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前中華民國副總統一級上將——陳誠(2 / 3)

  次年3月,複職不久的蔣介石,任命陳誠為總司令部的中將警衛司令,兼炮兵指揮官。下轄警衛第一團、第二團、第三團,以及憲兵第一、二團;還指揮炮兵第一、二團。其實力比一個軍還雄厚。

  陳誠從進黃埔軍校到參加北伐戰爭,僅僅四年的時間,就由一個上尉特別官佐升到中將警衛司令。同時,他與黃埔軍校同學建立了緊密聯係。第二期炮兵大隊學生在他的炮兵連見習,第四期炮兵大隊學生與他係師生關係。這就為他在黃埔係中形成一個軍事集團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年8月,第一集團軍整編為六個師。蔣介石見五個師長係黃埔教官,隻有第十一師師長曹萬順是北伐初期投誠過來的,便任命陳誠為該師副師長,以便暗中加以控製。但陳誠聞訊後,大為不滿,憤而出走上海。蔣特派隨從副官把他找回南京,當麵“交底”。經過一番麵交,陳誠才於9月上旬到浦口就職。他對師長表麵上很恭順,辦事認真,以身作則。還采取措施整頓紀律,嚴禁嫖賭,並與師部官佐共進早餐,以期改變風氣。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第十一師受第四軍軍長張發奎指揮。陳誠與羅卓英負責擬定作戰計劃,協助師長率部分部隊經瑞昌、武寧,越過九宮山、通山、威寧,進入武漢。他還親赴漢口的橋口、武昌的南湖督訓部隊。4月,出敵不意,進兵賀勝橋,將桂係與湘鄂的聯絡截斷,致武漢頓陷孤立。這時,馮玉祥部虎踞中原。第十一師又奉蔣介石命令,於5月開往鄂北的襄、樊等戰略要地駐防。不久,師長曹萬順因處事失當,被調任新編第一師師長,陳誠即升任師長。

  陳誠一上任就對第十一師進行整頓。他公開提出選拔使用幹部的條件是“不貪財,不怕死”、會帶兵、能打仗、沒有不良嗜好、忠於蔣介石,服從其命令。他大量羅致黃埔學生,用為中、下級幹部,裁汰曹萬順的舊部。隨即將曹萬順的部隊縮編成四個團,加上自己任警備司令時的兩個警衛團,編成兩旅六團製。同時,對部隊加強整訓,提高作戰能力。

  10月,馮玉祥部東出潼關,進兵洛陽。蔣介石兵分兩路迎擊。陳誠受第二路總指揮劉峙節製,率領第十一師扼守襄陽、南漳。在襄陽城郊與馮軍激戰兩天,將張維璽部擊敗。隨即,令第三十一旅、第三十二旅分別向草店、均縣追擊,直到馮軍向白河、安康退去。

  蔣、馮戰爭剛一結束,在河南抗擊馮軍的第五路軍總指揮唐生智,於1929年12月1日在鄭州通電反蔣。陳誠即派副師長羅卓英趕赴湖南,說服何健部旅長王東原按兵不動,以解除蔣介石駐武漢部隊的南顧之憂,調兵北上參加討唐。同時,迅速率領第十一師從鄂北豫南北上,兼程趕到確山以東之劉店一線,協同劉峙部與唐軍作戰。一天,唐軍騎兵襲擊第十一師指揮所,他親率特務營參加戰鬥。剛好第六十六團自信陽押運彈藥趕到,加上第一師丁德隆團增援,才將唐軍騎兵擊退。在戰鬥中,陳誠偵知唐軍中有三個師的廣西部隊軍心渙散,便派人前往勸降,使其中一個師投誠。唐軍潰敗後,第十一師追擊到臨潁,才折回信陽。

