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1月 工作中的好習慣(1 / 3)

工作不是我們為了謀生才做的事,而是我們要全力以赴用生命去做的事。

做事的第一步是學會如何去做。事情可以做了,也可以做壞。你可以高高興興和驕傲地去做,也可以愁眉苦臉和厭惡地去做。如何去做完全在於我們,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沒有卑微地工作,隻有卑微的工作態度,而我們工作態度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一個人的工作,是他親手製成的雕像。是美麗是醜惡,可愛還是可憎,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而一個人的一舉一動,無論是寫一封信,出售一件貨物,或是打一個電話,都多少受到自己習慣的支配,都在說明雕像或美或醜,或可愛或可憎。

一個人對工作所持的態度,和他本人的性情、做事的才能、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要看一個人能否達成自己的心願,隻要看他工作中的習慣和精神態度就可以了。如果一個人輕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陋,那麼他的工作中一定有很多壞的習慣。如果一個人認為他的工作辛苦、煩悶,那麼 他一定不習慣他的工作,這一工作也無法發揮他內在的特長。如果一個人工作的時候,感到受了束縛,習慣性地覺得工作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可言,那麼他決不會做出偉大的成就。在社會上,有很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氫自己的工作看成是創造事業的要素和發展人格的工具,而視為衣食住行的供給者,認為工作是生活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勞碌,這些與他們平時工作中養成的習慣有一定聯係,甚至可以說是習慣決定了他們對工作的好惡。

明白這一點,至關重要。

★製定切實可行的日常活動表

向著某一天終於要達到的那個終極目標邁步還不夠,還要把每一步驟看成目標,使它作為步驟而起作用。

——歌德

有一份調查報告說,60%的人目標模糊,27%的人沒有目標,這些人大多有比較安穩的生活與工作。一個人若長期沒有生活目標,得過且過,自然會對生活感到厭倦,容易精神疲乏,甚至造成憂鬱、焦慮等病症,所以,走出這種困境,首先應為自己訂立生活目標。但每個人的條件各異,怎樣製定適合自己的生活目標呢?

每天結束後填寫回顧、分析日記,給自己製定合理的行動目標,既能使你擺脫不願活動和不想做事的處境,又能給你帶來活動後的滿足,逐步消除懶怠與內疚。

有位因車禍而致殘的年輕人問心理學家:“你認為我還有前途嗎?”心理學家回答道:“如果你想當個跳高運動員的話,那是沒有前途了;如果你想做個有作為的人的話,那就還大有前途。”就這位不幸的年輕人而言,他合理的生活目標,已經在意外中突然改變了。如果他以當運動員為生活目標的話,那他一定會非常地憂慮,因為他再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地運動了。所以對這樣的人而言,重新建立合理的生活目標,找一個適合自己而又喜歡的工作,會增加對自身能力的信心,會因看到希望和前途而重新振作起來。

★把敬業變成習慣

不能愛哪行才幹哪行,要幹哪行愛哪行。

——丘吉爾

如果你能在工作中把敬業變成習慣,那麼保證你一輩子都受益。

敬業就是敬重你的工作。在你的成長中敬業有兩個層次,低一點的層次是拿了雇主的薪水,就要對雇主有個交代。高一點的層次,就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不管是哪個層次,敬業所表現出來的都是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

大部分的年輕人初進社會,做事都是為了雇主而做,認為能混就混,反正老板虧了又不用我賠,甚至還扯老板後腿,事實上這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

敬業看起來是為了老板,其實是為了自己。敬業的人能從工作中學到比別人更多的經驗,而這些經驗便是你未來發展的踏板。就算你以後從事不同的行業,你的工作方法和好的工作習慣也必會為你的未來助力。

把敬業變成習慣的人,從事任何行業都容易成功。

有的人天生就有敬業精神,任何工作一做就廢寢忘食。有些人的敬業精神則需要培養和鍛煉。如果你自認為敬業精神不夠,那麼就應趁年輕的時候強迫自己敬業——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做任何事,直至它變成你的習慣。

