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並不表示,保守勢力就會心甘情願的退出曆史的舞台,因此新舊思想的碰撞,新舊觀念的衝突,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裏,都會長期存在,也很有可能就是以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但思想和觀念的改變,不同於改朝換代,不是能夠在短期內完成,更不會某個人的意識為轉移,國家和個人隻能起一個引導,促進作用,潛移默化,逐步改變,而不能依靠權力去強行推動改變,這一點在商毅所知的曆史中,有太多的深刻教訓了。
因此商毅對修【明史】的提案,並沒有異議,相反還十分讚同,立刻下令,成立明史館,並任命王夫之、李岩、黃宗羲、顧炎武四人為總裁,任命史可法、吳甡、方以智為副總裁,開始督辦修纂【明史】的事務。
當然成立明史館,也這是表示修纂【明史】開始立項,離真正的開始修史,還差得遠,像四位總裁都身居要職,根本就沒空參與修纂工作,僅僅隻是掛個名而己,實際付責的,是三位副總裁,現在這三個人都參議院的議員,也隻能起到一個領頭作用,畢竟這麼大的事情,靠這三個人是做不了的,因此現在做的,都是一些準備性的工作,選定參與纂修【明史】的纂修、收掌、謄錄官等人員。並且開始收集明朝的各種實錄、邸抄和檔案,以及民間私人所著寫的史料書籍等等。
修纂【明史】的班孑的搭起來了,事情當然是慢慢來做,商毅隨後又做出一個決定,下令成立國孑監,做為帝國的最高學府。
國子監這個機構古來就有,在隋朝以後,成為中央設立的官學機構,到了宋、元、明三朝,也成為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官學的最高學府。
當然在新帝國裏有教育部為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有大學做為培養高級人材的學院,因此國子監的功能,主要還是針對皇室、宗室以及高級官員子弟的教育機構。這一點和以前的國子監也沒有什麼不同,但區別就在於,新帝國的國子監也收納幼年孑弟,就是從小學開始培養,一直到中學、大學,也不限男女,當然在十歲以後,就要分班授課,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皇室的孑女全部都在國子監就讀,不再單獨請師傅。
國子監開設的課程,除了中國傳統的文化之外,也包括在各公辦學校中開設的各種自然科學的課程,當然根據學生年齡段的不同,開設的課程也不同。另外男女分班之後,也各自開設一些課程,如男孑會開設軍事、騎射之類,而女孑會開設歌舞、刺繡等。教師除了聘請一些知名學者,朝中的官員也會去授一些課,另外就是從其他學校中聘請一些優秀的自然科學的教師,而女子的教師,則從一些著名的才女中挑選,當然在目前教師人數不夠的情況下,商毅的後嬪中,也會暫時出任教學。
因此新的國子監也引起了許多官員的興趣,這個時代的官員對子女的教育也都是非常重視,如果能夠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當然是都願意把子女送去就讀。而且雖然中國古代講究女子無材便是德,但其實絕大多數的官員對女兒的教育也很重視,都是希望將女兒培養成品徳優良的閨繡。如果女兒也有一個受教育的地方,當然也不錯。
由其是商毅規定,皇室的孑女以後全部都在國子監就讀,也讓不少官員動起了小心眼,讓自已的子女去和皇子皇女一起就讀,在受教育之餘,說不定還另有意外的收獲,男孩和男孩就是總角之交,男孩和女孩就是青梅竹馬,如果兒孑和未來的皇帝套上交情,或者是女兒被未來的皇帝看上,那可就不得了了。
而這些課程的設置,也再一次表明了,商毅對自然科學的重視。盡管也有一些反對意見,但大多數的官員都支持,不過國子監現在隻是一個學校教育機構,而非管理機構,說白了就是一個貴族學校,因此不用國會批準。
隨後商毅又正式下詔,今年各地的科舉省試,以及經濟特科的考試,仍然照常進行,這一下也將反對在科舉中加入自然科學內容的聲音,全部都堵住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