  1930年初,第十一師開赴武漢。2月間,陳誠派部隊將駐武昌的曹萬順之殘部第六十六團包圍,實施武力解散,將軍官資遣回籍,士兵則撥補第十一師所管轄各團。

  4月,又奉蔣介石命令,收編湖北的徐聲鈺獨立第十三旅,將第十一師由原來的兩旅六團擴充為三旅九團製的甲種師,實力大為增強。

  這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陳誠的第十一師屬劉峙的第二軍團戰鬥序列。9日,蔣介石令全線發起攻擊後,他率部攻占馬牧集,連克寧陵、睢縣。繼而西進,攻擊蘭封、杞縣之間的楊固集、柿園集。這時,幾經進攻蘭封、杞縣的蔣介石部隊,遭到晉軍依托堅固工事的抗擊,傷亡很大。陳誠便自告奮勇,采用中間突破戰術,企圖在楊固集打開缺口,再向兩翼卷擊。但猛攻兩天,迄未得手。隨後,他又協同蔣鼎文、趙觀濤師向左翼推進,卻遭到孫良誠、吉鴻昌等部從杞縣方麵的阻擊,連攻數日,也無進展。後又從杞縣以南迂回,企圖經通許、陳留奇襲開封,也遭到龐炳勳、梁冠英等部的抵抗,在魏寨、陳莊一帶展開了爭奪戰。6月24日,第六十一團陣地被梁冠英部夜襲失守。次日,陳誠即令旅長李默庵督第六十一、六十二團反攻,激戰終日,傷亡很大未能攻下。李默庵腎囊中彈,對陳誠說:“陳莊失守,應由劉團長負責”。團長劉天鐸是劉峙之侄,陳誠置各方麵說情不理,經報請蔣介石同意,立即執行槍決。

  6月底,蔣介石發現馮軍“誘敵深入”的企圖,急令劉峙將部隊撤回睢縣、河堤嶺一線。7月土日,陳誠奉蔣介石命令,率第十一師開往津浦線,參加對晉軍作戰。這時,晉軍張蔭梧、傅作義兩路軍,從平津南下,圍攻曲阜,企圖直抵徐州。他帶領全師部隊,每天以一百二十華裏的速度,趕到兗州,直趨曲阜,與守城部隊內外夾擊,將晉軍的李生達第四軍擊潰,解了曲阜之圍。7月底,總攻開始後,他又率部相繼擊潰晉軍豐玉璽部,進占宮裏、樓德鎮;擊潰李生達軍,進占蓮花峪、華豐、磁窯,激戰傅作義部,攻占界首,白馬寺。隨即,沿鐵路線,經萬德、張夏、崮山、黨家莊,向濟南追擊。8月15日,在蔣光鼐、蔡廷鍇之第六十一師、第六十師之後進入濟南。

  克複濟南後,津浦線戰事告一段落,蔣介石犒賞各軍。第十一師領到獎金二萬元,陳誠晉升為第十八軍軍長,仍兼第十一師師長。時年三十四歲,人以“童子軍”相稱。

  8月下旬。蔣、馮、閻在鄭州展開決戰。鄭州是中原之心髒,為兵家必爭之地。蔣介石集中主力加緊攻擊。陳誠與夏鬥寅師,奉蔣之命,編為一個縱隊,擔任前鋒穿插任務。1930年9月6日,總攻開始。他和夏鬥寅帶領部隊,以鄭州為目標,運用錐形戰術,從西華、鄢陵和臨潁、許昌的中間地區向北挺進,大膽實施鑽襲。夏師到五女店受阻。陳誠在占領石象鎮後,以一部夜襲和尚橋,鑽進到董家店,前後縱深七十裏。吉鴻昌等部向蔣投誠後,陳誠部繼續鑽進到洧川附近,將馮軍鄭州的外圍陣地分割得支離破碎。蔣介石即命各部急速攻擊前進。

  這時,忽然傳來鄭州密報:“敵將全線撤退”。時新鄭仍在敵手,人皆以為不可輕信。而陳誠研判當麵敵情,認為非虛,便超越新鄭,督師兼程猛進。為了搶先占領鄭州,向蔣介石報捷,他事先擬好電報稿,並派附員石心誌隨肖乾前衛團跟進。1930年10月6日,肖團在二裏崗擊潰馮軍的掩護部隊後,便跑步由鄭州南門入城。這時,已近黃昏,石心誌看到占領鄭州已成定局,便飛馳回到師部。陳誠立即填上時間發出告捷電報。當日黃昏,上官雲相的第四十六師的便衣隊也搜索到鄭州東站,但沒有進城。

