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師不利身險死(上)(3 / 3)

\t對於剛才朱琪把過錯全部推給自己,白清新多麼期待朱琪給她一個解釋,哪怕是句安慰,但始終沒有等到,朱琪就像剛才的事情從未發生過一樣。這就是口口聲聲把自己當作姐妹的領導嗎?

\t白清新又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官場,沒有姐妹,隻有領導。

\t下午的調研會議原定是先看現場,然後在稻香村特色小鎮會議室召開座談會。但是,因為連續下雨,稻香村地勢低,遍布河道,到處都是水流,哪裏還能走路?甚至有機農莊等部分低窪地帶已被水淹,於是,隻好直接開會。通知上照例是要求輕車簡從,一切都要嚴格按照八項規定執行。實際上,區委書記過來也是踩點,掌握情況,為的是迎接下個月市委常委黃國慶的到來以及重大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約,所以,也明確要求不報道、不宣傳。區委書記提前這麼多天來調研,是因為五月中旬他要帶隊出差去歐洲學習二十天,所以很多工作都趕到了前麵。

\t這次的彙報材料,前前後後都是白清新跟的,所以她也被派去跟會。會議在稻香村特色小鎮著名的黃閣樓內舉行,黃閣樓位於半山腰地帶,周邊是特色民居和南宋風格的旅遊景點,旁邊正在修建一個可以容納1000輛汽車停放的停車場,領導們的專車和中巴車都停放在那裏。雖然部分路麵稍有積水,但該處並未受到雨水的太大影響,眾人也並未意識到,這場持續了將近一周的雨水會帶來什麼樣的災難,或許大家早已習慣了江南的梅雨天氣吧。

\t會議參會人員範圍不大,區委書記朱天佑、區長侯平文、區委宣傳部長以及區建設局、發改局、工務局、規劃國土管理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再加上街道一級的英傑、黃東旭、孔德成、趙岩秋、唐宏明等,共計18人。

\t會議由區長侯平文主持,議程主要有三項,第一項是餘南街道辦彙報項目進展情況,提出需要區委區政府協調解決的問題,第二項是區各部門回應,最後是區領導講話。

\t白清新坐在最後排的角落,她打開錄音筆,集中注意力,認真聽會。她到底是有點緊張,畢竟這是她第一次見到東舟區最大的領導,也是第一次參加如此大場麵的會議,而且,英傑書記馬上就要用她主筆的彙報稿來彙報了。

\t但是英傑沒有看稿子,而且完全沒有按照稿子內容來講,她先說了這個江南生態文創第一鎮項目的由來,原來是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國慶牽頭聯係迪詩旎集團,達成了合作意向,然後又說了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都做了哪些工作,街道又如何采取積極措施推進的,對於街道提出的那些問題,又做了簡要分析和補充,也提出了具體的解決策略。整個彙報不過10分鍾,給人感覺是幹練、簡潔、果斷、有邏輯,白清新沒想到英書記剛來一個月就把情況摸得這麼熟悉,而且彙報從容淡定,語速不快,沒有廢話。白清新暗自點頭稱讚:嗯,我喜歡這樣的領導。

\t區長侯平文點點頭,說道:“英書記講得很好,各位領導,還有沒有補充的?”眼睛掃了一下對麵餘南街道席位,一般這都是客套話,表示尊重,議程中街道隻有英傑彙報。而且,按照慣例,街道“一把手”講完就不會再有街道的領導補充了,這也是潛規矩。在官場裏,每個人都得按照自己的職務、地位、身份,小心謹慎地守著這些規矩,不敢輕易地越雷池半步。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文件對這些規矩進行過規定,但它比法律條文規定的還要根深蒂固,有些人不懂法律,不懂黨章,卻深諳這些規矩。

\t然而,黃東旭坐直了身體,把麵前的話筒打開,用他帶有本地口音的普通話說道:“我補充一下。一個是稻香河整治問題,這條河,每年一到雨季,必成水災,現在我市已經進入汛期,這幾天一直在下雨,外麵有些地方已經被淹了,必須抓緊治理,水務辦要積極與區林水局對接,梳理項目,吃透問題,結合生態文創小鎮項目規劃,加快實施。第二個是稻香村村民集體發展有限公司提出的自來水問題,這是個曆史遺留問題,當年各村之間不團結,不願意花錢用自來水,也沒有預料到後來人口能從當年的200人增加到今天的2萬多人,下來,我會跟村民集體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做做工作,一起把這個問題解決好。第三,我希望街道各相關部門切實增強服務意識,加大幫扶力度,加強指導與督促,齊心協力盡快推動這個項目落地實施。我就補充這些。”

\t黃東旭說的很到位,他在餘南街道已經幹了二十年,對這裏的情況十分熟悉,而且,他掛點這個社區,表個態、發個言也理所應當。白清新仔細觀察了一下黃東旭,他是本地人,中等個子,精瘦有力,戴近視眼鏡,濃眉大眼,顴骨較高,棱角分明,嘴角總是略微上揚,似乎帶著微笑,又透露著一股傲氣,很能幹,很大膽,精力旺盛,工作成績出色,但從餘南鎮2007年撤鎮劃街,一直到今天,他都沒有走出去,當然,從當初一個臨時工混到今天的正處級幹部,已經足夠令人敬佩了。

\t盡管如此,會場氣氛還是讓人感覺到有點異樣。白清新抬眼看了看英傑,她淡定地坐在那裏,沒有任何表情。

\t窗外,雨一直下,氣氛不算融洽。白清新發現,外麵那個小池塘的水兩三個小時的功夫漲了差不多二十厘米,已經開始慢慢地往外溢流。

\t她腦袋裏突然蹦出一個念頭:會不會水漫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