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章 布置計劃(1 / 2)

三天以後,商毅正式下旨,接豐臣薰進宮,封為待選。這也是商毅後宮的第十一位嬪妃。商毅忽然發現,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後宮人數也突破了兩位數字,終於達到了一個穿越者的標準。莫非在冥冥之中真有神奇的穿越定律存在嗎?

不過豐臣薰是在商毅稱帝之前,就已經定下來的,因此也沒有人有異議,當然現行的帝國製度也決定了,隻要是皇帝做得不是太出格,基本就不可能再有官員對皇帝的私生活說三道四了,誰會無聊到上一份要求皇帝少納幾個妃孑的提案呢?

而在商毅的後宮裏,眾後妃也早就知道豐臣薰是遲早都會進宮的,因此更是沒有人反對,而且也都對豐臣薰的加入表示了歡迎,豐臣薰也很快就溶入了商毅的後宮生活當中。

雖然又納了一名新妃,但商毅並沒有沉浸在溫柔鄉裏,這在第二天,招開內閣軍事會議,開始研究布置針對曰本、荷蘭的軍事布置。

因為這是準備軍事行動方麵的會議,並不是要真正的出兵因此參加的人數並不多,在內閣成員中隻有王夫之、李岩、周少桓三人參加,再加上國防部的副大臣成鋼、統戰部的成進、李定國、黃震,一共就是這七個人。

當然人少也有人少的好處,就在於思想統一,軍方的人員除外,王夫之和李定國也同樣都是主弦以武力驅逐荷蘭,並且征服日本,使帝裏在南中國海的範圍內,沒有任何的敵手,完全控製住亞州對歐州的海上貿易。等初步的穩定了海上的局勢之後,再把帝國的主要力量轉移到陸地上來。因為隻有控製了海上貿易,才能夠使帝國有足夠的財力,來應付陸地的擴張需要。

商毅首先向眾人介紹日本的國內情況,然後道:“如果我的推算沒有錯,最遲在三個月內,日本國內必須會發生內戰,而倒幕的一方,也絕不會是幕府的對手,當然支持一段時間還是做得到的,因此我們可能在三到六個月左右的時間,出兵日本,幹涉日本的內戰。”

李岩道:“我們不是賣給倒幕聯盟一萬支火槍、三百門火炮,還有開花彈嗎?比荷蘭賣給曰本幕府的火器要多得多,難到倒幕派還不是幕府的對手嗎?”

雖然現在中華軍更換裝配還沒有全部完成,但己經汰淘下來十四五萬支火槍,三千餘門各種火炮,其中隻有不足三成已經到了使用壽命,其餘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因此也成為一個很大的負擔。而帝國雖然在東北邊境組建了民兵,各地方也建立了地方軍,但也不可能把這些汰淘的火器全部消化掉。正好現在日本國內兩大勢力並立,賣給日本一點,還可以換一點外快回來。而且都是中華軍汰淘的產品,也不怕資敵利器,因此這一筆交易計劃,國會也並沒有反動。

而且這是屬於貿易交易的範圍,內閣可以自行作主,無需通過國會的決議同意,國會隻能夠提出反對的提案,不過商毅也可以動用否決權,否定國會的反對決議。

周少桓道:“李大人有所不知,戰爭並非是靠武器決勝,一來倒幕派得到我們的火器,至少也是在一個月以後, 要熟悉這些火槍火炮的使用,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全發揮這些火器的威力,而幕府一方現在已經得到了荷蘭提供的火器,因此巳經占了先機。而且除去這個原因以外,幕府的力量統一,荷蘭提供的火器可以集中使用,而倒幕派力量分散,一萬支火槍的數量雖然不少,但各藩所得,也就是一千多支,如果幕府各個擊破,倒幕派將很難抵擋得住。因此皇上才推斷,倒幕派絕不是幕府的對手。而幕府素來與我中國為敵,因此一但倒幕派失利,我中國必須出兵幹涉。”

李岩聽了,也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

王夫之卻在一邊問道:“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多賣一些火槍火炮給倒幕派呢?這樣也許就無需我中國出兵幹涉了。而且我們還有很好淘汰下來的火槍火炮,多賣一些給他們,到也無訪。”

商毅道:“其實無論是幕府還是倒幕派,都不會真心與我中國友好,倒幕派現在願意與我中國交好,仍是因為他們還不是幕府的對手,希望借我中國之力,對抗幕府。一但倒幕成功,掌握了曰本政權,倒幕派雖然不會立刻與我們翻臉,但絕對會和我們疏遠,甚致是在暗中與我們作對。因此想要征服日本,不能依靠日本內部的力量,必須要主動幹涉。”

王夫之道:“皇上所言極是,微臣受教了。”

商毅點了點頭,道:“出兵幹涉曰本內戰,需海陸兩路同時出兵,因此海軍就北洋水師付責,而陸軍之中,甘肅軍區所離太遠,遼寧軍區又要防守東北,因此就由山東軍區和北京軍區來付責,兩個軍區各自出動一個軍的兵力,我想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