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的時間,對於一心係著嶽天麟安危的莫千千來說,像是過了七個世紀那麼長,她心裏一直在想著,嶽天麟千萬不要出什麼事情,不管怎麼樣,至少活著等到她到那兒。
夜影也不敢怠慢,盡管這一路他已經將馬騎地飛快,除了換馬和買幹糧,兩人這一路都是在馬上度過的,以前夜影都知道,莫千千是不能用平常的眼光看待的,可是他卻沒有想到,莫千千這麼單薄和瘦弱的身子,竟然能夠爆發出這麼大的力量。莫千千以一個女子之身,和他這個從小練武功長大的男子在馬上顛簸了七天,從來沒有喊過一聲累,也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
若說她是為了王爺,可是夜影從來沒有見到過有那個女子,肯為王爺做到這種程度,且不說現在的王爺在別人心中的評價並不算很好,就是以前那個文韜武略風流倜儻的王爺,一大群趨之若鶩的女子中,也沒有哪個人像莫千千這樣。
話分兩頭,當莫千千還在拚命地朝著三國的邊境趕路的時候,嶽天麟已經在那裏安營紮寨,和手下的人研究起雙方的形勢,盤算著這場仗該怎麼打了。“王爺,以末將看,天芒山易守難攻,我們該把營帳安在那裏才是,居高臨下,才是製勝之道。”
營帳中,幾個將軍模樣的人圍坐在裏麵,看著坐在主位上的嶽天麟,其中一個人說道。“董將軍,若是敵方圍山不攻,斷我糧草,截我水源,該當如何?
若是敵方圍山而攻,山中多樹木,此番是幹燥季節,敵方放火燒山,又該當如何?”
嶽天麟對那位將軍的話不置可否,直接丟出兩個問題。那將軍被嶽天麟的話一搶白,頓時臉色就變了,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本來仗著自己是老經驗,早年跟隨歐陽關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這一次,皇上派他跟隨九王爺出征,離開京城的前一晚,還特意交代過他,在戰場上,嶽天麟也得看重他們這幾個老將的麵子,畢竟九王爺嶽天麟在戰場上毫無經驗。可是照現在的情況看來,一點也不像皇上說的那樣,嶽天麟似乎根本不把他們這幾個老將放在眼裏,不但不怎麼聽他們的意見,反而毫不留情地拒絕他的提議。
那個被稱作董將軍的人心裏不免對嶽天麟心存了幾分不滿。退敵的計劃不部署還在繼續討論著,卻在這個時候有人來報,說是敵軍已經前來叫陣,洛川國和玉凰國各派一個大將兩個先鋒,各帶領十萬大軍已經圍在外麵。
此話一出,在座的一眾人都驚訝,現在這種情況,他們還沒有準備,敵人就打過來了,這可如何是好?似乎是看穿了這些將軍的想法,嶽天麟開口道:“眾位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難道不知道攻其不備的道理嗎?敵人會等你什麼都準備好再來攻打嗎?董將軍早年跟隨歐陽將軍馳騁疆場,經驗豐富,這第一戰,就由董將軍來擔任先鋒,出城迎敵,祝董將軍凱旋歸來,以鼓舞我軍士氣。”
嶽天麟此話一出,眾人又都看向剛才說話的董將軍,剛才嶽天麟沒有給他麵子,可是此刻卻給足了麵子,其實大家心裏都清楚,嶽天麟先把馳騁疆場經驗豐富的大帽子給董將軍扣上,這個任務董將軍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更何況,嶽天麟連祝他旗開得勝的話都說出來了,董將軍趕鴨子上架,隻得應戰。
“末將遵命。”
董將軍即使心裏有疙瘩,他也不會表現出來,如果他現在忍下了這口氣,以後別人會說是嶽天麟故意針對,可是如果他沒有忍住,以後的罪名可能就在他的身上,說他不顧大局,不肯出戰。更何況,戰場上不服從上級命令是最要不得的。
於是,在城外敵軍的叫陣聲中,在大羿國將士上下的祝福和期待中,董將軍帶著士兵出戰了。嶽天麟本來就隻帶了二十萬士兵,這第一戰,洛川國和玉凰國就各自派出十萬,在總數上,大羿國根本不是另外兩國的對手。可是董將軍卻不管這麼多,隻向嶽天麟要了五萬士兵,便出了城門,與敵軍戰在一處。這敵強我弱的形勢大家心裏都很明白,可是也不知道董將軍是怎麼想的,竟然隻要了敵軍四分之一的人馬。說是剛愎自用,或者是大意輕敵,看起來都不像,董將軍打的很賣力,卻依然扭轉不了敗局已定的頹勢。
“王爺,董將軍出師不利,首戰即敗,這對我軍士氣影響很大。王爺,不如末將帶領人馬前去將董將軍救回來?”旁邊的一個觀戰的將軍說道。“如何救?敵眾我寡的形勢,就算傾盡全城的兵力也不一定能勝得過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