把敬業變成習慣之後,也許不能為你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把“敬業”變成習慣的人,他的成就會相當有限。因為他的散漫、馬虎、不負責任的做事態度已深入他的潛意識,做任何事都會有“隨便做一做”的直接反應,結果不問也就可知了。

千萬不要總是對目前的工作漫不經心,也不要因為不怎麼喜歡目前的工作而混日子,你應該趁此機會,磨練、培養你的敬業精神,這是你的資產。

★不要怕犯錯誤

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將來會變得更好。

——莎士比亞

有些人將踏實工作理解為不犯錯誤。他們工作思前想後、如履薄冰,不會接近錯誤,但也不敢承受風險。他們將錯誤視同挫敗、被毀、死亡及殲滅。他們一心隻求不犯錯誤,幾乎完全忘記了他們想贏得什麼。不犯錯誤變成了一種勝利。你問這些人:“你贏得了什麼?”他們說——往往還充滿自豪——“我也不曉得,可是至少我沒犯錯誤!”一心隻求不犯錯誤的人會變得僵化、沒有彈性、獨斷專行。他們認定,“堅持”就能得到想要的。如果他們要的是不犯錯誤,往往就會不犯錯誤。但是,如果他們要的是贏,而贏的本質就必須在彈性之中而不是在僵硬裏去找。

所有人都害怕失敗,不過成功的人的區別是把這種恐懼化為積極的行動,去增大成功的可能性。為了看看你到底有多大潛能,你必須走出自己的恐懼去迎接挑戰。如果你隻是因為害怕出錯而在考驗麵前糊裏糊塗地退卻,你就等於是無視你的潛能,那樣就永遠都不可能有任何突破。

每個人都有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相應的,即使是身處最糟糕的境地,也還蘊藏著積極的一麵。

★學著像你的主管那樣去思考

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愛因斯坦

如果你是公司的一員,你就應該拋開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熱情和責任感,處處為公司著想。

這個世界的大部分人之所以貧窮,不在於他們不夠努力,而在於他們永遠同時從事兩件事:一件是目前在公司所從事的,另一件則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

如果你能將正在做的工作做得和想做的工作一樣認真,那麼你一定會快速成長。因為你在為未來做準備,你正在學習一些足以超越目前職位,讓自己盡快達成目標的技巧。

當你精通了某項工作時,請不要陶醉於一時的成績,應想一想將來,想一想現在所做的事有沒有需改進的地方?這些將會使你在未來取得更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有些問題也許是董事會要考慮的,但如果你考慮了,你就等於朝更高層次邁進了一步。

試著想一想,如果你是公司主管,你對自己今天所做的工作完全滿意嗎?別人對你的看法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對自己的看法。回顧一天的工作,自我反省一下:“我是否全力以赴了?”

如果你是主管,你一定希望你的隊員能和你一樣,將工作視為自己的事業全力以赴做好。因此,當你的主管向你提出這樣的要求時,請你不要拒絕。以主管的心態對待公司,你就會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主管樂於聘用的人,一個可能成為主管得力助手的人。更重要的是,你就能在快速成長中達成自己的目標。

一個將企業視為己有並盡職盡責完成工作的人,終將會擁有自己的事業。許多管理健全的公司,正在創造一些使員工成為公司股東的機會。因為人們發現,當員工成為企業所有者時,他們通常會更加忠誠,更具創造力,更努力工作。

有一條永遠不變的真理:當你像主管一樣思考時,你就成了一名主管。當你以主管的心態對待公司時,公司也將會按比例付給你報酬的。獎勵時間可能不是現在,但明天或明年一定會兌現,隻不過兌現的方式不同而已。

★自覺而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卑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卑心不可有。

——鄒韜奮

隻是在別人注意或老板在身邊的時候才努力工作的人是永遠無法到達成功的巔峰的,因為最嚴格的表現標準應該是自己設定的,而不是由別人要求和提出的。

如果你對自己的期望比主管對你的期望更高,那麼你就無需擔心會失去這份工作。同樣,如果你能達到自己設定的最高標準,那麼你的快速成長必將指日可待。

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一夜成名的人,其實在成名之前,這些人早已默默無聞地拚搏了很久。

