常地發揮作用的征兆。人隻要發揮出一個目標追求者的作用,不管環境如何,他都會感到十分快樂。

★讓自己時刻擁有快樂的感覺

真正的快樂是內在的,它隻有在人類的心靈裏才能發現。

——布雷默

當安東尼·羅賓把快樂這一項加在最重要的追求價值表內時,大家都說:“你跟我們不太一樣,你似乎很快樂。”事實上,羅賓是很快樂,可是卻從未表現在臉上。你知道嗎,內心的快樂跟臉上的快樂有很大的差別,前者能使你充滿自信、對人生心懷希望、帶給周圍之人同樣的快樂;而後者,臉上的快樂一樣具有能消除害怕、生氣、挫折感、難過、失望、沮喪、懊悔及不中用感的能力,當你遭遇了什麼事,硬是在臉上浮現笑容,就會使你覺得再也沒什麼比這個更讓你“難受”的了。

要想臉上表現出快樂的樣子,並不是說要你不去理會所麵對的困難,而是要知道學會如何保持快樂的心情,那樣就有可能改變你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隻要你能臉上常帶笑容,就不會有太多的行動訊號引起你痛苦。

一般字典上對快樂下的定義多半是:覺得滿足與幸福。一位哲學家說:“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的確,快樂是一種美好的狀況,也就是沒有不好或痛苦的事情存在,覺得個人及周圍的世界都挺不錯。你該如何才能獲得它呢?

追求快樂的途徑很多,不光是隻有你死心眼認定的那一種。一般人往往認為自己這一生隻能成功地擔任一種工作,扮演一個角色,甚至以為如果不能得到或辦到這一點,自己就永遠不會快樂,這種想法未免太狹隘了。不能達成目標固然痛苦,可是這並不表示你從此就與快樂絕緣了,除非你自己要這樣想。

對事物應采取彈性的態度,不要冥頑不靈,記住任何最好的事都不一定隻有一個。當然這並不是要你放棄實際、可行或夢寐以求的目標,而是鼓勵你全力以赴,使夢想實現。

當然,追求快樂之道,還有一個大的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樂不是唾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禮物,也不是一項權利;你得主動尋覓、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當你領悟出自己不能呆坐在那兒等候快樂降臨的時候,你就已經在追求快樂的路途上跨出了一大步了。怎麼樣?感覺不壞吧?先別樂,等你看完本月所有文字並實踐之後,你就必能到達快樂的真正境界。

★快樂就在你身邊

所謂內心的快樂,是一個人過著健全的、正常的、和諧的生活所感到的快樂。

——羅曼·羅蘭

許多人抱怨生活太清苦,許多人到外界去尋求快樂。而對身邊的美景熟視無睹,其實隻要用心生活,身邊就有感動你的美景。

在春天,特別是早春,從“春來發幾枝”的柳樹上,從重新披上綠裝的大地上,從碧波輕蕩的湖麵上,從鳥雀嘰喳的瓦房屋頂,從萬物萌發的郊外,從身邊女人和孩子們的身上,你隨處都能感受到風景的存在,讓心靈享受美的熏陶。

在夏天,你可以去體會萬物在驕陽下傲然挺立的颯爽英姿。如果是晴空萬裏,你可以去湖邊體會“水光瀲灩晴方好”的詩意;如果是雨天,你則可以去感受“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更是好景連連,正如古人所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看著院裏掛滿果實的梨樹,你能不開心?聞著空氣中彌漫著的果實的芳香,你能不開心?就是看看滿街的落葉,也會帶給你無窮的遐想,你也沒有不開心的理由。

冬天總是給人一種肅殺寂靜的感覺,其實,冬天也有冬天的美麗。比如去看雪,去體會那種“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的詩意,不也是很美,很讓人振奮嗎?即使去看那光禿禿的樹,在凜冽的西風的肅殺中沉著堅持的樣子,也讓人感受到力量和希望。享受著這一切,你能說冬天不美嗎?

