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一個有著無數傳說與傳奇的地方。古時是修道之士修煉練氣的場所,也是追尋官場名利的捷徑。
傳聞“道祖”老子便是由此出關,而當時守關的尹喜結草為樓,夜觀天象,見紫氣東來,知道將有聖人從此經過。後來果然老子西遊入關,被尹喜迎草樓。老子在這裏著《道德經》五千言,並在樓南高崗築台授經,留下樓觀台。
後來道教尊老子為道祖,樓觀台更有了“道祖之庭”的美譽。為天下道林仰慕,為此終南更成了天下第一洞天福地。樓觀台既有周秦遺跡、漢唐古跡,又有山青水綠的自然風光,稱得上是得天獨厚。
到了現代終南影響依舊不減,成了旅遊勝地,遊人絡繹不絕。如此之洞天福地,風光自是無限好的。一條上山的路不知道數千年時間,不知道有多少人走過,加上曆朝曆代的修繕,前麵的山門,路雖崎嶇,倒卻並難走。
後山雖算不上窮山惡水,但是走起來絕不會比前山舒坦。當地政府曾也想在後山修一條山路,直通樓觀台。但是卻被樓觀台當代觀主拒絕了,現代的科技發展,早已讓喧囂充滿了整個世界。如樓觀台這樣的靜心修身之所已經很難再找了,觀主不同意在後山修路,大概是想保留樓觀台那最後的一片清靜之地。
後山的路雖比前山的路崎嶇難走,卻難擋住現在的年輕人的獵奇心理。近些年來許多特立獨行的年輕人倒是喜歡走後山,以此標榜自己與眾不同。陳風跟其他人不同,別人走這條路是上山,基本很少有人走了一次之後還想再走一次。因為有一些地方很陡峭,上山甚至比下山更容易些。
陳風不但走後山的路走了很多次,而且來來回回差不多如履平地。彷佛這後山各種險途根本不存在。近看的話不會發現陳風走的有很多快,但是從遠處,再找一個參照物來看的話,陳風的速度就令人咂舌了。看起來是走,但是比很多人跑起來都快。每一寸土地,每一次著力點都是那樣的恰到好處,因為這裏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樣樹木花草都被陳風爛熟於胸。
後山雖說相比前山是少有人影,但是陳風到了半山腰的時候卻是一下看到了3個人在一起。更確切的說是三個人與兩匹馬,騎馬趕路式以前一直是載步的最流行的方式。隻不過現代的人們麵對目不暇接的寶馬,悍馬之類的鋼鐵機器時,就顯得不那麼合時宜了。
隻不過在這山路崎嶇,山清水秀之所,馬匹倒是顯得很是和諧。顯得最不和諧的大概是這三人此時的關係了,可謂劍拔弩張,一股濃濃的火藥味彌漫在空氣中。陳風雖然隔著四五丈遠也感覺到這其中不和諧的氛圍。
其中兩個人陳風是認識的,就是山下的住民,一個叫張三一個叫李四。因為這裏劃歸了風景區管理,當地人的很多人也依靠風景區坐著各種營生。因為當地人去景區是不用買門票的,而且張三李四這兩人自己家裏養了一匹馬,平時就在山下拉客騎馬,還兼顧配合拍照等各種業務。所以經常有時會到山上的道觀裏來,有什麼節日的時候也都會到道觀裏燒香。(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