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開國將帥①(2 / 2)

  【陳奇涵】(1897.9.23-1981.6.19)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號聖涯,江西省興國縣人。1925年入黃埔軍校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與領導贛南起義和興國暴動。1930年秋調任紅4軍參謀長,1931年夏改任紅3軍參謀長。1939年冬起任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司令。1949年3月隨軍南下,6月任江西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陳明仁】(1903.04.07—1974.05.21)號子良。國民黨起義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湖南醴陵人,黃埔第一期學生,中國著名將領、軍事家,無論是北伐東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皆為國為民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國民黨軍隊中南征北戰25年,官至兵團司令,被授銜中將,曾獲蔣介石授予的青天白日勳章。1948年10月,應白崇禧之請赴武漢就職“華中剿總副司令”,1949年初以第1兵團司令官身份率29軍、71軍到湖南編訓,並接管長沙警備司令部,下轄15萬官兵。1949年8月4日,他與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程潛發出起義通電,毅然和平起義,受到毛澤東和朱德稱讚。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陳康】(1911.4.7-2002.5.23)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30年6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曆任紅9軍25師75團副團長、第27師80團團長,紅31軍第91師276團團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13旅旅長,第二野戰軍13軍副軍長。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兼雲南省軍區司令員。中國共產黨雲南省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昆明軍區代司令員、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陳慶先】(1908.12.-1984.1.19)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第四軍排長,萬源縣獨立營連長、代營長,金川省委組織部部長。後任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部長兼回民獨立師政委。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團政委、第二師旅長兼軍分區司令員。參與開辟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縱隊司令員,蘇北軍區、江淮軍區司令員,第十兵團參謀長。參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建國後,曆任軍長,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教育長、副院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陳先瑞】(1914-1996)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軍事指揮員,他四次轉戰陝南,為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曾被毛澤東同誌譽為紅軍的“陝南王”。安徽省金寨縣人。15歲參加紅軍。曆任紅25軍手槍團中隊長、鄂陝邊遊擊總司令,紅74師師長。河南人民抗日軍第3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副軍長,豫西軍區副司令員,陝南軍區副司令員,第19軍副軍長。中國人民誌願軍等19兵團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北京軍區政委,成都軍區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顧問。

  【陳正湘】(1911.10-1993.12.2)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原名陳逸成,湖南省新化縣人。1930年在新城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曆任紅一軍團第二師五團代團長,十五師四十五團團長,二師四團團長,一師一團團長。參加了長征。後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副團長,晉察冀軍區第一支隊司令員。冀晉軍區第二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第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參謀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

  【陳仁麒】(1913.7-1994.3.27)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原名陳景麟,曾用名陳仁祺,福建省龍岩縣今(龍岩市)人。1929年參加農民暴動,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曆任紅21軍166師268團政委,紅七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軍委政治部巡視員。參加了長征。後任警備三旅政治部主任,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曆任熱河14旅政委,13旅政委,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縱隊政委,22師政委,第四野戰軍第11縱政委,第48軍政委。參加了遼沈、平津等戰役。第21兵團政委,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軍委炮兵政委,成都軍區第二政委。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候補中央委員。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