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戰局進入到了僵持的階段,雙方的士兵都表現的十分勇敢積極,全力以赴,在甲板以下,火炮隆隆,而在甲板上,雙方的士兵也在使用小炮、臼炮、甚致是火槍互相對射。不過中華軍的三支艦隊已經不在保持著三叉戟的陣形,而是各自分離開,但每支艦隊仍然堅持著縱隊的隊形作戰,而荷蘭戰艦則是自由作戰,圍繞著中華軍艦隊的左右兩側,忽前忽後,忽近忽遠,並竭力設法打亂中華軍的隊形,把敵艦拖進自己擅長的作戰模式中。
在激烈的戰鬥中,雙方都產生了大量的傷亡,毎一艘戰艦都被敵艦的火炮擊中,在毎艘戰艦的各層火炮甲板下,由於連繼的開火轟擊,船艙裏己是硝煙迷漫,黑霧騰騰,嗆得人不斷的咳喇,有不少炮手連眼睛都睜不開;而火炮發射產生的熱氣是底艦溫度高漲,不少炮手都脫去了上衣,赤膊上陣;各種聲音:火炮震蕩聲,船板碎裂聲,皮鞭嗖嗖聲、哭聲、喊聲、咳喇聲、叫喚聲震耳欲聾,當然偶爾還夾著一陣歡呼聲,慶賀擊中了敵艦。在這各種的聲音中,說話必須扯著耳朵,放開喉嚨大聲的吼叫。而這時發令員也基本都不在發令,全憑炮手們由自己的經驗和本能,瞄準敵艦開炮轟擊。
而在船甲板上的情景更是不堪入目:在硝煙滾滾、炮火閃光之中、不斷的有炮彈落到甲板上,桅杆和帆桁斷落了,將人們埋進糾纏在一起的帆布和纜索裏,船樓、船舷被擊裂,如雨的槍彈和鋒利的碎木片掃過甲板,襲擊著在甲板上工作的士兵、船員、水手等等。
雖然遭遇到了猛烈的打擊,但各艦的艦長和舵手、帆手們仍然竭力的操作著艦船,中華軍的戰艦要保持著隊形,而荷蘭戰艦則要避免互相衝撞。士兵的屍體和殘肢布滿了甲板,鮮血在兩舷淌來淌去,而且艦船在舷炮射擊的後座力影響下距烈搖擺,鮮血漫過甲板,流入到下麵的艙室中。水手、船員、士兵踏著血水奔忙,扛著火藥送往炮位,將傷員被背下艙室,撲滅船上的火焰,還要向敵艦攻擊。同時還要預防著,因為如果不小心,隨時有可能在距烈搖擺的戰艦上掉落到大海裏。
在艦隻水線以下的下層後艙中,在昏暗中隨船的朗中們在昏暗燭光照明下,給受傷的人員清洗傷口、抱紮,整個艙室都充滿了嗆人的血腥味和傷員們的慘叫聲音,而經過簡單包紮之後的傷員,傷勢較輕的,立刻又重新投到戰鬥中,而傷勢重的,隻能躺在病房裏,等著戰鬥結束,才能上岸接受精細的治療。而且到了這個時候,誰都顧不上收集同伴的屍體,隻要是死亡的人員,都會被毫不猶豫的推到大海中,以減少甲板上的障礙物。
而戰鬥繼續在滾滾的濃煙中激烈的進行著,有時濃煙的密度可以使人看不到五十米以外的東西,到處彌漫著刺鼻的煙霧,隻能憑著感覺射擊;有的戰船被擊沉,船上的人員紛紛跳船逃命,在波浪起伏的海水中,在雙方密集的炮火中掙紮;還有戰艦全麵著火,在海麵上燃燒,隻等著燒盡每一塊木板;也有的中荷戰艦撞在一起了,然後甲板上突然人群密集起來,一場彎刀和長槍的近戰在雙方的甲板上展開了,士兵們互相拚殺,而甲板下麵的火炮在幾乎是炮口對炮口的情況下,開始猛烈的轟擊。
激烈的戰鬥差不多持續了三個多小時,雙方被擊沉的戰艦都超過了十艘,而且有超過半數以上的戰艦都遭受了比較重的損失,中華軍的三支縱隊盡管還能大體保持著隊形,但也有十餘艘戰艦脫離了大隊,進入到自由作戰的模式中,但戰局依舊是難解難分,勝負莫辨。
不過這時荷蘭艦隊已經有一些後勁不足了,因為中華軍在總體上仍然保持著縱隊隊形,因此能夠充份的發揮中華軍戰艦大、火力足的優勢;而且在一開戰的時候,中華軍使用霹靂火箭的打擊,使絕大部份都燃燒了火勢,雖然還不致於蔓延到全艦,但荷蘭的船員、水手們要一邊救火、一邊操船,還要一邊戰鬥,也牽徹了荷蘭人的不少精力,也使荷蘭人善於操縱戰船的優勢大打了拆扣。因此戰鬥進行到這一步,荷蘭艦隊己經開始力不從心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