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掌故曆史3(5)
天賜夫人
廣寧的閭山公廟常常顯靈,廟裏的神像猙獰可怖,十分嚇人;廟外的林木陰森恐怖,也令人心悸。就是大白天來到這裏,也會使人感到毛骨悚然。廟旁邊的人家都說,廟裏半夜三更常常有審訊拷打的聲音,鬼哭狼嚎之聲讓人不寒而栗。所以人們走路情願繞過那裏。這時,梁公肅正任參知政事,他的家就住在這個鄉的牽馬嶺。他做舉人的時候,曾經和學友們一起談論鬼神的事,大家紛紛談到那些膽大的人如何不怕鬼,都欽佩得不得了。梁公卻不以為然,他說:“他們那些都不過是雕蟲小技罷了,算得了什麼?我能在天黑的時候到閭山的廟裏去走一圈。”學友們聽了,便激將他道:“吹牛!你根本不敢去,你說你去了,用什麼做證據?”梁公說:“凡是我到過的地方,我都畫上標記如何?”
第二天晚上,他便和學友們一起來到閭山公廟,眾人在廟門外等著,梁公一甩袖子便大步朝廟裏走去,邊走邊畫了記號。走到廟堂東側的牆角時,隱約看見有個人倚著牆壁站在那裏。他以為是鬼,便拿火來照,不料火光下竟是一位美麗的少婦。她的衣著華麗,和當地民眾的穿著大不相同,梁公走到近前,問她是哪裏人氏,如何來到此處。可是那婦人已是奄奄一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梁公見了,便一橫心把她背出廟來。大家還以為真是鬼物,便圍在她身邊看守著。過了好久,婦人才慢慢睜開了雙眼,見有人圍在她身邊,竟驚恐地大叫起來。她問:“這是什麼地方?”梁公說:“這是閭山公廟。”隨後大家便盤問她是人是鬼,從哪裏來。婦人說:“我是揚州人,家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前幾天是我結婚的日子,迎親的轎子把我抬往夫家,不料走到半路狂風大作,就把我刮到了這裏。”學友們聽了,都很高興,說:“梁公還沒有成婚,天神從揚州給他送來了一位漂亮的妻子,這真是冥冥的緣分啊!”於是梁公便帶著婦人回了家。不久,他科舉及第,十餘年之後便身居要職,當了大官,這位婦人也為他生了好幾個兒子,所以當時的人有稱她為“天賜夫人”的說法。金世宗大定二十年,梁公調任為彰德路節度使,朝中故舊還有見到他的。
此後,梁姓的人很多。問他們的家世,他們多說是“天賜夫人”的子孫。
南都伎
明世宗嘉靖壬子年,太倉監生張某到南都應試。他在南都迷上了一位歌伎,答應她如果及第,就為她贖身。這位歌伎也很想從良,於是兩個人談婚論嫁、海誓山盟。
有一天,歌伎又接待了一位從徽州來的考生。這個考生家中很富有,他先用重金買到了試題的答案,並把它係在汗巾的一角,準備考試時抄襲。沒想到當天晚上他酒喝得太多,睡覺前把汗巾放在枕頭底下,第二天早晨竟迷迷糊糊地忘記拿走了。他走後,歌伎在收拾他的床鋪時,發現了這條汗巾,打開一看,一個角上寫著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歌伎本來認字,看了之後,知道這是應試中關鍵的東西,就把它小心地藏在了匣子裏。那天傍晚,徽州的那個考生又來了,問她是否見到他的汗巾,歌伎一口咬定,她沒有見到。考生又說願意出大價錢懸賞,歌伎便假裝讓女奴幫他尋找,可是找遍屋裏的各個角落也沒找到,徽州考生隻好垂頭喪氣地走了。