成長是一種累積。不論哪種行業,想攀上頂峰,通常都需要漫長時間的努力和精心的規劃。如果想登上成功的巔峰,你就得永遠保持自動自發的精神,在快速成長中耐心等待更高的人生回報。當你養成這種自動自發的習慣時,你就有可能成為出色的人。那些出色的人是因為他們以行動證明了自己勇於承擔責任和值得信賴。

成就大業的人和凡事得過且過的人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成功者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得過且過者隻知道討好別人和機械地完成目標,他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願承擔任何責任。大部分工作其實很簡單,不過在那些優秀的人看來,這些工作卻能潛移默化地給予他們寶貴的經驗。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環境中,也不管從事哪種檔次的工作,他們都可以學會不少東西。

如果你在每一項工作中都深信這一點,那麼你的生活自然會好起來。

★即便是小事也用心去做

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於空想,不驁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李大釗

哪怕是一件小事,我們也應該用心地去做。

行為本身並不能說明自身的性質,而是取決於我們行動時的精神狀態。工作是否單調乏味,往往取決於我們做它時的心境。

每一件事情對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泥瓦匠們在磚塊和砂漿之中看出詩意;圖書管理員們經過辛勤勞動,在整理書籍時感覺到自己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學校的老師們對按部就班的教學工作從未感到絲毫的厭倦,他們一見到自己的學生,就變得非常有耐心,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如果隻用別人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工作,僅用世俗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的工作,工作或許沒有任何吸引力和價值可言。

從外麵觀察一個大教堂的窗戶。那裏麵布滿了灰塵,光華已逝,隻剩下單調和破敗的感覺。一旦我們跨過門檻,走進教堂,立刻可以看見絢爛的色彩、清晰的線條。陽光透過窗戶在奔騰跳躍,形成了一幅幅精彩的圖畫。

人們通常認識事物是有局限的,我們必須從內部去觀察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本質。有些工作隻從表象上去看是不能認識到其意義所在的。每個人隻有從工作本身去理解工作,將它看作是人生的權利和榮耀,才能保持自己個性的獨立。

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小的一件事,也應該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去完成。小事情的順利完成,有利於大事情的順利達成。隻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才不會輕易跌落。工作真正的能量就蘊藏在其中。

★跟自己比賽

生活就是戰鬥。

——柯羅連科

跟自己比賽,看看自己每天能夠完成多少富有價值的工作。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和期限,和這個最終期限賽跑,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裏完成最多的工作。

每一個人其實都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跡。想像五年以後,你就是自己工作領域裏最有成果的人,那你將是什麼樣子?你會怎樣工作?你正在做哪方麵的工作?從現在起,就讓自己對未來的想像來指導你當前的行動吧!

記住,你想像的那個人就是你將要成為的那個人。把那個形象牢記心中,直到在現實中你已經變成了那個人。

當你的想像變得清晰明確,你要在工作和生活方麵為自己設定具體的目標。想像一下你已經具有完成任何自己所期望的工作的掌控能力,那將是什麼樣子。

你要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手頭的事情。你為什麼要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你真正想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從你現在的位置到你渴望去的地方,哪條是最快、最直接的途徑?

通常情況下,要使自己的成果和業績加倍增長,就需要補充相關方麵的知識和技能。要使自己成為時間管理專家,你就要讀書,利用業餘時間學習相關課程,實踐、實踐、再實踐,直到你成為自己業務領域內最卓越的人為止。

把重點放在養成以結果為導向的習慣上,形成關注、專心、自律和堅持不懈的習慣。這些就是追求卓越、達成高效能的內在促進因素和驅動因素。

高效能工作的組織原則就是單項處理。用一整天的時間一心一意地專注於一件事情,先把這件最重要的事情處理好。一旦你養成這樣的工作習慣,你就會對自己能夠完成如此多的工作而感到驚訝。

做好計劃,設定好先後順序,然後開始完成最高價值的任務,這些習慣將對你大有裨益。你要反複實踐,培養這些習慣,直到這些活動變得十分自然,滲入你的骨髓。

你應該保留一份時間管理的原則表,並經常查閱它,以此來保證你的時間總是能夠得到最有價值的利用。

這樣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和自己賽跑的呀!跑著的是我們自己,讓我們產生加速度的是我們的思維模式、行為習慣和價值認知係統。

★養成馬上行動的好習慣

一個人,正如一個時鍾,是以他的行動來定其價值的。

——佩恩

大部分的人都太喜歡拖延了,他們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這是導致失敗的最大的惡習。不行動,怎麼可能會有結果呢?