  蔣介石收到第十一師先占領鄭州的電報大悅,說:“子牧集開戰勝之端,曲阜挽垂危之局,鄭州結勝利之果。”當即發給獎金二十萬元。陳誠為了表示“不稱功,不貪財”,給蔣回報說:“職師得以首先占領鄭州,上賴鈞座指揮有方,下靠官兵用命和友軍協助之力,賞金不敢獨受,擬分半數給四十六師。”他將所得十萬元,發給每個官兵二元,約用去四萬元,其餘收作公積金。後來創辦了“十八軍南通殘廢軍人工廠”和“吉安農場”,以收容殘廢軍人和老弱士兵。這樣,既拉了上官雲相一把,又博得了蔣介石的信任。

  這年11月,陳誠以觀操武官身份,陪同蔣介石前往日本觀看軍事演習。還參觀了軍事學校,訪問了僑界,使政治身價大為提高。

  1931年初,陳誠將教導第三師改編為第十四師,歸第十八軍建製,自兼師長,周至柔任副師長,羅卓英任第十一師師長,形成了陳誠軍事集團的基礎。不久,開赴武漢,分駐鄂南、鄂東和平漢南段。

  蔣介石向中央蘇區發動的第一、二次“圍剿”失敗後,於1931年7月親任總司令,坐鎮南昌指揮第三次“圍剿”。陳誠受任追擊軍第二路指揮官,帶領第十八軍從湖北開到江西撫州前線。當時,紅軍采取“避敵主力,打其薄弱,乘勝追擊”的作戰方針,與國民黨部隊展開“盤旋式"運動戰。他指揮第十八軍在南城、黎川、廣昌、永豐、吉水、寧都、興國等地,來回奔馳了兩個多月,沒有找到紅軍主力的蹤跡,搞得精疲力竭,“胖的拖瘦,瘦的拖病,病的拖死”。9月初,撤到吉安。

  在這期間,陳誠以種種借口,采取各種手段,收編雜牌部隊,進一步擴充實力。9月,他奉命接過被紅軍打垮了的第五十二師番號,以第十一師獨立旅和第十四師攻城旅編成一個師,自兼師長,升任周至柔為第十四師師長。不久,又以兩個旅和兩個團的兵力,對駐吉安西南地區的第四十三師采取包圍態勢,威逼其師長郭華宗離開,任劉紹先為師長,歸第十八軍建製。後來,按照蔣介石的授意,將川軍張英的第五十九師包圍於永豐,除李彌團逃往撫州外,其餘全部繳械。經過兩年多時間,第十八軍就擴充到五個師,二十九個團。

  這年12月,由蔣介石和宋美齡主婚,陳誠與譚祥在上海結婚。譚祥是譚延闓的三女,蔣介石的幹女兒,宋美齡留美時的同學。中原大戰結束那年,蔣介石和宋美齡親自做媒,把譚祥介紹給陳誠。他—見滿口答應:“我一切聽從領袖安排。”雖說陳誠個子不過一米六,其貌不揚,一張略長方形的書生白臉,稀疏的頭發往後平梳著,但也清秀。特別是那嚴肅的儀表,也博得譚祥的好感。陳誠升任第十八軍軍長後,便與譚祥商量子12月去上海結婚。但譚祥提出要推遲,說:“你同吳舜蓮的離婚手續書還沒辦好呐。”於是,他將第十八軍軍部軍需主任吳子奇,特地從南昌傳動南京,代替其妹妹吳舜蓮寫了一張離婚書,送給譚祥。後來,經友人調解,吳氏隻提出了一個條件:“生不能同食,死後必同穴。”陳誠欣然接受。他與譚祥結婚之後,感情很好,赴前線作戰,每日都要與譚祥通—次電話。

  1932年冬,蔣介石陸續調集三個多個師的兵力,開始部署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大規模“圍剿”。次年1月,陳誠從南京回到杭州做準備。為了有利於軍事的進行,他提出實行所謂“限田製度”,采用向地主贖買土地的方法,實現其“耕者有其田”的主張。他認為,自國民黨執政以來,對於孫中山先生在民生主義中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張迄未實現,而共產黨,紅軍在江西。打土豪,分田地”,深得農民的擁護。因此,他要求江西省政府先作局部實驗,但被省主席熊式輝所拒絕。

