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國民黨海外部部長航校校長——陳慶雲(1 / 3)

  120廣州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

  【陳友仁】(1875~1944),祖籍廣東興梅地區,出生於中美洲英屬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1913年任交通部法律顧問、英文《京報》總編輯。1922年起任孫中山外事顧問、英文秘書。1926年被選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委員,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31年被選為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委員,先後任廣州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33年參加福州事變,任福建人民政府外交部長,後流亡巴黎。1938年回香港參加抗日活動,香港淪陷時被日軍拘禁押解到上海,多次拒絕參加汪偽政府。1944年在上海病逝。

  簡介

  1911年,陳友仁和往年一樣,離開特立尼達島,去倫敦度一年一次的假。在那個偏僻的孤島上,他是個頗有社會地位的富足律師,有產業有別墅,有妻有子,但他總覺得那裏天地狹小,要感受更廣闊的世界,還是需要去倫敦。

  在倫敦,他遇到了老朋友菲利普·陶與伍連德博士。這時候,辛亥革命的消息剛剛傳到倫敦,三人雖然從未回過中國,也不會說一句中文,卻在心底深處始終認定自己是中國人,對中國的事情從來都是關心有加。三人越說越興奮,一激動,下了一個平生最大的決定:回到中國去。他甚至連家都沒回,義無反顧地去了中國,說做就做,這倒符合他果斷的性格。

  不知道這算是陳友仁人生的必然選擇,還是一種宿命的安排?這一去,就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的職業從律師變成了報紙編輯、革命者、外交家,也讓孫中山多了一個親密戰友和助手,讓國民政府中多了一個出色的外交部長。

  華僑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此言不虛。無論是在哪裏,中國人的家國觀念始終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無處不在無處在,是融化在血液裏的東西。盡管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回過中國,但陳友仁似乎從來沒有把自己與中國分割開來。這麼強烈的感覺,多少與他父親有關。他的父親曾經參加過太平天國運動,輾轉流落到特立尼達島之後,仍然忘卻不了舊國舊事,一直對兒子說起從前,這種言行對兒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終於一有機會,陳友仁回歸到了中國。

  陳友仁剛回中國時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隻能棲身在北洋軍閥政府裏,他辦過一段時間報紙,漸漸以文得名,與孫中山走到了一起,此後的生涯也一直與這個名字分不開。

  從時間上來看,陳友仁1918年才開始追隨孫中山,時間不算早,但他得到了孫中山的絕對信任,不僅代表以孫中山為首的南方中國政府參加了巴黎和會,更在此後擔任孫中山的外交顧問,參與了孫中山與蘇俄特使越飛的會談,為“聯俄、聯共、輔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提出作了重要鋪墊,孫中山的《致蘇聯遺書》也由他來代為起草。

  在陳友仁的生涯中,追隨孫中山是一個亮點,另一個亮點就是他的外交成就。都說弱國無外交,但陳友仁偏偏在西方列強麵前,顯示出了強硬的外交姿態,在中國外交史上寫下了彪炳的一頁。

  在第一次擔任廣州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長期間,適逢舉世矚目的省港大罷工正在進行,這次曆史上規模最大、曆時最長的罷工以勝利告終,最根本的原因當然是工人階級的頑強鬥爭,但也與當時國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相當關係。陳友仁一針見血地揭露英國殖民者製造了慘案,自食苦果才引起工人罷工,解決罷工“最少當尋求其直接原因之所在”,迫使英國方麵多次與國民政府淡判。

  陳友仁在處理省港大罷工的外交淡判中,陳友仁已顯示出出色的外交才華,那麼,在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期間,陳友仁書寫了他外交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國民政府遷到武漢後不久,陳友仁便約見英國公使,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租界等等。而1927年初發生的英軍刺傷群眾的事件,陳友仁立即向英國提出抗議,“須於二十四小時內撤出水兵,由中國政府派隊進駐英租界,否則再有其他事件,概不負責”。他與英方先後進行了16次談判,最終收回了漢口、九江租界,這是中國人民通過革命運動和外交途徑,在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條款中,第一次取得勝利。

  當時的上海,由軍閥孫傳芳控製的《申報》在這段期間,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陳友仁的名字,有人甚至稱武漢國民政府為“陳友仁時代”。

  放棄優裕的生活,追隨孫中山,推行革命外交,拒絕與日本人合作,事實上,貫穿陳友仁一身的,始終是愛國”兩個字。因此,盡管他不是犧牲在抗日的戰場上,他本人也沒有參加共產黨,但解放之後,中央人民政府把他的遺骸放到了八寶山革命公墓,這算是對他最好的肯定與承認吧。

  華僑·律師

  陳友仁(尤金·陳)1875年生於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祖籍廣東順德。父親原是當地的一個木匠,後來參加了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後逃至香港,再遷居到特立尼達島。陳友仁的母親祖籍深圳寶安。憑借著中國人特有的勤勞,他們在當地經營了幾個零售店,生活逐漸富裕。

  1898年,他畢業於西班牙港的聖瑪麗學院。當地一位著名律師史密斯看中了他,願意收他為徒弟,經過5年的學習,他獲得了初級律師、轉讓證書者和公證員的資格,此前這種資格隻授予具有英國公民權的人。陳友仁成為了特立尼達的第一個華人律師。

  歸國·轉折

  陳友仁隨即開設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敢作敢為,他在當地第一個雇傭了女秘書兼打字員。不久就以友好、有效及誠實的信譽贏得了客戶的信賴,特立尼達的大部分華人與印度人都成為了他的長期客戶,他很快便成為一個成功的律師,經濟上日漸寓裕。他先後投資了幾個種植園,每年都有可觀的收入,一躍成為當地的著名人物。他的兒子陳丕士追述道:“他在幾個可可種植園投了資,……他也是首批購買拉不雷亞的一些油田的人士之一。他還在巴裏亞的一個小島上擁有一座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