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起(1)(1 / 2)

一、

地牢。

一絲金光透過鐵柵欄的縫隙,照在她的身上,暖意融融。不由用手擋了擋,良久才適應了這久別的陽光。若是平時,總會有人打開那道冰冷的鐵欄,帶走幾個腳束厚重鐵絲的囚犯。也許放了,也許殺了。

“王爺,她就是您要找的人。”

鐵柵欄緩緩開啟,兩個高挑的身影出現在眼前。

慵懶地伸了伸腰,靜默地看著麵前的錦衣男子。直覺告訴她,這個人,是會給自己帶來機遇的人。

“早就聽聞神偷‘水鳳凰’大名,沒想到今天能夠見上一麵。”錦服男子揮了揮手,示意身邊人退下。偌大的地牢就剩下他們兩人。

“不敢當。”她冷淡地回答,“小女子若真是神偷,如今怎麼會困於這牢籠之中?”

“那麼,你想不想離開這裏?”男子依舊居高臨下的看著她,似乎很輕易的將‘希望’丟給她,但亦可以輕易的將它捏碎,令人摸不著邊。

“隻要你替我辦一件事,我便可放了你。”

“哦?”

“做一件你最擅長的事。”男子嘴角一揚,“替我取出,明府的滄海暖玉……”*

七月初一,月上柳梢頭。

冰輪玉明,纏袖浮雲若隱若現,風一吹,便全散了開去。

皓潔如雪,淡淡的月光灑落在小溪水麵,靜影沉璧。

忽然,平靜的水麵波瀾一驚,一盞素白蓮花燈順水而下,到了小橋正下,便停止了漂浮。

第十七盞。

月光射不到橋洞下的陰影,但仍有一豆幽幽燈火發著微弱的光芒。片刻,光芒倏地消失了。它便與其他十六盞蓮花燈一般,成了真正的蓮花。

因為寄於花中的魂魄已經歸去,去到了它們應該去的地方。

街頭巷尾,布衣百姓紛紛取出冥紙白幡,放置在屋門前。這些物件都是幾日前就已經準備好的,隻為了今天——盂蘭鬼節。

七月初,鬼門開,七月半,鬼門關。

一年中的兩次,閻王大赦地府,所有的亡靈鬼魂越過鬼門,來到陽間,見陽世人最後一麵。人們不斷向火堆中添置些紙衣紙錢,隻為讓那些已故的親人多帶些回地府,到了那邊也好好打點打點,過上好日子……

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

流螢飛火綻放出絢爛的火花,迅速地吞噬著紙人錢幣,在一瞬間將這一切焚化。一縷青煙隨著火星散開,彌漫在白幡紛飛的街麵上,似一層濃霧一般將小鎮籠罩起來。夜色下,一抹韶紅隱去在霧中。

“咚!”一陣鼓聲從東邊傳來,聞聲的百姓們紛紛取下窗頭懸掛著的紙糊燈籠,放下手中的冥紙,提著起燈籠,匆匆跑向那奏鼓的地方。

“看,這就是那個傳說中能遇鬼斬鬼的明月大師嗎?”

“可不是。聽說有了他的朱砂提筆,到了子時鬼魂就不敢靠近你了……瞧,我連燈籠也帶來了,到時候定要讓道長為我提個筆……”

“聽說這些陰曹地府的鬼回府時喜歡抓幾隻替死鬼回去,在陰間找個伴,別讓鬼招了你的魂!……”

“聽說大師的府第就在我們鎮子上,但卻從沒人找到過……”

人群中紛紛嚷嚷,舉著燈籠的人占了一大半,神態或期待或崇敬;兩手空空的倒也不太著急,畢竟不是親眼所見終歸是不會從心底信服的。

又一聲鼓鳴,讓台下所有人頓時鴉鵲無聲。眾人抬著頭,目光都射向了同一個地方。

樁木台上,黑木長桌立在中央,一把桃木劍平臥在桌上,上麵微微沾了幾片白斑。金爐置於旁邊,檀香木燃著最後一絲煙火。一個道士打扮的老頭兒摸著幾縷白須,頭腦晃悠,腰際的玉章隨著身子的晃動如鳴佩環,嘴裏振振有詞地說著什麼。

一縷青煙冉冉升起,香爐內的半支香已滅。道士掐指念決,口中傳出一係列晦澀難懂的咒文。

風一陣陣,時緩時急,手中的紙燈籠開始搖晃,一股強大的壓迫感陡然於心。

他繼續念動口訣,指尖劃過拿把桃木劍刃,劍身竟然慢慢豎起,隨著手指的移動慢慢漂浮到了空中。懸浮豎立於桌上,桃木劍不斷振動著,似乎想驅趕周圍的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