  這個月底,陳誠任中路軍總指揮,以第五軍軍長羅卓英指揮的第一縱隊、第四軍軍長吳奇偉指揮的箅二縱隊、第八軍軍長趙觀禱指揮的第三縱隊,為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主要突擊力量,采取“齊頭並進,分進合擊”的方針,企圖消滅紅軍主力於黎川、建寧地區,爾後進擊廣昌。當時,紅一方麵軍奉命進攻敵人重兵設防的南豐縣城,以擊破第四次“圍剿”。陳誠獲悉這一情報後,令南豐守軍第八師據城岡守,同時急令其所屬各縱隊迅速增援,企圖合圍紅軍於南豐城下。

  但紅軍已采取退卻步驟,撤圍南豐。陳誠的第二、第三縱隊被紅軍的一部吸引到黎川方向。2月26日,第一縱隊為配合主力尋殲紅軍於黎川地區,以右翼第二師、第五十九師,取道永豐、樂安,分兩路向宜黃南部的黃陂地區並進,將整個右側翼暴露在紅軍麵前。第二天,其第五十二師行抵黃陂、蛟湖附近時,突然受到紅軍攔腰攻擊,被截成數段。經過兩天激戰,全被殲滅,師長李明負傷被俘。第五十二師被殲滅的第二天,第五十九師東進至霍源附近與紅軍接觸。師長陳明驥受陳誠指令率部亡命衝擊,結果全師大部被殲,師長亦作了紅軍的俘虜。

  3月中旬,陳誠改變部署,將六個師編成兩個縱隊,分前後兩個梯隊,由宜黃經東陂、甘竹向廣昌進發,尋求紅軍主力決戰。紅一方麵軍以小部兵力在廣昌西北擔任阻擊,吸引敵人;主力隱蔽集結於敵人右側的洛口、東韶、南團,小布地區待機。1932年3月20日,陳誠指揮的第十一師進至草苔岡、徐莊,與前梯隊相距近百裏。這時,羅卓英率第五十九師殘部溫良旅也到達東陂以北五裏牌,判斷紅軍似在等待其主力的來到,而草苔岡地區又不利,即電令第十一師連夜撤回五裏牌,但師長肖乾怕官兵疲勞,不肯撤回。21日拂曉,就被紅軍一、三、五、七、九軍團全力圍攻,傷亡過半,剩下不到三千人。至此,第四次“圍剿”即被打破。蔣介石不得不承認,“此次挫敗,淒慘異常,實有生以來唯一之隱痛。”

  第四次“圍剿”失敗後,陳誠遭到同僚各方麵的攻訐。何應欽大罵陳誠飯桶,逼蔣介石嚴處。江西省主席熊式輝電告蔣說:“辭修驕橫,目中無人,不聽勸阻,慘遭失敗,其責非淺,望委座撤銷他全職,改編十八軍。”顧祝同、楊永泰也趁機向陳誠發難。蔣為避免國民黨軍內部離心傾向的進一步發展,便給了陳誠降一級、記大過一次的處分。陳誠覺得威信掃地,無顏見人,不得不打電報給蔣介石辭去本兼各職,並撤銷中路軍總部。不待回電,即從撫州回南昌私寓,閉門不出,任憑同僚對他攻擊。

  陳誠回南昌,好幾天不去謁蔣,蔣介石也不便召陳。南昌行營參謀長賀國光見此情況,心裏很著急:蔣、陳不見麵,將影響前方戰局。揣摩蔣意,前方指揮非陳莫屬。於是,便去與譚祥商量,請她邀請陳誠外出散步,就便去看望宋美齡。這天晚上,陳誠攜同譚祥來到宋美齡公寓,相互寒暄不久,蔣介石即出見,笑著與陳握手,說:“這個,此次圍剿失利,責任在我,你就不必多介意了。”陳誠一聽很感激,說道:“我沒為你爭光。”這時,蔣介石向陳誠出示熊式輝的密件。陳誠一看怒火中燒,說:“委座如不需要十八軍,請幹脆撤銷此番號,何必改成三師八團?否則,悉憑鈞裁。”蔣卻對他說:“予以改編為兩軍八師”。他聽說十八軍的實力反比慘敗前大長,才轉怒為喜,與蔣談起第五次“圍剿”紅軍計劃。蔣介石采納了他的建議,說:“辭修,這回你要重整旗鼓,整編好十八軍,再由你出任總指揮。”

