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第二天,內閣正式向國會發起了呂宋建省的提案。
收到了內閣的提案之後,國會當然也立刻開展了討論,在參眾兩院都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當然有一部份議員對在呂宋建省的提議嗤之以鼻,他們秉存著傳統的道德觀念,認為呂宋本來就不是中國的領土,現在中國強行移民,在呂宋設立總督府,將呂宋占領,己經很過份了,現在還要在呂宋建省,將呂宋完全納入到中國的領土,顯然是不符合中國傳統道德觀念的。因此反對在呂宋建省,並主張將呂宋還給當地土著,以顯中國寬容大度之風。
這些議員的建議,表麵上是反對在呂宋建首,但在骨子裏,其實是不讚同商毅建立的鼓勵發展工商業,全麵走向海洋、加強海外貿易的國策,當然在這個時侯,任何一個議員都不敢對商毅建立的國策提出質疑,因為商人己經取得相當的政治地位,而工商業也成立中國的基礎產業。
但這種觀點立刻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因為就在新年以前,在商毅回國的時候,呂宋總督張庚秋也組織了一個遊說團,跟隨商毅一起回到中國,進行公關,在議員當中宣傳呂宋建省的主張,因此在輿論上也都作好足夠的鋪墊。
在帝國的第一屆議會並不是全國各省都產生的議員,而是絕大部份都來自於東南沿海的省份,大多數議員的背後,都有工商階層的背景,有些本身就是商人。而東南沿海地區的商人,和海外貿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而且由於中國近幾年來,中國也提出保護海外商人利益、保護中國的海外貿易,也對中國商人打了一針強心劑,因此在對外的態度上,也比以前強硬得多。
而且商人都是重視利益,對於他們來說,中國在南洋的勢力越大越好,這樣商人在海外也就越安全。畢竟許老資曆商人對十幾年前自已在海外經商的種種艱苦、受氣、刁難的經曆都還記憶猶新,他們當然都知道,在呂宋建省,顯然對於中國的對外貿易,以及保障中國商人在海外的利益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也形成了一股讚同呂宋建省的輿論力量,而這股力量,要遠遠大於反對的聲音。
而這種輿論力量,自然也影響到了許多的議員的情緒。因此在眾議員的討論完畢之後,國會也立刻進行投票表決,最終在參眾兩院都是以多數讚同票數,通過了在呂宋建省的提案。而提案通過之後,南京的工商屆也是一片歡騰,慶賀呂宋建省成功。
當然國會的表決結果,也讓許多人大失所望,因此批評國會決議,甚致批評內閣提出這次提案的聲音也有不少。不過國會投票決定之後,也就成為政府的法令,這個時候再怎麼反對也是沒有用的,而且反對的聲音也並非主流。因此內閣也根本沒有理睬這些聲音,而是立刻著手,在呂宋建立行政係統。
首先確定,呂宋省的地區包括呂宋島及附屬島嶼、棉蘭老島、蘇祿群島和巴拉望島等地,並將呂宋劃分成五個府,十三個縣,首府設在馬尼拉,省長仍然由張庚秋出任,而呂宋省的第一批地方官員都在呂宋島本地定居的華人中挑選,甴張庚秋向內閣提交名單,當然也要求張庚秋馬上趕到南京來,領取官印、並且向內閣說明在呂宋建立行政係統的計劃。
當然外事並不止隻有呂宋建省,同時對還有外蒙額爾喀部的歸複安置問題,對於額爾喀部的處理問題,其實在新年以前,商毅就己經做出了決議,還是釆取清廷建立的盟旗製度。
因此內閣經過了討論之後,也作出了提案,將額爾喀部分為土謝圖汗部盟、車臣汗部盟、紮薩克圖汗盟、賽因諾顏部盟,各盟都奉中國為主,並劃定自己的放牧範圍,不得無故越界。在每盟之下,再設若幹旗。當然在俱體的旗數設製,各旗人員、各旗頜地,還是要和各盟進行協商,不過每盟以內,至少要分出十個旗中。盟旗建之後,各盟旗都各居其地,不得爭端。
對於額爾喀部的歸複安置問題,國會的爭議並不大,因此很快就在參眾兩院都得到了通過,也沒有多少的反對的聲音。但無論怎樣,在國會通過之後,外蒙和呂宋也都正式並入到中國的領土中,這樣一來,中國在海上和陸上的領土,也都大大的擴張了一步。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