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整個馬打蘭蘇丹國的人口也隻有一百多萬,因此這樣規模的軍隊,別說是在馬打蘭,就是在整個南洋地區的國家中,都是史上最龐大的兵力了。就是在1628和1629年,馬打蘭的第二任蘇丹拉登?朗桑兩度率大軍攻擊巴達維亞,也都僅僅隻出動了一二萬人馬。而蘇丹阿芒?古拉特一世也頗為放心,認為以這樣兵力,足夠擊敗任何危脅到馬打蘭的軍隊。
因此在接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求救信之後,阿芒?古拉特一世也立刻下令,全軍出動,由自己親自率領,去救援巴達維亞,迎戰中華軍。阿芒?古拉特一世甚致還想到,有了這樣龐大的兵力,這一次要不要把荷蘭東印度公司也趕出爪哇島呢?
不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求救信是在十餘天以前,就送到了馬打蘭,而馬打蘭的都城克爾塔,離巴達維亞隻有二百多公裏的距離,正常的話,也就是四五天的路程。但十餘萬大軍的調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馬打蘭也從未出動過這樣龐大的軍隊,也缺乏相應的經驗,結果在第一天就出了大亂子。
因為缺乏經驗,因此阿芒?古拉特一世還是應照以往的慣例,軍隊隻是排成一路隊形行軍。結果等先頭部隊都走出了大半天,己經在半道停下來吃午飯了,而在克爾塔的出發地點,還有二三萬士兵沒有動身。結果先頭部隊隻走了生天,就停下來等著後麵的軍隊跟上來。
但等其他軍隊跟上來之後,又出了問題,因為十餘萬人馬紮營,需要多大的地方,做飯、飲水怎樣解決都是麻煩。第二天再出發,又怎麼走,而且整個隊伍也都被打亂了。結果第二天一整天,馬打蘭軍都不得不停下來,在整頓、重新編製、安排中渡過。
花了兩天時間,好不容易才把馬打蘭軍整頓了一番, 並分成三路, 每路分兩批出兵,這樣才重新出發,但一路上又接連不斷的發生問題,結杲拖拖拉拉、走走停停,兩百多公裏的路程,足足走了十餘天,才到達巴達維亞,而這時巴達維亞早就成為中華軍的囊中之物了,就連李華梅艦隊都己經到了巴達維亞,而且中華軍也在城外布置好了陣地,早己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當然中華軍並不想與馬打蘭軍作戰,因此也首先派出了使者,向阿芒?古拉特一世表示,這一次中**隊登陸爪哇島,隻是為了打擊荷蘭勢力,並不針對南洋的其他國家,現在中國已經擊敗了荷蘭殖民者,因此希望和南洋的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共同應對來自亞州以外的侵略者,並且還可以為南洋諸國提供保護,當然也說了一些中國與南洋有傳統友誼之類的話。這一番話也是有軟有硬,除了表示善意之外,同時也暗示了中國的軍事實力,和中國對南洋地區的控製要求。
而阿芒?古拉特一世並沒有看懂這一番話的意思,相反還生出了另外一層想法,那就是既然中**隊已經打敗了荷蘭東印度公司,那麼自己正好可以把中華軍再趕走,奪取巴達維亞,這樣一來就可以將所有的外來勢力都趕出爪哇島,說不定還能夠再度創造出馬打蘭蘇丹國的輝皇統一整個爪哇島。
原來雖然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十餘萬大軍拉到巴達維亞來,但每當阿芒?古拉特一世看到自已身邊這黑壓壓一大片,無邊無際的軍隊,心裏也充滿了信心,這可是十餘萬大軍啊,就是一走一過,也可以將巴達維亞給踏平了,還有什麼好怕的。
另外這幾年來,荷蘭殖民者一直在爪哇島上抹黑、宣揚中國威脅,對阿芒?古拉特一世的決策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阿芒?古拉特一世也根本就不想和中華軍和解,而是十分傲慢的告訴傳訊的使者,要求中華軍將巴達維亞交給馬打蘭,並且立刻離開爪哇島,永遠不許再登上爪哇島。
而使者回到巴達維亞,將阿芒?古拉特一世的意件轉告給成鋼之後,也大大的激怒了中華軍的將領,因為這麼多年,無論是淸軍、曰軍、西班牙軍、荷蘭軍,還從來沒有見過有那支軍隊敢對中華軍用這樣大的口氣說話,因此成鋼也立刻下令,命第七軍出戰,給馬打蘭軍迎頭痛擊。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