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殖民製度(上)(2 / 2)

張庚秋也苦笑了一下,道:“皇上,那我就實話實說了吧。雖然現在呂宋己有華人五十餘萬,但真正在這裏定居的,還不足二十萬,有許多商人,農戶雖然在呂宋有產業、有田地,他們的主要經營也都是在呂宋,但卻依然在國內保留著自己的家宅地契產業,留人看守,並不是真正移民到了呂宋來。而且據臣調查所知,大多數人都並不打算在呂宋長居,而且準備賺到一幣鷯醫爬愣嶴之後,就從呂宋歸返國內,皇上可知是為什麼嗎?”

商毅沉呤了一會兒,才道:“就是因為呂宋沒有建省的緣故嗎?”

張庚秋道:“正是。”

商毅皺了皺眉,道:“朕自從蹬基以來,就宣告天下,四民皆等,無高低貴賤之分,而且曾數次對外出兵,保護海外華人,又在呂宋駐兵保護,這和建省其實也沒有多少分別了,難道這還不夠嗎?”

張庚秋道:“雖然皇上做了這些事情,但呂宋一天不建省,就一天不算是中國之地,而在呂宋定居的華人,也難以算是中國人,那麼就難免會使人心不穩,隻有呂宋早日建省,正式成為中華之地,方才可安定人心,使呂宋華人可以安居樂業。永無後顧之憂了。”

其實張庚秋還是說得比較隱晦,但商毅己經聽得懂這弦外之聲,說白了就是呂宋的華人缺乏保障,因為這一次呂宋移民,是由政府出麵組織,參加移民的,大多都是衝著優越的移民政策而來,是準備在呂宋創業,而並不是在國內過不下去了,才到呂宋來求生。因此在華人在呂宋開荒種植,創產立業,需要的是長期的安全保障政策,隻要中國一天沒有正式確認呂宋是中國正式領土,就一天得不到安全保障。

而商人更是如此,盡管商毅做了大量保護海外商人的秩施,但過去幾次海外的華人大屠殺,給海外商人留下的印像實在是太深刻了,而除了商毅之外,其他的中國皇帝對此根本就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因此這時絕大多數海外商人都是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方麵在海外經商置業,擴大經營,另一方麵又在國內鋪好種種後路,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刻向國內跑路。雖然商毅也做了很多事情,但都是治標不治本,還並不足以打消這些顧慮。說白了就是不是中國的土地,那麼就隨時都可以放棄。畢竟現在的中國才剛剛開始走上航海貿易的時代。

如果正式在呂宋建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消這些顧慮,因為一但呂宋建省,就意味著呂宋正式成為中國的土地,那麼中國也就有了保護呂宋的責任和義務,不會輕易的放棄呂宋。當然從長遠來看,中國也必須製定出一套相關的殖民、移民政策,以法律的形式,保護殖民地、移民的安全利益,而不是隻憑皇帝個人的好惡來確定。因此商毅也點了點頭,道:“好吧,張總督,你的意思我都清楚了,關於呂宋建省的事情,我會認真考慮的。”

張庚秋聽了,也大為安心,道:“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們呂宋總督府做的事情,皇上請盡管吩咐。”

張庚秋離開之後,商毅也取消了今天視查馬尼拉的行程,而足把亞莉桑德拉和岡薩雷斯候爵找來,把剛才張庚秋所說的事情向他們講說了一遍,然後詢問他們的意見。因為他們都是來自老牌的殖民國家,在這方麵的經驗可要比商毅豐畗得多。

聽完了商毅的講說之後,亞莉桑徳拉首先道:“要說呂宋建省,我到是也認為很應該,這一次仗打完之後,城們回去就可以著手辦了。中國的殖民地和歐州其實很不一樣,因為現在的呂宋殖民地,包括我們打敗了荷蘭和南洋軍隊之後,在南洋建立的殖民地,其實都離中國很近,中國完全都可以把他們正式兼並成自己國家領土的一部份。但歐州就不可能,就好像荷蘭是絕對沒有辦法,把巴達維亞真正變成荷蘭的土地。因此我並不認為歐州對殖民地的經驗可以照搬到中國來。”

商毅也點了點頭,道:“這個我也知道,但兼並這些國家之前,總是還要先經過一段殖民地的時間,就像呂宋也是一樣,因此對殖民地的管理,還是應該有一套比較完善的辦法,而在這些方麵, 我到是認為,歐州的經驗,還是值得參考的。”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