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確實非常厲害,也讓幕府的官員們都明白了,中華軍想攻進江戶,根本就是和易如反掌一樣,這仗還有個什麼打頭。而那些叫嚷著決戰、玉碎的武士們的聲音也下降了不少,雖然說他們確實都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但中華軍造成的聲勢也確實太驚人,因此也有不少人都沉默了下來。
而在另一方麵,從關原戰場、甲府戰場敗回來的大名也有些急了,就在當天,就有三位大名出城,向中華軍投降,另外還有五位大名逃出了江戶,向北逃跑。而鬆平綱隆、稻葉正則、德川賴宣、德川綱重、阿部定高等十六位有點實力的大名則都聯合起來,向保科正之下達了最後通諜,如果保科正之還不決定投降,那麼他們也就不在江戶裏伺候了,將集體出走。雖然他們並沒有說出走到那裏去,但保科正之很清楚,肯定是去向中華軍投降。
到了這一步,也不容保科正之再猶豫了,於是立刻向眾人表示,大家一起去訖見徳川家綱,請他來定決,這個大主意還是得由將軍大人來拿呀。
其實徳川家綱現在才十三四歲,平時的反應頗為遲頓,能知道個什麼,而且這裏麵的人有他的叔叔,有他的兄長,自然是說什麼就聽什麼,當時就同意了。保科正之當然也明白這一點,隻是他可不願以一個人來扛投降的黑鍋,因此才把眾人和徳川家綱都拉下水。
但不管怎麼說,是得到了幕府將軍的同意,那麼就好辦了,因此保科正之也立刻下令,派鬆平綱隆、稻葉正則出城,去向中華軍請降。
成進接報之後,也十分高興,當然也對鬆平綱隆、稻葉正則重申,中華軍絕對可以保證他們的安全,但條件不會改變。
而倒幕軍的名大名、將領對此也沒有反對,一來是現在整個倒幕一方都是中華軍說了算,商毅決定的事情,誰敢有意見;而且雖然說以中華軍的實力攻下江戶城當然是不在話下,但誰敢保證,中華軍就不會故計重施,讓倒幕軍先上去打一陣,強攻江戶城,倒幕軍的損失也不會少。因此德川幕府投降了更好,大家也都可以省心。反正按中華軍的條件,以後德川氏也翻不出什麼大浪來。
於是就在第二天一早,中華軍、以及倒幕軍開進江戶城,接受了徳川幕府的投降,德川幕府的官員,還有各大名也都向中華軍投降。但有數百武士拒絕向中華軍投降,他們在江戶城的一隅聚集,打算繼續頑抗。
而成進立刻下令,命一個營的中華軍向這一批武士發動進攻,結果在中華軍猛烈的火力打擊下,這群武士盡管都奮不畏死,高喊著盡忠、玉碎的口號,拚命的向前衝鋒進攻,但一個一個的都陸繼倒在中華軍的槍口下,整個戰鬥隻用了不到二十分鍾,武士們全軍覆沒,絕大部份戰死,剩餘的十幾個人也剖腹自殺,中華軍卻無一傷亡。
這也是中華軍在曰本的最後一戰了。
雖然這一戰的規模很小,但還是讓江戶的官員們震驚了一把,畢竟中華軍也隻是出動了一個營,而且還是以零傷亡的代價取勝。因此眾人也才徹底覺悟,原來投降真的是唯一的選擇。
徳川幕府向中華軍投降,也就標誌著統治了日本五十年的徳川幕府時代,也正式宣告結束,而日本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進了江戶之後,成進首先下令,解除了幕府軍的武裝,由中華蟲、倒幕軍接管江戶城的防禦,第一分艦隊也在江戶岸邊停泊,對於德川氏以及各幕府大名都限製行動,並查封了江戶所有的庫府、錢糧、戶籍等等,以及其他大名的住宅,因為徳川幕府規定,各大名毎年必須有半年時住在江戶,因此所有大名在江戶都有住宅,自然大部份都是豪華住所,而現在大部份都空著,自然也都要查封起束。
同時成進也嚴令中華軍、倒幕軍不許侵擾百姓,因此在中華軍的嚴格管理之下,江戶城裏到也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動亂,而且生活秩序也很快就恢複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