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相遇(1 / 2)

在這個紙醉金迷,物欲橫流的城市,每個人都在匆匆忙忙的過日子。看街上的行人,他們的腳步越來越快,他們在和時間賽跑,因為他們的每一分鍾都在用來賺錢。這些人們已經越來越不相信真情的存在,他們的世界裏隻有利益。

陶小樂就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裏,她隻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鄉下人”。她就象所有的外地戶口大學生一樣,畢業後很難找到工作。陶小樂喜歡旅遊,因為單純的喜歡,所以念了旅遊學校,考了導遊證書。她本來以為生活會越來越美好,但其實,生活一如既往的殘酷。因為是外地戶口,她在公司沒有編製,難聽一點,就是臨時工,隻有到了旅遊旺季才接的到團,而且還是沒人接的老年團,因為沒有油水。平時接不到團隻能打打零工,做做兼職,維持基本生活。幸好旅行社有房子給員工住,不過也是快要拆遷的廠房。

生活雖然苦,小樂也從未放棄,因為因空難去世的父母給她的教育就是要樂觀生活,所以她叫小樂。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去法國普羅旺斯,看看葡萄莊園的美景以及滿園的熏衣草。

時至四月,陽光明媚,又到了百花盛開的季節。陶小樂接到了一個老年團,此次是帶團去看洛陽花會。小樂很開心,又可以自己獨立帶團了,而且洛陽是中國十大古都之一,可以去領略蒼涼勁風。小樂很開心地準備資料。和小樂同期進公司的“城裏人”郝守萍走過來,對小樂笑笑說:“小樂,又接老年團了啊?這個月終於可以拿到提成了,很開心嘛!”小樂聽到她涼涼的口氣,心裏一點也不在意,畢竟外地人被看不起也是正常的,她早就習慣了。小樂笑笑說:“是呀,很開心的。說不定可以認識個熱心大媽幫我介紹個本地男朋友那!”郝守萍撇撇嘴,冷冷的說道:“你慢慢討好個大媽吧!說不定還可以出國勒!”“那就承您貴言了!”

一看奚落小樂沒有成功,郝守萍便回自己座位上去了。真不明白有些人為什麼要這樣,明明自己是個六十步老愛笑人七十步。郝守萍人如其名,“好瘦”萍,瘦的象竹竿一樣,沒事就愛買衣服打扮自己,但衣服就像掛在撐衣杆上一樣,好看的衣服便的沒了美感。雖然因為有戶口而進入編製,但一直被公司元老排擠,其實也未獨立帶過團。可能因為心中的不滿,老是嘲笑象小樂這樣的員工。小樂常常覺得她很可憐,所以也不愛跟她計較。

小樂開心地來到了洛陽,順利地接到了團。帶著老人家雖然沒有什麼油水,但是,小樂卻覺得,這樣才是真正的旅遊。那些帶著遊客去商場購物卻在旅遊景點逗留時間短的要死的旅遊是小樂最不喜歡的。所以小樂都接老年團,老年人都愛聽小樂講解旅遊景點的風情和來曆。因為這位導遊小姐的解說詞幽默又豐富,而且時間給的也多。

但是,這次接的團和以往有所不同,因為這次團裏除了老年人以外,還多了兩位年輕的男女,一路上小樂被他們搞的苦不堪言。這兩位老愛遲到,每次都要大把的老年人等他們,尤其那位小姐老愛單獨行動。連小樂這個老好人都快忍不住了。今天到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刹,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鎮。

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11年(68)。據史載:東漢永平七年(64),漢明帝劉莊夜宿南宮,夢見一位金人,身高丈六,飛繞殿庭。第二天就如集大臣,告訴自己所夢之境,不知是何應兆還是太史傅毅回答說:“臣聽說西方有位佛,佛的形象同陛下所夢見的一樣。”明帝聽罷,立即派大臣中郞將蔡愔、博士弟子王遵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蔡愔、王遵等抵達大月氏國(即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正巧遇到在此遊化宣教的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二位大師,東漢使者誠懇邀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土弘法宣教。永平十年(67),漢使及二位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對二位高僧非常禮重,親自接待,並將他們安置在當時的國賓館——鴻盧寺。燎原之功,便名命此僧院為白馬寺。洛陽白馬寺作為世界著名伽藍,尊為“祖庭”、“釋源”,自是理所當然。白馬寺旅遊區占地麵積達20000餘平方米。寺院前綠草如茵,開闊平坦。寺內,其主體建築分布在上南向北的中軸線上,大體保持著明代的建築布局和風格。進入山門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五層殿堂。從前到後,漸次升高。中軸線兩側建築,左右對稱。寺院內蒼鬆翠柏,花香四溢,清淨優雅,安祥靜謐。白馬寺現存佛教造像約四十餘尊,多為元、明、清代作品。供置於大雄寶殿內的三世佛像、十八羅漢、二天將是一組價值極高的佛教文物瑰寶。大佛殿懸掛明代大鍾一口,造型古樸,聲音渾厚悠揚,“馬寺鍾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