★永不吝嗇燦爛的笑容

就算你不快樂也不要皺眉,應為你永遠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泰戈爾

一個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笑容的人,總比一個一天到晚繃著臉或是愁眉苦臉的人容易成功。

事實上,微笑比穿著更重要。比如,你最近遇見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你大概會記得他當時的表情是快樂或是憂傷的,但是你會忘記他穿的是什麼衣服。

如果你真的不想笑,你就去強迫自己笑。如果隻有你一個人,強迫自己吹口哨、唱唱歌什麼的。用肢體語言引導自己的情緒,你就容易變得快樂起來。

林肯說,大部分人如果決心要多快樂,他就能變得有多快樂。快樂與否全看自己是否想要快樂。

想不想笑也是全在我們自己。當我們綻開笑容時,便能吸引別人親近我們。

你是否注意到,自己也是有意無意地避開那些不開朗的人,而喜歡去接近那些一天到晚笑口常開、樂觀的人。

如果有人問你“近來好嗎”,你怎麼回答?有的人認為,不要回答他們,因為他們大部分並不是真的想知道。他們隻是好管別人閑事,或者對你的遭遇幸災樂禍。

我們卻不這樣認為。當別人問“你好嗎”,我們會笑著回答好極了。因為我們知道,這樣做會使對方和我們都感到輕鬆愉快。

真心去關愛別人,而不是一味地要別人對你表示關愛,學著對你所喜愛的人說“我愛你”。讓我們向世界上最會交朋友的動物——狗學習交友之道。當你還離它身旁幾步時,它就開始搖尾巴。如果你停下來拍拍它,它就會激動地跳躍著,以示親熱。它不想向你推銷任何東西,更不想和你結婚,隻是喜歡你,並表現出來而已。

你要多快樂,就會變得有多快樂。當我們綻開笑容,對我們喜愛的人說“我愛你”時,你會發現世界和你一樣需要關愛。

★學會感受幸福

幸福有它的兩重性:一方麵在於福至心靈,時來運至……另一方麵,也是最實際的方麵,就是知足常樂地安度日常生活,這也就是說,叛離清醒,不幹蠢事。

——馮塔納

美國心理學家哈利·克塞克曾經提出感受幸福的幾個訣竅,值得我們借鑒:

換一種心情看生活。把孩子的微笑當成珍寶,在幫助朋友中得到滿足感,與好書裏的人物共歡樂。

控製你的時間。一天寫300頁書是件很難的事,然而每天寫兩頁則非常容易辦到。這樣堅持150天,你就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個原則可應用於任何工作。

增強積極情緒。積累消極的情緒使人沮喪,而積累積極的情緒催人奮進。幸福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力消除消極情緒的過程。

優待身邊的人。要學會很好地對待親近的朋友、配偶。

麵帶幸福感。實踐表明真正麵帶幸福感的人,他們更感到幸福。經常歡笑更能在大腦中引起幸福的感覺。

不要無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電視機前,要沉浸於能發揮你的技能去做的事情中。

多參加室外活動是對付壓力和焦慮的良藥。對感到一定壓力的大學生做的調查表明,經常在室外鍛煉的學生情況要明顯好於不參加者。

好好休息。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們仍留出一定的時間睡眠和享受孤獨。

★讓自己養成快樂的習慣

不應該追求一切種類的快樂,應該隻追求高尚的快樂。

——德謨克利特

人世間,並非無煩惱就快樂,亦非快樂就沒有煩惱。那麼人們能否一生都保持愉快的生活呢?請牢記下麵七條:

1、承認弱點。要承認自己的弱點,樂意接受別人的建議、忠告,並有勇氣承認自己需要幫助。

2、吸取教訓。麵對失敗和挫折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勇往直前。

3、有正義感。在生活中誠實和富有正義感,朋友們就會樂於幫助你。

4、能屈能伸。對待人生應該是處之泰然,人的一生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打擊或其他不幸,要客觀對待、隨遇而安。

