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1990年8月8日,科威特事件發生。幾小時後,海軍陸戰隊的第7分隊接到作戰命令,向目的地前進。隊伍中有一個年輕人叫洛裏·西爾弗。在戰爭結束時,別人問他當時有什麼感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西爾弗說感受最深的是“忠誠”二字,而不是生與死的考驗。

在戰爭中西爾弗和另外五個人去執行一組特殊任務,六個人被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兩個人——這種分法被視為“親密朋友”作戰係統。一天黑夜,三個小組在前進過程中失去了聯係,茫茫夜色中隻剩下西爾弗和他的搭檔,危險無處不在。

“在那時,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忠誠的意義,感到了什麼是‘親密朋友’。你必須絕對忠誠於你的搭檔,你的搭檔也必須絕對忠誠於你。”西爾弗感慨萬分,“每前進一步,你在確保自己安全的同時,也要確保同伴的安全,因為兩個人中任何一個犧牲了,另一個存活下來的可能性也不大。”

誠如拿破侖所說,沒有忠誠之心的士兵就沒有資格當士兵。在部隊裏,士兵的忠誠與否往往與一個隊伍的生死存亡休戚相關。因此,士兵被賦予了神聖的使命,那就是要永遠忠於自己的隊伍。

職場猶如戰場!身在職場中的每個人,也應該把忠誠作為一種職場生存方式。

在當今這樣競爭激烈的年代,謀求個人利益,實現自我價值是天經地義的事。但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個性解放、自我實現與忠誠敬業並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許多年輕人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工作,他們頻繁跳槽,覺得自己工作是在出賣勞動力;他們蔑視敬業精神,嘲諷忠誠,將其視為老板盤剝、愚弄下屬的手段。然而,事實果真如他們所想的這樣嗎?

現代管理學普遍認為,老板和員工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表麵上看起來,彼此之間存在著對立性——老板希望減少人員開支,而員工希望獲得更多的報酬。但是,在更高的層麵上,兩者又是和諧統一的——公司需要忠誠和有能力的員工,業務才能進行;員工必須依賴公司的業務平台才能獲得物質報酬並滿足精神需求。因此,對於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員工的敬業和忠誠;對於員工來說,豐厚的物質報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離不開公司的存在。可見,忠誠的結局是雙贏,受益人是自己。

有位成功學家曾說過:“忠誠將幫助你獲得成功。”的確如此。具備忠誠這種美德的人,不僅對老板忠誠,更重要的是,他也必將忠於自己、忠於社會、忠於國家。他以忠誠之心所做的一切實際上是在為人類造福。隻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老板的信任,被委以重任,才可能獲得更高的職位,獲得更大的成功。

忠誠是職場中最值得重視的美德。隻有所有的員工對企業忠誠,才能發揮出團隊的力量,才能凝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推動企業走向成功。一個公司的生存也許離不開少數員工的能力和智慧,卻必定需要絕大多數員工的忠誠和勤奮。

忠誠是一種職業生存方式。因為忠誠是對歸屬感的一種確認,當一個人確認自己屬於某一個集體,這個集體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社會,隻要他確認自己屬於這個集體,他就會不僅意識到自己屬於這個團隊,而且自覺地認為他必須為團隊做出最大的貢獻,才能得到這個團隊的承認。所以,忠誠可以確保團隊任務的有效完成,個人對責任的勇敢擔當,最終使個人在職場獲益。

忠誠是我們一生的正確選擇。在我們一一權衡、層層過濾之後會發現,人生麵紗下最迷人的,原來是那最沒有矯飾、最樸實的忠誠!偉大詩人雪萊說過:“在任何生命中,忠誠都是貫穿於其中的主線——甚至在一種文化中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它給予一個生命或一種文化以意義和情味。”

生命不能沒有忠誠,不忠誠的人必定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人。集體力量的增強,人生的日益豐富多彩,事業的成就感,工作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享受,這在相當程度上有賴於對公司的忠誠,對老板的忠誠,以及和同事的齊心協力,同舟共濟。

忠誠,它比榮譽更永恒。沒有一蹴而就的業績,沒有一成不變的江山。沒有人可以頂著榮譽的光環過一輩子。榮譽是短暫的,隻是人生旅途中一小片美麗的風景,再怎麼美麗,也隻是一小段的人生;而忠誠是培植人生亮麗風景的種子,隻要你一直耕耘,它就會一直美麗,你將忠誠的種子撒滿大地,你的人生就會美麗到天長地久。

忠誠是我們一生的正確之選。忠誠是一種品質,一種信念,也同樣是塑造我們完美品質的利器,它使我們的未來之路更加寬廣,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