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小氣行為該怎樣對待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氣行為,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小氣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是自我意識的本能體現。孩子對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為是“我”的,從未感受到別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自身行為的影響。如:鄰居來借物品,父母怕東西被弄壞而表現出的故意搪塞,無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麵的教材。
3、教育上的問題。同伴交往時,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卻遭對方拒絕,因此當別的小夥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時也表現出小氣行為,父母見後卻不置可否,甚至給予一些口頭上的鼓勵,這樣,孩子的小氣行為便愈加嚴重。孩子將自己的玩具借給小同伴,或將自己的食品分給同伴後,得到的是家長的訓斥,這會造成有意識地培養了孩子的小氣行為。
家長的無謂犧牲。如:好吃的菜先讓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讓孩子挑……這種無謂的犧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長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現小氣行為後,家長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個相當流行的說法:“家裏隻有一個孩子,要是有兩三個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長大就好了”。以此作為掩蓋自己教育的失誤。
如何對待孩子的小氣行為?必須探究原因,“對症下藥”。
1、以自我為中心造成的小氣行為,家長不必擔心,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步改變的過程,等過了這一階段,孩子的社會發展需求轉強,他會要求同伴和團體接受他,自然開始有了借別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給別人的欲念。家長應適時引導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圍人的關係,幫助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束縛。
2、做孩子的楷模。鄰裏交往、同事往來時,家長應以自身無私的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這樣才能在孩子麵前有說服力。
3、樹立正確的教子觀。要教育孩子做到:
(1)學習分享。這首先要從家庭中做起:家長不能過分溺愛子女,使其懂得好東西應該大家品嚐,應具有尊敬長輩的美德。當家中來客人時,可有意識地讓幼兒幫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給大家吃或拿玩具請小客人玩等。
其次,家長應多給孩子與同伴相處的機會,讓他帶著玩具和同伴交換著玩,增加其與同伴分享的經驗。當孩子知道對方玩過以後會還給自己或是自己也有過玩他人玩具的體驗時,自然會主動與他人分享並感到快樂的。
(2)學習贈與。可常常鼓勵孩子把舊時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來,因為他長大了,不再需要了。讓他親自把東西贈與鄰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給孤兒院的孩子們,也可在節日裏,讓孩子向同伴贈送禮物,從中體會愉悅的感受。
另外,家長應正確地給孩子以適當的鼓勵。家長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東西而懂得分享時給予及時的肯定、讚許,則孩子將會努力使自己逐漸改掉小氣的毛病。
為怕黑的膽小鬼說句公道話
有一天,我2歲的女兒突然就變得怕黑了。於是,我在她睡覺的房間裏安了一個夜燈,整夜開著。但是,每天一大早,她都會哭叫著醒來,還捂著眼睛。我該怎麼辦呢?
你兩歲的女兒開始怕黑了,說明她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她已經知道,在夜裏,即使她看不見任何東西,那件東西還是存在的,隻不過被黑暗遮掩住了,所以才看不見。孩子們在兩歲以前,還不懂得東西看不見卻存在的道理,也就是說,他們對外界環境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他們不懼怕黑暗,無知者無畏嘛。
但是,兩歲的小孩兒還不是唯物主義者,所以他們不會明白,原本不存在的東西,並不會在黑暗中滋生出來。因此,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象出一些怪物,或者又大又凶的狗藏在黑暗的地方了。即使你開燈讓她看了沒有東西,她仍然認為有可怕的東西藏在黑暗的角落裏,就是她白天最喜歡的動物玩具,在夜裏也可能變成了怪物。這些行為都是孩子在發育過程中很正常的現象。
孩子的恐懼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無法分辨現實與夢幻的困惑。就像他相信聖誕老人會在聖誕前夜悄悄送給他禮物一樣,他也同樣相信會有怪物藏在他的床底下。而且,3到4歲的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將有一個飛躍性的感性認識,所以他們對危險更敏感。到了5、6歲的時候,他才會清楚地認識到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不真實的,到那時,他對黑暗的恐懼也將逐漸消失了。
另外,與日俱增的自立感同樣使他們對外界更敏感。當小孩子從父母身邊走開的時候,他們會意識到世界竟然這麼大,自己卻如此的渺小和脆弱。慢慢地,他們的態度就會有180度的大轉彎兒,從原來的我是大孩子了到現在的別離開我,我害怕。
下麵有這些辦法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克服怕黑的心理:
1、交流。鼓勵你的孩子說出他害怕什麼。有的父母會認為與孩子談論他害怕的東西,會使他們更加害怕,因而索性避而不談。其實,讓孩子發覺他所害怕的東西是什麼,並且一五一十地告訴你,這是克服怕黑心理的第一步。
即使說出來並不完全解決問題,也能夠教會你的孩子用這種有效的辦法,去應付令他焦慮不安的情緒。如果孩子並沒有告訴你他的全部感受,那麼,你想傾聽的這個願望卻能夠使他逐漸明白,他所害怕的東西並沒有可怕到無法對付的地步。
2、認同他的恐懼。好好與你的孩子談一談。和孩子們談論他所害怕的東西的時候,父母該如何說,說什麼這都是很棘手的事情。通常父母會試圖對孩子的恐懼開個玩笑,或者表現出把這不當一回事,因為父母知道這些確實是沒有什麼可怕的。也許父母會說:怎麼那麼容易就被嚇著了?!沒什麼可怕的。房間裏根本沒有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