5、熱心助人。幫助別人,與人關係融洽,自然就會受人尊敬。

6、寬恕之心。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時,必須寬恕和同情他人。

7、堅守信念。當你做任何事情時,都必須堅守個人的信念。

★使自己成為快樂的人

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於占有什麼,而在於追求什麼的過程。

——本生

英國《太陽報》曾以“什麼樣的人最快樂”為題,舉辦了一次有獎征答活動,從應征的八萬多封來信中評出四個最佳答案:

1、作品剛剛完成,吹著口哨欣賞自己作品的藝術家;

2、正在用沙子築城堡的兒童;

3、為嬰兒洗澡的母親;

4、千辛萬苦開刀後,終於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醫生。

要使自己成為快樂的人,從第一個答案中,我們知道必須工作,有工作,就會使人快樂;

第二個答案告訴我們,要學會快樂,必須充滿想像,對未來充滿希望;

第三個答案告訴我們,要學會快樂,一定要心中有愛,那種無私的、不計報酬的愛;

第四個答案告訴我們,要學會快樂,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為樂的技能。隻有這樣的人,世人才會給他最美妙的報償,正所謂予人快樂、予己快樂。

★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批評

人的一生應該為自己而活,應該學著喜歡自己,應該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我,或者別人怎麼想我。其實,別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於你自己如何衡量你自己!

——席慕蓉

根據專家調查研究,使人覺得滿足的辦法之一就是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批評,換句話說就是臉皮要厚一點。不要因外來的逆流而屈服。不要因為別人的冷言冷語就傷心氣憤,以為自我受了莫大的傷害。不過你倒是應該心平氣和地反省一下,如果別人的批評是正確的,你就該改進向上。如果批評是不公正的,何不一笑置之呢?!也許剛開始,你不太能掌握住應付批評的對策,因為你也許會很敏感,難免會有情緒上的反應,可是你要練習控製自己,這種技巧是終生受用不盡的。

快樂的滋味因人而異。能使別人快樂的事物不一定能使你快樂。惟有你自己才知道該如何去追求快樂。可是記住:千萬可別守株待兔噢!快樂是隻狡猾的兔子,你可得努力用心去追尋才能得到啊!

★讓自己充滿熱情,生活便多一分活力

經驗告訴我們:成功和能力的關係少,和熱心的關係大。

——貝克登

美國文學家R.W.愛默生曾寫道:“人要是沒有熱情是幹不成大事業的。”

S.烏爾曼也說過:“年年歲歲隻在你的額上留下皺紋,但你在生活中如果缺少熱情,你的心靈就將布滿皺紋了。”

人們有了熱情,就能把額外的工作視作機遇,能把陌生人變成朋友,能真誠地寬容別人,能愛上自己的工作,不論他是什麼頭銜,或有多少權力和報酬;人們有了熱情,就能充分利用餘暇來完成自己的興趣愛好,如一位主管可成為出色的畫家,一個普通職工也可成為一名優秀的手工藝者。

人們有了熱情,就會變得信心十足,心胸寬廣;就會變得輕鬆愉快,甚至忘記病痛,當然還將消除心靈上的一切皺紋,重新找回對生活的熱愛和動力。

★緊緊擁抱住善良

人自出性本善。 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

——莎士比亞

擁抱著善良,我們就會擁有一種美好的感覺,就會擁有一種亮麗的情懷;平凡的生命便會顯得生動起來,普通的世界便會渲染出迷人的色彩。

相反,如果你胸中沒有善良的情愫,你也就失去了一顆平和的心,你便不會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你所際遇的人和事。之所以有那麼一種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人,關鍵的問題並不是這種作為本身給他帶來多少損失或利益,而是這種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根本不能容忍或接受這種行為。

這種人的胸中除了自私、狹隘,已經容不下與他自身利益並無大礙或者並無根本利害衝突的善良,除了幸災樂禍或“我不幸天下人皆應不幸”的這種陰暗心理之外,我們很難在這種人身上找到其他更多的情懷。因為這種人遠離了善良,隨之而來的嫉妒、仇恨、不平便會把他燃燒得焦躁不安。