你想成功、想賺錢、想弄好人際關好,可是從不行動;想健康、有活力、鍛煉身體,可是從不運動;知道要設目標、定計劃,但從來不去做,就算設了目標、定了計劃,也不曾執行過;要早起、要努力,可是就是沒有行動力;知道要推銷,可是從不拜訪顧客。就這樣,很多人一天一天抱著成功的幻想,染上失敗者的惡習,虛度著光陰。

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行動家,不是空想家;每一個賺錢的人都是實踐派,而不是理論派。立即行動,從現在起要養成馬上行動的好習慣。

馬上行動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做事的態度,也是每一個成功者共有的特質。

宇宙有慣性定律。什麼事情你一旦拖延,你就總是會拖延,但你一旦開始行動,通常就會一直做到底。所以,凡事行動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行動應該從第一秒開始,而不是第二秒。

隻要從早上睜開眼睛那一刻開始,你就馬上行動起來,一直行動下去,對每一件事都要告訴自己立刻去做,你會發現,你整天都充滿著行動力的感覺,這樣持續三個星期,你可能就養成了馬上行動的好習慣了。

所以,現在看到這裏,請你不要再想了,再想也沒有用,去做它吧!

是什麼妨礙了我們在工作中取得成就?一位自我管理專家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說:“如果拿這個問題來問大多數經理人,我們聽到的回答幾乎千篇一律:時間不夠用,物力、財力等資源日益縮減,找不到機會。但是,如果你對他們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就會發現這些大都是借口。”

★自主決斷,勇於行動

考慮是不要匆忙,但是一旦行動的時刻來到,就要毫不猶豫地投身行動。

——安德魯

有人在5年中,對數百名經理進行了跟蹤,研究他們如何處理日常工作,結果發現,足足有90%的人沒有有效地利用時間,他們把氣力耗費在了一些無謂的事情上。盡管這些經理人有著明確的目標和界定清晰的職責範圍,他們的知識也足以勝任工作,但他們還是陷入了低效的泥淖不能自拔。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完全是因為經理們的錯誤認識造成的——他們以為自己缺乏足夠的判斷能力和掌控能力,因此日複一日地埋頭於自認為別人要他們做的一切,結果忽視了真正該做的——為公司贏利,並以此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殊不知,有能力自主決斷和行事恰恰是任何一個成功經理人最關鍵的素質。

自我管理專家告誡經理人可以通過三種策略改變這種情形:

策略一,學會管理各方需求。高效的經理總是能克服那種別人離不開自己的心理,他們善於掌握主動,決不能被來自各方的需求壓得透不過氣來,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求必應,而是將時間給真正需要他的人。

策略二,學會開發資源。對於上司的指令,高效的經理人並不是一字不差地嚴格執行。他們會想出一些富有創意的著數來對付那些現存或假想的條條框框。

策略三,學會尋求變通。高效的經理人善於開發和利用自己在某一方麵的雄厚實力,並使其與公司的總體戰略相契合。

★給自己的行動擠出時間

我從不等待情緒的來臨。如果你一味等待,就將一事無成。你必須牢記,隻有動手才能有所得。

——賽珍珠

時間是什麼?

時間是人生最初的財富。

一個人剛來到世上時,時間是他惟一的財富。

時間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富人和窮人每天所分配的時間都是24小時。隻不過有的人會善加利用,有的人任意揮霍。任意揮霍者便會抱怨時間不夠用。其實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正如歌德所說:“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如果恰當地去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