  5月,陳誠回到杭州,擬訂了兩個方案,即:“繼續進攻”和“分區清剿”,請蔣介石決定。蔣估計到當時的部隊“隻有招架之功,而無進攻之力”,便決定采用“分區”方案,以整頓態勢。為了適應軍事形勢,陳誠將總指揮部移駐崇仁,主力仍擺在中路軍方麵,調羅卓英回第十八軍任副軍長。他從適應山地戰的特點出發,把該軍兩旅六團製的師,改編成三團製的師,建議蔣介石恢複第五軍建製,並保薦薛嶽任該軍軍長;將吳奇偉所率張發奎的第四軍,由兩千多人擴充為三團製的兩個師。經過整頓,在第四次“圍剿”中嚴重受挫的陳誠軍事係統的實力,又得到恢複和擴充。

  7月,蔣介石在廬山開辦軍官訓練團,自兼團長,陳誠任副團長,抽調在江西的國民黨部隊團長以下軍官受訓兩個星期,以加強思想教育,鼓舞士氣,並抽調部分副師長、旅長擔任營長。陳誠一上廬山就立即表示,要以“決死的精神”,痛改錯誤,克服墮落,從頹喪中振奮起來,為蔣介石效力。他負實際責任處理軍訓團的重要事務,協調顧問、教官和營長的工作,指揮政治和軍事訓練的正常進行,侍奉經常來團訓話的蔣介石和來團觀察的其他黨政要人,對教官和學員作精神和軍訓講話。在這期間,陳誠先後作了三十多次講演、訓話,強調要“服從統帥”,“信仰領袖”。在《軍隊政訓工作之檢視》訓話中指出:“我們認識領袖,信仰領袖,並不想利用領袖。”他把蔣介石比作“一塊寶石”,說:“大家都是愛護寶石的,可是愛護寶石的出發點各人有不同,珠寶商想把它做成裝飾品去賺錢,強盜想把它搶去變賣發財,隻有正人君子,才能以晶瑩堅潤的寶石之種種德性為法而涵養其高貴的人格,完成其事業。”要求學員凡聽到“蔣總司令”、“蔣委員長”時,要立即肅靜立正。在講演中,還宣傳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共方針。他說:雖然有許多的同誌、朋友來信指責,也隻好求近舍遠,先打了紅軍再說。同時,多方羅致文人,特別是國外留學生,以充實政治方麵的班底。至9月上旬,辦了三期,受訓人員達七千五百九十八人。

  9月下旬,蔣介石調集五十萬兵力,開始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圍剿”。陳誠奉派為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第三路軍總指揮,轄第五、第七、第八三個縱隊,將第三路軍總部和第十八軍軍部移駐南城。在“圍剿”中,他恪守“戰略上取攻勢,戰術上取守勢”的指揮原則。並把新定的“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修碉築路,逐步推進”的作戰方略,簡括成“封鎖圍進,配合迫進,逐步穩進,乘虛突進”四句話,以便官兵易懂易記。同時,先後在中央蘇區周圍築起碉堡二千九百多座,配合鄉村所實行的保甲製度,構成對蘇區的嚴密封鎖。

  正值陳誠部開始向蘇區步步逼進時,“福建事件”發生。蔣介石親赴南城,與陳誠舉行秘密會議,決定督師向第十九路軍進攻,可是顧慮重重,害怕紅軍支援第十九路軍。過了數日,獲悉紅軍不與十九路軍合作,才放下沉重的“包袱”。他對蔣說:“這下子不怕了,十九路軍是號稱五個軍,實則每軍不過六個團,總計三十個團,即使能戰,其力亦甚有限,故閩變不足慮。我們還耍乘勢反攻紅軍,把他們趕出江西。”

  黎川為閩贛兩省之交通孔道,握贛之東北與東南、及閩西北之樞紐,東連光澤、邵武,南達建寧,北出金溪、資溪,以窺撫州,是紅軍控製三年之久的戰略要地。為截斷閩贛兩省紅軍的聯係,陳誠先命薛嶽率領五個師占領東坪墟,進攻營前之紅三軍團。12月,令薛部東進黎川,修築熊村、湖坊、黃土關、杉關、邵武、光澤、飛鳶、洵口等地碉堡線。1934年初,又命第十八軍修築硝石到黎川的公路。1月下旬,將總部移駐黎川。隨即,赴東山指揮各部相繼攻占德勝關、獅子嶺、橫村、樟村,以及閩贛交界的朝天隘、茶花隘、寨頭等武夷山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