所以,這種人不但容不得他人發財、升遷,甚至看不慣他人擁有良好的心情和燦爛的笑容。所以,凡是與他不能利益與共的人便都成了他臆想的對手,於是也就成了他防範或攻擊的對象。

其實這種人真的活得很苦、很累,很令人為他悲哀。

對於芸芸眾生來說,也許創造輝煌或走向偉大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擁有一顆平和而善良的心,並以此善待社會、善待他人又似乎是一件並不那麼複雜、那麼困難的事。

給迷途者指條路,向落難者伸出一隻手,用會心的笑祝賀友人的成功,用真誠的話鼓勵失落的同事等等,這種看似輕而易舉的行動,其實並不僅僅隻是種樸素的善良,而是用善良浸潤後的靈魂折射出來的人格的光輝,是經過善良沐浴後而散發出來的平和心態。

經過這種人格光輝照耀和用平和心態武裝起來的人,一定會擁有一種美好的感覺和亮麗的情懷,經常會陶醉在因善良的舉動而引發出來的幸福之中,而不會因為愧對他人或心存嫉恨而產生無緣無故的內疚或憤怒。

擁抱著善良,我們便有了海的浩瀚和大地的寬廣,擁有了鮮活的人生和無限的時空;生命萬物便會因為善良的滋潤而顯得生動明麗,多彩的人生便會因為擁抱善良而更加豐盈。

★每件事最後都會好轉

我說做個樂觀主義者要這樣:即使情況不佳,你也砍它會好轉。

——休斯

不管別人怎麼說,每件事都隻看它的光明麵。要有信心,不管是對你、對其他人或者是整個世界,每件事最後都會好轉的。

不要讓這個信念動搖,把你堅定不移的信心表現出來。如果別人說你實在是過度樂觀,告訴他們,要過度樂觀是不可能的。每一個經驗——即使是最不愉快的一個——也帶有一些滿足的種子。

期待美好的事情發生是什麼感覺?陌生?熟悉?不可能?容易?當你對每件事都保持著正麵的看法時,別人有什麼反應?他們認為你已經是不可救藥了,或者讚歎地注意到你態度上的改變?數一數有多少次別人說你不切實際,這時你可以對他們說:“每件事到最後都會有好轉,就算最終沒有像想像的那麼好,但很顯然的是,我已經從中得到了快樂。”

如果你原本就是個樂觀的人,再樂觀一點,看看在一個從一到十的快樂刻度上,你能不能接近十?

★喜歡的不一定要去得到

利已的人最先滅亡。他自己活著,並且為自己而生活。如果他的這個"我"被損壞了,那他就無法生存了。

——奧斯特洛夫斯基

誰說喜歡一樣東西就一定要得到它?

有時候,有些人,為了得到他們喜歡的東西,殫精竭慮,費盡心機,更甚者可能會不擇手段,走向極端。也許他們得到了喜歡的東西,但是在追逐的過程中,失去的東西也無法計算,他們付出的代價是其得到的東西所無法彌補的。

其實喜歡一樣東西,不一定要得到它。因為有時候為了強求獲得一樣東西而令自己的身心都疲憊不堪,是很不劃算的。有些東西是“隻可遠觀而不可近睹”的,一旦你得到了它,日子一久你可能會發現其實它並不如原本想像中的那麼好。如果你再發現你失去的和放棄的東西更珍貴的時候,我想你一定會懊惱不已。所以也常有這樣的一句話:“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所以當你喜歡一樣東西時,得到它並不一定是你最明智的選擇。

不想占有就不會太坎坷,所以,無論是喜歡一樣東西也好,喜歡一個位置也罷,與其讓自己負重,不如輕鬆地麵對,即使有一天放棄或者離開,你也學會了平靜。

★栽種快樂的心靈之花

一個人要對昨天的日子感到快樂,對於明天感到有信心。

——華茲華斯

“文革”期間,著名作家沈從文被下放到多雨的湖北鹹寧勞動改造,飽受痛楚。可沈從文毫不在意,在鹹寧給他的表侄、畫家黃永玉寫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