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科學精英?(2 / 2)

  【陳能寬】(1923.5-)湖南慈利人。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核武器科學家、爆轟物理專家、金屬物理專家,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曆任二機部9院研究室主任、實驗部主任、副院長、院科技委主任和博士生導師。1980年陳能寬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6年被任命為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1987年出任國家863計劃激光技術領域的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

  【陳樂素】(1902-1990.7.20)著名曆史學家,著名教育家、曆史學家陳垣的長子。廣東省新會棠下鎮石頭鄉人。原名博。曆任北伐軍宣傳員;浙江大學曆史係教授;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前身)曆史係教授兼圖書館館長;1954年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廣東暨南大學教授兼宋史研究室主任、古籍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1982年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

  【陳翰馥】(1937.2-)浙江杭州人,係統與控製學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數學家陳建功的幼子。曆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係統科學院係統所研究員;1995年起擔任係統科學所所長。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發現的辨識算法收斂性條件,國外專著稱為“陳氏條件”。關於同時使控製和估計最優的論文,國外同行專家稱為1984至1986年間適應控製領域的“最重要的論文”之一。

  【陳定昌】(1937.1-)江蘇鎮江人,導航製導與控製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研究員。1963年畢業清華大學無線電係。曆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研究員;國家高技術(863計劃)某主題首席科學家;航天二院院長、航天二院科技委主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科技委顧問。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高技術主題首席科學家、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總裝備部科技委精確製導專業組組長。

  【陳桂林】男,福建南安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紅外遙感技術專家;中國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副總設計師。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光電技術研究,主持並研製成功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的核心探測儀器-多通道掃描輻射計(MCSR)。設計並實現了采用望遠鏡折鏡步進掃描,通過R-C光學係統視場分離,實現可見光、紅外和水汽三波段同時探測的總體技術方案。開拓創新,把衛星姿態敏感器的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於鋼鐵行業。

  【陳星弼】(1931.1.28-)浙江浦江人。半導體器件及微電子學專家。1952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後在廈門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56年開始在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工作。1983年任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係係主任、微電子研究所所長。先後被聘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器工程係客座教授,英國威爾斯大學天鵝海分校高級客座教授。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會士。

  【陳星旦】(1927.5.6-)湖南湘鄉人。應用光學專家。1950年畢業湖南大學物理係。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長春光機所研究生部主任《光機情報》主編;博士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主持研製了光譜光源、標準探測器、光譜儀器、正入射軟X射線成像元件和係統。建立短波光學研究的技術基礎。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現代科學史上開拓者之一。

  【陳青雲】(1928-1999)男,雲南省雲龍縣人。(台灣鬼派作家)台灣鬼派開山掌門,“鬼派天下第一人”。1962年受諸葛青雲《奪魂旗》“白骨血旗”的啟示,寫了《音容劫》之“鬼琴魔音”、《鐵笛震武林》之“魔笛摧心”、《劍塚》之“掘墓人”、《鬼堡》之“血骷髏”,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大受中下階層讀者歡迎,與當年“正宗武俠泰鬥”臥龍生為同一暢銷級別。陳青雲愛寫邪魔外道、恐怖血腥、陰森鬼氣,想象力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