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四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1 / 2)

鬆平信綱的建議, 隻是在私下裏向德川家光提到過, 並沒有正式公布。徳川家光對此到也頗為讚同,一方麵是出於他對鬆平信綱的信任,另一方麵也確實是出於對曰本現在麵臨局麵的嚴重危機感。日本人雖然做事是死腦筋,但接受新事務還是很快的,何況是向中國學習,並不丟人。

隻是還沒來得急施行,徳川家光就己經死了,否則也許日本的明治維新會提前二百多年發生。

而現在麵臨著更為嚴重的局麵,鬆平信綱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也終於製定了三條辦法, 來應對目前的局勢:第一、立刻派人和倒幕派進行談判,隻要是放棄倒幕的主張,在名議上臣服於幕府,就給他們更大的政治特權,不用向幕府進貢,也免除每年到江戶來定居等等,這樣一來,就以化解曰本國內的緊張局勢,趨於緩和;第二、是馬上組建使團,到中國去向商毅表示臣服,並且效仿朝鮮,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俱體的條件,可以慢慢商量,而以前幫助清廷的這些事情,都可以推到已故的徳川家光身上,這樣雖然可能喪失一部份主權,但也就可以使中國失去武力幹涉日本的借日,使徳川幕府暫時保存下來;第三,全麵向中國學習,改革日本的政務,開海裕國。

但這三條辦法提出之後,對徳川幕府的衝擊之大,當然是可想而知的,就連在妥協派內部,也有許多人反對鬆平信綱提出的辦法,認為這三條辦法完全就是喪權辱國,一但和倒募派談判,允若他們的種種政治主張,等於是讓他們變向的獨立,而且還很容易引發連鎖反應,其他大各都爭相向幕府提出這些要求,日本豈不是又退回到了戰國時代;而僅管日本千餘年來,一直都在向中國學習,但始終都沒有真正的臣服過中國,現在不僅要向中國稱臣,認中國為藩主國,而且還要供手讓出一部主權,這也讓日本人難以接受;另外閉關鎖國是徳川家康製定的國策,相當於是曰本老祖宗定下來的規據,現在要公然修改,自然也是一片嘩然之聲。

其實鬆平信綱也知道,自己這三點辦法確實是有點喪權辱國, 但日本現在麵臨的局麵, 也隻能放棄相當一部份利益, 總比幕府全完滅亡要好得多。隻要保住了幕府這一口元氣,也就能夠慢慢的恢複,總還是有希望的。因此也苦口婆心的勸說其他的大臣,向他們陳明利害,表示現在隻能忍辱負重,委屈救全。

妥協派的大臣大多都是位高權重,從心裏來說,也不願和倒幕派發生戰爭,因為他們都是現在日本的即得利益者,都怕失去眼前的利益,這一點和中下層武士不同,武士想要升官進職,隻能通過戰爭,建立軍功。因此經過了鬆平信綱的反複勸說,不少大臣也都免強對鬆平信綱的這三點辦法表示了支持。當然也有一些人堅持不同意,而鬆平信綱也沒有精力來說服他們,隻能以自己的權力來壓製住他們。

內部統一了意見之後,鬆平信綱也和酒井忠勝展開了艱難的談判,酒井忠勝當然是說什麼都不同意鬆平信綱的主張,雙方一連談了三天,仍然還是沒有消除分歧,結果最後鬆平信綱也沒有辦法,隻能危脅酒井忠勝,如果他還不同意,就聯合其他大臣,要求罷免酒井忠勝家老的職務。

酒井忠勝也不僅臉色大變,因為妥協派的成員基本都是中上層官員,如果他們真的聯合起來,要求自己退位,自己確實很難保住家老的位置,因此這才有一點緩和,表示自己需要考慮一下,再做決定,而鬆平信綱也覺得不能把酒井忠勝逼得太急了,也就同意給酒井忠勝三天的時間考慮,同時也決定等到三天之後,如果酒井忠勝還不肯妥協,那麼自己就真的聯合其他大臣,罷免酒井忠勝的家老職務。

曰本的局勢,就在這關建的三天中。

三天之後,酒井忠勝領導的強硬派沒有任合動靜。而在一清早,鬆平信綱穿好了衣服,佩好了武士刀,雖然現在鬆平信綱也是快六十歲的人了,但穿戴整齊之後,還是顯得精神煥發,沒有老態龍鍾的樣孑。

不過鬆平信綱也知道,今天就是和酒井忠勝攤牌的日孑了,在昨天他己經聯絡好了堀田正盛、三浦正次、太田資宗、阿部重次幾名幕府的其他重臣,一擔酒井忠勝還不更妥協,那麼就聯合起來,向酒井忠勝發難。因此鬆平信綱也覺得信心十足,同時也在想,等自已的建議通過之後,就要著手開始學習中國,全麵改製,那麼這次派到中國去的使團,不僅是要向中國稱臣,而且還要認真考查中國的各項政治經濟製度,日本開海之後,一麵與中國委之以蛇,一麵也要盡快的發展自已, 重新振興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