徽州考生走後,歌伎便急忙派女奴把張某叫來。歌伎拿出藏好的汗巾,把考試的答案給了張某。考試的時候,張某便把得到的答案寫在試卷裏,這樣便考試及第、題名榜首,於是張某便娶歌伎為妾。後來,歌伎生了一個男孩。她勤於持家,和張某白頭偕老。
回回偈
元順帝至正年間,明州有個女子叫柳舍春。到十六歲的時候,她得了一場重病,便到延慶寺關王廟去祈禱。後來,病竟然好了。於是,她繡了一個旗幡送到廟裏去酬謝神靈。這個寺院裏有個年輕的和尚,很是聰明敏慧,窺見柳舍春的花容月貌後,頓生愛慕之心。無奈寺裏法戒森嚴,不能輕舉妄動。他便把柳舍春的姓名巧妙地編排進禱告詞裏,在佛前吟誦,並且取名為《回回偈》。禱詞說:
江南柳,嫩綠未成形。枝軟不堪輕折取,黃鸝飛上力難禁,留取待春深。
柳舍春也是個很聰明的女子,聽到這首詞,知道和尚的心意,甚感遺憾。回家後,她便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這時候,明州地麵屬方國珍統治,柳舍春的父親就向方國珍控告小和尚有不軌的想法。方國珍派人把小和尚抓到官府,經審問,知道他姓竺,名月華。方國珍讓工匠做了個大竹筒,準備把小和尚裝進竹筒,沉進江中。他對小和尚說:“你喜歡作偈詞,現在我取你的姓也作一首,送你魂歸東流。”於是吟道:
江南竹,巧匠做為筒。付於法師藏法體,碧波深處伴蛟龍,方知色是空。
小和尚知道死到臨頭了,便惶恐地向方國珍叩頭求饒說:“死,是我的罪有應得。但是還請您允許我再說一句。”方國珍同意了,小和尚便又吟道:
江南月,如鏡也如鉤。如鏡不臨紅粉麵,如鉤不上畫簾頭,空自照東流。
方國珍知道,這是小和尚借自己的名字來哀歎自己的命運,便生了惜才、憐才之心,就笑著放了他,並且下令讓他留發,做主把柳舍春許配給了他。
侍妾智救沈小霞
錦衣衛經曆沈煉,因為上疏攻擊宰相嚴嵩而獲罪,被流放到保安。當時,總督楊順、巡按路楷,都是嚴嵩的心腹。嚴嵩的兒子嚴世蕃私下裏對他們說: “你們如果能給我除掉心腹之患,立大功者保你們封侯,立小功者也會讓你們為卿。”於是楊順、路楷聯合謀劃,以捕白蓮教黨羽為名,把沈煉的名字寫進去,處以死刑,並且沒收了沈煉的家產。楊順的一個兒子因此被封為錦衣衛千戶,路楷也因此得到五品卿寺的職位。就這樣楊順還怏怏不樂,說:“嚴相賞我太薄,大概是嫌我做的還不夠吧!”於是,就又捉來沈煉的三個兒子,亂棍打死了。這時,沈煉的長子沈襄(號小霞)正在浙江,楊順便發下檄文,逮捕沈襄至京,天天拷打整治,眼看就要被折磨死了。正趕上楊順、路楷被彈劾,奉旨逮捕治罪,沈襄才得以減刑發配。沈襄剛來的時候,隻有一個愛妾隨行,於是便和妾一起趕赴戍所。走到半路,沈襄風聞嚴嵩要派人在途中把他殺掉,便想逃跑,但又舍不得丟下愛妾。小妾知道他的想法後,勸他說:“你一身關係著沈家的宗祧,盡管去吧,別為我擔心。”於是沈襄便騙押送的人說: “這個城裏有家親戚,欠了我家很多錢,我去了可以要來。”押送者以為他的妾還在這裏,便沒有懷疑,讓他去了。好久,沈襄也沒有回來,押送者忙到那家去詢問,那家人說:“根本沒來。”便返回盤問沈襄的愛妾。誰知那小妾一聽,抓住押送者的衣襟大哭大鬧起來: “我們夫妻患難相守,頃刻沒有分離過。如今他一去不返,一定是你受嚴氏的指使把我的丈夫給害了!”一時間,觀者如市,誰也判斷不出真假。鬧到監司那裏,監司也懷疑嚴氏真能那麼做,不得已,暫時讓她到尼姑庵裏度日。限令押解者緝捕沈小霞。押解者找不到,便屢受責打,於是哀求沈小霞妾,讓她改口說沈小霞實在是私自逃跑,不要冤枉他們。沈小霞妾不肯,他們隻好找個空子逃跑了。
