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 荷蘭求和(一)(2 / 2)

其實商毅把這些俘虜贈給文萊,也是有一份用心,因為中國現在還沒有吞並南洋諸國的能力,還是需要這些南洋國家來支持,另一方麵也要扶持親中的勢力,這樣就不能讓這些南洋國家聯合起來,因此將這些俘虜送給文萊,一來是可以向文萊示好,把文萊扶持成為中國在南洋的勢力;二來也是破壞了文萊和馬打蘭之間的關糸,也是一舉兩得。

而就在商毅留在文萊修整的時候,荷蘭東印度公司果然向文萊派出了使者,表示願意和中國方麵進行談判。

原來自從荷蘭艦隊敗退回了巴達維亞之後,一百一十五艘艦船隻剩下了四十餘艘,連司令官特朗普也生死不知,而時渡海登陸加裏曼丹島的荷蘭與馬打蘭聯軍也全軍覆沒,而荷蘭東印度公司裏立刻炸開了鍋,隨後現任的巴達維亞總督馬特索科尓也十分緊張,立刻招開董事會,所有的董事成員全部參加。

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共有七十名董事成員,但實際的權力集中在其中主要的十七名董事身上,稱為十七董事團,公司的重大決議都是由這十七董事團決定。而在董事會上,眾董事們也吵成了一團,互相指責,有一些當初反對與中國開戰的董事也都來了精神,紛紛指責那些主戰的董事,不該冒然的發動戰爭,而是應該和中國談判;而也有一些董事則是責備十七董事團,不該追求速勝,強迫艦隊出擊到加裏曼丹島出迎戰中華軍,而是應該聽特朗普的議見,在巴達維亞與中華軍決戰。

當然受指責的董事也都不服,因此也紛紛為自己當初的決定辯護,發動戰爭是迫不得已,因為中國的態勢咄咄逼人,你不打他也會打你,就是談判也是再打完之後才能談啊;而強迫艦隊出擊,也同樣是沒辦法是事情,三四萬軍隊留在巴達維亞,這人吃馬喂的,巴達維亞那能負擔得起來,速戰速決也是必須的。

於是眾董事們紛紛唇槍舌劍,互相指責、質問,一個個都爭得麵紅耳赤,還都互相不服氣。當然董事們這樣爭吵,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為了逃避自己的責任。畢竟國內派來的龐大的艦隊,在南洋敗得這麼慘,荷蘭議會肯定要過問,而且荷蘭東印度公司還能不能在亞州立足,也都還很難說,東印度公司可是荷蘭重要的收入來源,這麼重大的責任,誰敢來擔。

當然反對出兵、反對冒進的董事,也都找到正當的借口,而當初主張出兵動武,迫使艦隊出戰的董事也極力為自己分辯。因此董事們的爭吵,也是再拚命推禦自己的責任。結果整個會場也變得亂哄哄的,像菜市場一樣。結果一天就在這樣的爭吵中度過去了。

第二天當然是接著開會,但在開會之前,總督馬特索科尓首先宣布,今天的會議不討論以前的決策誰對誰錯,畢竟誰對這場戰敗付責,誰擔責任這些事情,可以等到以後再談,當務之急是眼前的局勢怎麼辦。因為在取勝之後,中華軍是肯定會來進攻巴達維亞,而巴達維亞怎樣應對中華軍的進攻,是打,還是逃?如果選擇打,能不能守住巴達維亞,當然現在眾董事們都已經不奢望能夠打敗中華軍了,如果是選擇逃,那麼是逃到那裏,是到斯裏蘭卡,還是逃回到荷蘭去,回去之後,又怎樣像議會交待。

而這一下眾董事們都不作聲了,因此現在董事們都知道,現在巴達維亞的戰艦不足五十艘,士兵不足八千人,這樣的兵力是肯定打不過中華軍的,而巴達維亞也是肯定守不住,但如果是要逃走,無論是逃到斯裏蘭卡還是逃回國內,都是逃不掉的責任,在國內的議會上是肯定會進行嚴厲的問責,因此現在誰提撤走,那麼將來到了國會上,恐怕就是主要的問責對像。

結果眾董事們大眼瞪小眼,誰也不說話了。於是第二天的會議,就在這樣一片冷冷清清中度過去了。

馬特索科尓的腦袋上也是一頭的包,但都不說也不行,現在中華軍己經兵臨城下,不管是打是撤,總要有個說法,因此在第三天,馬特索科尓仍然招集眾董事,繼續開會。

而這一天的會場,仍然是冷冷清清,眾董事都沉默寡言。馬特索科尓連點了六七個董事的名,讓他們發言,但也都是唯唯喏喏,不知所雲。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