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於原來是處於戰爭時期,而且官員的人材缺乏,因此商毅並沒有進一步建全地方行政機構、主要是在行政職能上,還是由知府、知州、知縣一個人通盤全管,隻是各級地方機構的人員多了一些。
那麼現在就是該建全地方行政機構的時侯了,因此商毅決定,在鄉、鎮級行政單位設財政部;縣級行政單位再加設文教部、農業部、商務部、組織部、宣傳部,文書處共計七個部門;而省級,省會市、市級行政單位,再加設工程部、工業部、土地資源部、交通部,審計署共計十二個部門。另外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省級,省會市、市級行政單位,還可以増加海洋開發部、民族事務部等其他部門。
在管理上,釆用雙重管理方式,即各級地方的行政部門,即要對地方政府付責,同時也要受各自的上一級主管部門管理。各部門的付責官員由各級地方官員提名、再交各部門的上級部門審核批準。
而各地方的最高行政官員,在目前的階段,省級和省會市、市級行政單位,是由皇帝或內閣推薦名單,然後交國會投票批準通過,就可以上任了。而任期時間為四年;縣級行政單位,由其直屬上級部門推薦,交由內閣批準,任期為三年;而鄉、鎮級行政單位則是由直屬上級部門在當地選拔,交省級部門批準,任期為三年。
這樣一來,再加上地方的司法係統,整個地方政府的行政機構,產生方式也就可以建全了。而且在地方上可以各付其責,也可以更好的治理好地方。另外也増加了大量基層官員的位置,不僅可以消化掉大量的官員,也可以給新晉官員提供在基層煆煉的機會,為帝國培養出更多的有用之材。下麵要做的,就是在地方上按照這樣的標準,各自完善。等到條件成熟之後,再建立地方議會。
不過現在中華帝國畢竟剛剛建立不久,完成國家統一還不到一年,各地方的發展進程也不一樣,另外現在帝國也確實還缺少相應的人材,因此各級地方行政機構的完善,也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商毅決定采用逐步推行的辦法,首先在自己最早統治的八個省裏開始進行行政機構的完善工作,也為其他各省做一個樣板範例。而其他各省現在則是走這八個省的老路,先建立好四級的地方行政機構,將吏員納入政府機構中來,然後再逐步建全各部門。
但這一來就需要大量的基層官員,因此商毅也下令,帝國的科舉製度正式啟動,今年在帝國的各省,都展開鄉試,明年進行省試,後年進行會試和殿試。
開展科舉,是中國古代的一件大事,雖然現在帝國的教育體糸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但鄉試基本還是考的傳統內容,隻是多了一門算術,這並難不倒絕大多數考生,從省試開始,才加入所謂格物致用之學,而從現在起,還有近兩年的時間,從現在開始學起,也都還來得及。而且隻要是科舉開了,也就意味著有機會了,第一次考不上,還可以再考第二次、第三次,因此帝國的學子,讀書人也都無不歡喜鼓舞,紛紛準備開始苦讀,以其望一舉中的,一夜成名。
而就在帝國開始科舉的同時,另一項新的選拔官員的考試,各部門的經濟特科也同時開考。
經濟特科是為選擇地方基層專業官員而設的考試,將不設鄉試,直接進行省試,考試核格之後,可以參加第二年的會試,同時也可以到省裏報名掛號,等候分配到縣、鄉、鎮地方部門工作。雖然這是在最基層的地方,但也可以算是政府官員,隻要是勤奮工作,努力學習,依然是有機會晉升到市級、省級,甚致是中央的相關部門中去。如果在第二年通過了經濟特科的會試, 那麼就可以分配到市級、省級的地方部門去工作,起點也就提高了一步。
不過相對科舉來說,經濟特科的考試就要專業得多了,有不少還需要動手,不是突擊幾天就能夠應付得的,但是對科舉一個有效的補充,也使普通平民當官的機會,大大増加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