幾年之後,嚴嵩垮台了,沈小霞才出來訟冤。於是官府逮捕了楊順、路楷抵罪,小妾也從尼姑庵中出來和沈襄團聚了。
誰家無婦女
樊長是獻縣的捕役,有一次他奉命和同伴一起去抓捕一個大盜。大盜見有人來捕捉,便跳牆逃跑了。於是他們就把大盜的妻子帶回來拷問。同伴見那婦人有些姿色,竟然神魂顛倒,把她摟在懷裏調戲。婦人害怕被拷打,隻好忍氣吞聲,任由同伴擺布。見那婦人不吭聲,同伴更加肆無忌憚,竟解開她的衣帶想強奸她。這時候,樊長突然衝進來了,怒喝道:“誰家無婦女,誰能保證遇難婦女不落入人手?你如果再敢動一動,我立刻就報官!”同伴見他那種怒不可遏的樣子,嚇壞了,連忙求饒。那婦人因而幸免於難。
雍正四年四月十七日,樊長的女兒嫁給一個農夫。當夜戌 時,一群強盜闖進新郎家搶奪財物。一個強盜見樊女長得很清秀,就剝光了她的衣服,企圖強奸她。這時,另一個強盜闖進屋來,把他嗬斥住了。樊長製止同伴非禮是在子時,這件事發生在戌時,中間僅隔了一個時辰——亥時。第二天,新郎讓人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樊長。樊長十分驚訝,他仰頭望著天空,翹起的舌頭竟然都落不下來了。
替友娶妻
天津人丁生,家裏很窮,但他仍然節衣縮食,刻苦讀書。他已經定了親,可是因為財力不足,還沒有成婚。他嶽父家裏很有錢,見丁生貧困,便想悔婚。他派人把丁生請到家來,設筵款待。丁生本來以豪飲著稱,見酒不辭,被人一灌,不知不覺就醉倒了。他的嶽父便乘機對他說:“我的女兒有殘疾,不適合做你的妻子。我願意拿出一千兩銀子來,供你讀書,你成名之後,可以另擇佳偶。你同意就馬上寫一張離婚書。”丁生本來性格高傲,又仗著酒勁,就慷慨答應:“我不是出賣妻子的人!一千兩銀子就能打動我的心嗎?我不愁沒有老婆。你既然不願和我結親,我也不勉強,這就給你寫離婚書好了!”他嶽父一聽,十分高興,馬上取來紙筆。丁生乘醉,一揮而就。
從嶽父家出來,在歸家途中他遇到了同窗某人。同窗見他醉得東倒西歪,就把他請到家中,問他從哪裏來,做什麼去了。丁生就把剛才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同窗。同窗聽後深感不平,而丁生卻淡然處之。同窗家裏很富有,他見丁生的嶽父如此勢利眼,便托媒去提親。丁生的嶽父以為他們兩家門當戶對,就很高興地答應了這門親事,同時商定了迎娶的日期。婚禮的前幾天,同窗對丁生說:“你休了的妻子,我已經娶了。你我的交情很深,舉行婚禮的時候你一定要來啊!”丁生是個很豁達的人,聽了同窗的邀請,馬上就答應了,並說:“我和她已經離婚,彼此已成陌路人,去參加婚禮有什麼關係。”同窗舉行婚禮那天,丁生果然應邀前往。同窗邀他去看新娘,他見新娘容顏姣美,心裏頗不是滋味,但也無可奈何了,於是就入席痛飲,在同窗和來賓的勸誘下,不大工夫就喝得醉意醺醺,昏沉沉不省人事了。同窗命人把他抬到新房,放到床上,反鎖了門就離去了。到五更時分,丁生醒來一看,大吃一驚,自己竟睡在洞房裏!新娘正盛妝坐在那裏等著,急忙要開門出去,可是門已經被反鎖上了。他大聲叫嚷讓人開門。同窗聽到喊聲,開了門走進來對丁生說: “你已經和新娘結婚,把她帶回家去好了。”丁生急了,指天發誓,說他絕沒有做對不起同窗的事。同窗笑道:“這和你無關,都是我的安排。你嶽父如果要說出什麼難聽的話,我和他理論。”新娘知道了丁生是她原配的丈夫,便很高興地同他一道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